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七月十五,道教的中元節,取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裡的中元;佛教的盂蘭盆節,則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二者都始於東漢,歷史悠久,各有說法。但是確立為固定的節日,是在唐朝。

到了宋朝,應該已經成型了。《宋史》裡有記載“太平興國二年,七月中元節,御東角賜從官宴飲”,可見,中元節已經是官方認可的傳統節日了。

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而民間的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鬼節,是一個祭祀祖先寄託哀思的節日。古人認為莊稼豐收不僅是土地的賜予,也因為祖先的庇佑;所以春夏秋冬四季都要祭祀土地和祖先,一方面表達不忘本的感恩之情,一方面寄予五穀豐登的美好祈願。

當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秋嘗”,新米為飯,請祖先品嚐,也算是彙報一下年景。但是在記憶中,關於七月十五,按著老家的習俗,似乎只有上墳燒紙這項內容了。

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自己只是個世俗裡的人,只能做俗世裡的事:就是祭祖和燒紙錠。

進入農曆七月,一直下雨,不知道是牛郎織女痛苦又甜蜜的淚,還是故去的人思鄉的淚。一直到十三,才是個難得的好天,趕緊去上墳。

道路兩邊的莊稼已透露出成熟的訊息,而那一大片樹林依舊鬱綠。因為連日來的雨,車只能停在道口,我們踩著一路的泥水和及膝的掛滿露水的野花野草前行。

墓前的花草更是繁盛,除了黃燦燦的婆婆丁,不知道什麼時候又長出了一大片紫色的野菊,在晨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清香。

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一隻翠綠的大螳螂停在枝上,好似碧玉雕琢的一樣,晶瑩剔透;還有一隻青蛙從草叢中跳起,卻不遠走,蹲在傍邊默默地看著。

不知怎麼,眼裡突然就湧出了淚水:爸爸,有他們陪你,你是不是會少些寂寞?有他們在,是否能慰藉你對故土的依戀?

閒來無事的時候,捏一盅老酒,抿上一口,是不是可以看他們好一會兒?是否會想起我們的童年甚至你自己的童年時光?

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道那邊就是你愛的土地和莊稼,你可以和鄰居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可以把過去都遺忘,只在這山野間,晨起迎朝霞,夜晚數星光,自在悠然!

他們說“人死如燈滅”,我原本是信的;可自從您走後的幾次託夢,我就不再相信他們的話了。

死是生的延續,換了一種方式罷了。為此,我少了許多悲痛,更多了些思念。

我也終將融入這片土地。只是不知道,那時,您是否還會在這裡?

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我只能,這樣子,年年季季地來看你。紛紛飛起的紙灰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它們甚至落到了我的頭上。我不知道它們是否會變成錢,但我知道:這,是我們之間的一種憑藉,一種慰藉。

從來不怕人笑我,也從不反駁。我到現在還記得您說過的朱子的話,“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所以我們每次來都會給您倒上酒,和您聊一聊家常;走之前,會給您恭恭敬敬地磕頭。

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您一定懂得,我也懂得,有些儀式,不可或缺!

七月十五,我們寄託哀思的日子;你們的節日。陰間和陽世,隔著一層土而已。

七月半,寄託哀思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