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萬卷不如閱詩一首,聞一多世界裡的歌,感動了多少人?

閱書萬卷不如閱詩一首,聞一多世界裡的歌,感動了多少人?

特別適合:讀書人、文學愛好者。

編輯 | 知春鹿

1828字 | 5分鐘閱讀

閱書萬卷不如閱詩一首,聞一多世界裡的歌,感動了多少人?

如果問你一個問題:你喜歡做什麼?你一定可以不假思索的給出答案。生活是個大舞臺,有的人喜歡音樂的美妙世界;有的人熱愛自然;也有的人喜歡養小動物,我們把這些統稱為愛好。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愛好寫詩歌,他將自我真實而熱切的情感,通過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詩歌表達出來,他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國者聞一多。

聞一多在詩歌的世界裡,他時而熱烈,時而悲憤。他曾說詩人只有“跨在幻想底狂恣的翅膀上遨遊,然後大著膽引嗓高歌”,才能“掂得更加開擴的藝術”。他一生寫詩無數,其中,流傳最廣的有詩集《紅燭》、長詩《紅豆》和詩集《死水》

聞一多的女兒聞名,曾講述過父親創作這些詩歌時的故事,接下來,我將從聞名的第一視角出發,帶大家進入聞一多和他的詩歌世界。

閱書萬卷不如閱詩一首,聞一多世界裡的歌,感動了多少人?

《紅燭》詩集

詩集《紅燭》與新詩評論

一九二三年九月,出國第二年,父親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紅燭》,裡面除清華讀書時的作品,一半以上都是來美后的創作。

詩集真實地抒發了一個五四青年的思想情感,那對祖國的熱愛,對故鄉的眷戀,對自我、人生的思考等,都使人明顯感受到時代的精神。這顆為了祖國、為了世人燃燒自我、創造光明的心,也是他一生都在踐行的誓言。

除了強烈的愛國情感,詩集也體現了父親在詩歌藝術上的探索和追求,是他詩歌理論的有力實踐。尤其如《憶菊》、《太陽吟》等名篇,想象豐富奇特,感情豐厚熱烈又含蓄凝練,語言格式也經過錘鍊。在當時新詩普遍過於平實、直露的狀況下顯示了詩人對新詩美的藝術追求和創造性。這在現代詩歌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

在寫詩同時,父親仍然熱情關注祖國詩壇的動態及新詩發展前途,熱心撰寫詩評,探討新詩理論。早在清華學習時,父親就不僅是園內有名的“詩人”,而且是熱心“評論家”

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父親說:“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他還說:“愛祖國是情緒底事,愛文化是理智底事。”

在遙遠的異國,他始終懷有這般熾熱的愛國情懷,絕不僅僅是一種遊子的鄉思,更包含著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及熱愛。這是一種超越了情緒化的,更加深沉、更加堅固的愛。

正是由於這種愛,父親一往情深地迷戀著中國古代文學。課餘的許多時間,都用來和它“親熱”了。這種“親熱”不僅幫助他進一步領略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啟發他深入思考中西文化的特質異同;也給他孤獨寂寞、清愁如織的留學生涯帶來了莫大精神慰藉和愉悅的享受。

長詩《紅豆》

《紅豆》寫於一九二二年寒假。這是出國後的第一個長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對於一個剛剛離開祖國和家鄉的青年詩人,思親之情更可想而知。

長詩就是在這種深切的思念中寫出的,也可以說它是一封深情而苦澀的“情書”。

全詩充分表達了“鞭絲抽攏的夥伴”的酸甜苦辣。

既寫出了在傳統禮教面前無可奈何的悲哀,又充滿了對封建制度的無比憤慨;既傾吐了包辦婚姻帶來的苦楚,又讚美了靈魂澈潔的年輕妻子;既為面前“鉛灰色的天宇”而悲涼,又充滿了甜蜜的回憶和美好憧憬。

而在錯綜複雜的矛盾痛苦之中,始終貫穿著一種強烈的思念和真摯的情意,這“情”雖帶有浪漫的幻想色彩,愛人也被理想化了,但它所表達的是詩人真實的情思、實實在在的感受。

是從現實生活中昇華出來的“情緒”,而不是虛空的幻想。就連詩中出現的一些情景、細節,如新婚之夜、銀燭、鳳釵、爐面鏤空的雙喜字等,也都來源於生活的真實。

閱書萬卷不如閱詩一首,聞一多世界裡的歌,感動了多少人?

《死水》詩集

詩集《死水》

閒居三個月,父親的工作一直沒有著落。七月下旬,為了謀得飯碗,他去南京土地局就了一份差事。土地局局長桂崇基在美國時曾與他有過一面之緣,但不到一個月,桂崇基去職,父親便也離開了。

八月間,命運終於有了轉機,南京第四中山大學聘請他去任教,並擔任外國文學系主任。

閱書萬卷不如閱詩一首,聞一多世界裡的歌,感動了多少人?

父親在中大講授英美詩、戲劇、散文。同時繼續深入新格律詩的探索研究。這期間,他出版了第二部詩集《死水》。

《死水》出版於一九二八年一月,是父親的代表作。集中雖然只有二十八首詩,但都是反覆挑選出的精粹。

這些詩大部分寫于歸國之後,內容更多地觸及社會現實,反映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愛及對現實醜惡黑暗的激憤與苦悶。貫穿其中的仍是那顆赤誠的愛國心。朱自清後來這樣說:“在抗戰以前,他也許是唯一的愛國新詩人。”

與《紅燭》相比,《死水》中作者的風格已完全圓熟。集中各首詩的格式和用韻不同,但都與詩的內容和諧統一,完美地體現了作者追求“精神和形體調和的美”的藝術理想。

《死水》詩集的出版,連同《紅燭》詩集以及父親的整個新詩理論是他對現代新詩發展的卓越貢獻,在現代文學史上有著深遠意義。

內容來源:文章摘自《聞一多和自己的歌》,本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聞名。本期聽書內容經譯者授權由水木讀書薈製作發佈。

閱書萬卷不如閱詩一首,聞一多世界裡的歌,感動了多少人?

以上圖文源自《聞一多和自己的歌》作者:聞名

策劃:扶意寒 / 編輯:知春鹿

文稿:林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