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浪破落戶子弟高俅是如何逆襲上位飛黃騰達而官至太尉的?

相信大家首先是因《水滸傳》中林沖被逼上梁山而知道高俅的。按照《水滸傳》梁山英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主題,高俅應該是其中貪官的典型代表。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是如何逆襲上位飛黃騰達而官至太尉的呢?請看本文慢慢道來。

高俅自小不成家業,但踢得好腳氣球,也許這也是一技之長吧。人們口順,都叫他做高球。後來發跡,高俅便將氣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

高俅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得詩書詞賦。這在大宋朝叫不務正業,若在現代,卻是要成網紅的節奏。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這高俅卻是不會,只在東京城裡城外幫閒。

有一次,因高俅幫人使錢,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就是經常出入青樓的意思,在宋代瓦、舍常指青樓。被他父親在開封府裡告了一狀,府尹把高俅斷了四十脊杖,送配出界發放,東京城裡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

浮浪破落戶子弟高俅是如何逆襲上位飛黃騰達而官至太尉的?

高俅無計奈何,只得來淮西,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閒漢柳大郎,名喚柳世權。這人也算是高俅人生第一貴人。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就是三年。

後來哲宗天子放寬恩,大赦天下,高俅在臨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量要回東京。柳世權和東京城裡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仕是親戚,寫了一封書札,收拾些盤纏,打發高俅回東京投奔董將仕家過活。

這董將仕是個明白人,一見高俅,看了柳世權來書,尋思道:"這高俅,我家如何安得著他?若是個志誠老實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兒們學些好;他卻是個幫閒破落戶,沒信的人,亦且當初有過犯來,被斷配的人,舊性必一肯改,若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兒們不學好了。"

住了十數日,董將仕想出一個計策,拿出一套衣服,寫了一封書信,對高俅說:"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後誤了足下前程。我轉薦足下與小蘇學士處,久後也得個出身。足下意內如何?" 高俅大喜,謝了董將仕。

浮浪破落戶子弟高俅是如何逆襲上位飛黃騰達而官至太尉的?

那小蘇學士也不傻,出來見了高俅,看了來書,知道高俅原是幫閒浮浪的人,心下想:"我這裡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個人情,著他去駙王晉卿府裡做個親隨;人都喚他做小王都太尉,他便歡喜這樣的人。"

那小王都太尉是何許人也?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他喜愛風流人物,正用這樣的人;一見小蘇學士差人持書送這高俅來,拜見了便喜;收留高俅在府內做個親隨。自此,這高俅就開始轉運了。

一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著一個小靶子盛了,用黃羅包袱包了,寫了一封書呈,使高俅送給小舅子端王。這端王又是何等人物?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現掌東駕,排號九大王。

院公引高俅入內,見端王正與三五個小黃門相伴著踢氣球。高俅不敢過去衝撞,立在從人背後伺侯。也是高俅合當發跡,時運到來;那個氣球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向人叢裡直滾到高俅身邊。那高俅見氣球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

浮浪破落戶子弟高俅是如何逆襲上位飛黃騰達而官至太尉的?

那端王且不理玉玩器之事,卻叫高俅下場來踢一回耍,高俅不敢。三回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高俅展示自身的機會來了!

才幾腳,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端王大喜,那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端王自從索得高俅做伴之後,留在宮中宿食。高俅自此遭際端王每日跟隨,寸步不離。

更讓高俅想不到的是,未過兩個月,哲宗皇帝晏駕,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冊立端王為天子,立帝號曰徽宗。徽宗登基之後,先教樞密院與他入名。後來沒半年之間,直抬舉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職事。至此高俅完成了他人生中華麗的轉身。

那殿帥府太尉是個多大的官?書中寫道:"高俅得做太尉,揀選吉日良辰去殿帥府裡到任。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監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高殿帥一一點過,於內只欠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 是不是相當於後來京師掌握衛戍和政法的警備區司令?

先不說後來高俅怎樣依仗權勢作惡多端有恃無恐的,只講那官場上“任人唯親”的舉薦體制。這“親” 是“親戚朋友”的親,也是“親信親隨”的親,許多結黨營私也隨著這不正當的人際關係蔓延過來。

那柳世權本是個開賭坊的閒漢,收留高俅那是品味相投。這董將仕和小蘇學士雖然看不起高俅,卻撥不開朋友相托的情面。也是高俅這斯合當走運,竟然遇到了皇親,都太尉,更想不到因個偶然機遇得到端王的賞識,這端王后來竟做了皇帝!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那都太尉、端王們有了高俅這樣的親隨親信可以迎合自己的一已之需,但不加管束,任其膨脹,自亂江山的也正是這班親隨親信。梁山英雄的途窮末路也正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投降路線的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