一個阿根廷家庭的三代中國情緣

一個阿根廷家庭的三代中國情緣

索菲亞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生們西班牙語的發音規則。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 攝

新華社合肥11月24日電(記者劉方強)1973年10月,一位阿根廷腫瘤專家受邀來到中國參加了一場國際醫學研討會,回國前,他給女兒瑪利亞買了一件白色針織外套,瑪利亞從此對中國心生好感。

多年後,老專家已經去世,瑪利亞也已68歲,但那件白色外套卻一直保存至今,他們與中國的緣分也依然繼續著。

2013年,瑪利亞的女兒索菲亞來到中國學習漢語並迷上了這裡。短暫的學習結束後,索菲亞想繼續留在中國、瞭解中國。後來得知安徽省銅陵學院需要一位西班牙語老師,於是她申請成為銅陵學院的外教。

大學期間,索菲亞主修經濟學,她經常讀到關於中國的論文,但那時的文章多是西方學者所著,對中國有不少偏見和誤解。

然而,中國近年來發展迅速,世界矚目,數據並不會說謊,這讓索菲亞很困惑。畢業後,她決定到中國親自看一看,到底中國是不是論文裡描寫的那樣。

“來到中國後,我發現這裡並不像論文裡說得那麼落後,人們生活得也很幸福。”索菲亞說。為了讀懂中文文獻,她苦學中文,漸漸瞭解到“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五年規劃”等詞彙的真正意義。

“中國每五年就會確定下一階段發展目標,所有人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而且中國政府有很強的政策連續性。”索菲亞說,這正是中國的優勢所在。

在小城銅陵,大家對這位阿根廷姑娘都很友好。在朋友的幫助下,她很快融入這裡的生活,學會了打摜蛋、打麻將。索菲亞愛好騎行,還參加了當地的一個騎行俱樂部。

因為共同的愛好,索菲亞在俱樂部結識瞭如今的中國丈夫,同樣的愛好讓他們有很多共同語言,在慢慢相處中他們由朋友變成了戀人。

一個阿根廷家庭的三代中國情緣

索菲亞和她的中國丈夫在安徽省銅陵市家裡。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 攝

2017年4月,索菲亞和丈夫按照當地習俗舉辦了婚禮,正式成為一位中國媳婦。婚禮當天,索菲亞的親朋好友從阿根廷飛到中國,為她送上祝福。她的母親瑪利亞,也第一次向她提起那件白色針織外套。

現在,索菲亞的兒子已經兩歲半了,她和丈夫給他取名“鍾達廷”,寓意“從中國到達阿根廷”。

“1972年阿根廷才和中國建交,第二年我外祖父就來到中國參會,沒想到現在我居然定居中國了。”索菲亞說,那時的中國和現在肯定無法相比,前幾天我和老公開車回來的時候,走了一條老路,上一次去那還是兩年前,我感覺已經認不出來了,變化真是太大了。

平時,上課和照顧孩子佔據了索菲亞大部分時間,但她目前還在網上攻讀西班牙語教育碩士學位。“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講西班牙語,是全球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在中國的西班牙語外教還不多,我想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她說。

“最近,我還有一個小目標——學習駕駛,拿到中國駕照。”索菲亞指著她家的汽車說,平時都是我老公開車送我去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