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在加拿大,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做志願者的經歷,學生時代、職場生涯、退休之後,不同的階段涉及不同的領域。和我們中國的義務志願者的概念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志願者有很多形式,也各有各的目的。本篇把我們真實接觸過的志願者列舉在此,或許會對加拿大這個涉及面很廣的特殊群體有個大概瞭解。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遠眺多倫多著名的CN塔。



切爾莉

切爾莉在暑期班做志願者時十六歲,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

女兒在溫尼伯上學時,每年暑假都有五週的暑期班。暑期班是自願參加的,人數不多,所以不一定在原來的學校,教育局會根據報名學生的基本情況,統一設定幾個點兒,學生們就近選擇。暑期班不但是免費的,還包含早餐和午餐。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女兒參加的暑期班在一個法語學校。


暑期班以手工課、實踐課為主,學生大致按高、中、低年級臨時劃分為幾個班,正規老師只有一、兩個,其他都是像切爾莉這樣的高中生志願者。加拿大從八年級開始,就開始把志願者作為學分計入每年的成績報告,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和業餘時間嘗試各個行業的志願者,一是鍛鍊個人能力,接觸真實社會,另外也是為將來的大學專業和職業選擇做嘗試。

女兒特別喜歡切爾莉和她的同學,她們又像老師,又像大姐姐,有共同話題,彷彿面對的是幾年後的自己,特別親近。切爾莉和另一個女孩兒是女兒班的輔助老師,每天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外出的時候,手牽手拉著他們,說說笑笑,成了孩子們歡樂時光的核心。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女兒特別喜歡暑期班的大姐姐們,每天都早早的走到學校。


暑期班結束前的最後一天,學校安排所有家長來和孩子聚會,一起又吃又玩,我才見到了女兒心心念唸的切爾莉。她和同伴們忙前忙後,幹起活來儼然是大人模樣。

分別時,女兒抱著切爾莉哭了起來,特別傷心。切爾莉也緊緊摟著女兒,不停在耳邊輕聲安慰。短短几星期的相處,女兒至今都對大姐姐們記憶猶新。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一直到現在,女兒IPAD的封面照片還是與切爾莉和歐茜分別時的合影。



現在,馬上要上高中的女兒還常說起切爾莉曾經跟她說的話,那會還是小孩子的女兒最不願意早睡覺,總想抓緊一切時間玩兒,切爾莉說,等你上高中了,你就知道最不想離開的朋友就是床。

誰說加拿大的孩子上學跟玩兒一樣,其實隨著孩子們年齡年級的增長,這裡孩子的壓力並不比國內的孩子小,除了課堂學習之外,還要參與一系列社會活動,更注重孩子自立、生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小小志願者是他們開啟獨立人生的第一步。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在暑期班的結業典禮上。



湯姆

湯姆,四十歲左右,職業是酒店總廚。先生和他相識是在溫尼伯國際音樂節上。

溫尼伯國際音樂節是一年一度的音樂盛事,加拿大各地、美國等其他國家的觀眾都會雲集音樂節舉辦地鳥山。在紅河學院學英語時,英語達到一定級別可以申請去音樂節做志願者,申請審核通過後,組委會對志願者進行統一培訓。

第一次志願者會議在一個酒店舉行,先生一去發現至少有幾十個人,滿滿一屋子。有一位開朗的中年男士熱情的跟大家打招呼,認識很多人,他就是湯姆。這一年是他連續十三年做音樂節的志願者,原因只有一個,熱愛音樂,熱愛搖滾。

音樂節持續一週,有各種類型的套票,但即使最便宜的票也價格不菲。但這擋不住熱愛音樂的人們,很多人帶著帳篷,安營紮寨,盡情享受這夏日狂歡節。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音樂節的志願者有特殊證件,可以免費入場。熱愛搖滾的湯姆年輕時第一次做音樂節志願者就是因為每天工作完之後,可以免費看演出。沒想到一做就做了十三年,成了音樂節資格最老的義工,幾乎無人不知。現在的湯姆事業有成,做志願者不再只是為免費門票,他說總覺得沒有什麼理由不把已經做了十三年的事繼續下去,因為對音樂、對搖滾的愛一直在他的心中。湯姆的想法豈不也跟堅持自我的搖滾精神異曲同工嗎?


雖然湯姆可能一生與音樂無緣,但音樂以這樣的方式讓他一生浸淫在其中,讓他當之無愧的成為“又酷又搖滾”的湯姆。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輝是先生英語班的同學,來自韓國,一雙兒女都已經上高中。輝纖細,安靜,又透著一股韌勁,是典型的韓國女性。在移民中心參加職業培訓後,輝提出想去老人院做義工。加拿大是老年社會,倫敦是養老城市,老人院應該有很多工作機會。在移民中心的幫助下,輝聯繫到一家老人院做義工。

每天早上七點,輝就得到達工作地點,幫助準備老人們的早餐。老人們的口味、要求各有不同,點餐時要問好每個人的喜好,標註下來,餐準備好後,要把不同要求的餐食,對號入座,送給每個老人,不能出錯。輝具備東方女性的溫柔、細膩和聰慧,她也很喜歡這個職業。輝說,有的老人記憶力不好,說過的話不停的重複;有時又像孩子,今天認識她,明天又問你是誰。她說,工作辛苦還好說,最難的面對的是老人的離去,有時昨天她還在服侍的老人,今天就不在了。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輝很幸運,做義工幾個月後,正好有一位同事辭職,輝得到了這個職位,終於在加拿大自食其力。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學校的英語老師再三告訴同學,去做義工,可以告知用人單位“我希望將來有機會得到帶薪職位”,這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是可以明確提出的。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帶薪職位,用人單位不應該讓你做義工超過六個月。

在加拿大,從志願者做起,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是一個常見又可行的方案。


卡米羅

先生結束了移民中心的職業培訓後,負責的教員一直跟蹤先生的求職情況。有一天,主管先生的教員打來電話,說根據先生的履歷和求職方向,他們尋找到了一位相近職業的導師,或許能給先生切實的幫助,這位導師就是卡米羅。

卡米羅是巴西的移民,也曾是一位設計師,現在就職於一家很大的保險公司,在客戶體驗部門負責活動策劃。卡米羅當年剛移民來時,也曾經在移民中心培訓學習,得到了很大幫助。這些年,他事業發展順利,已經適應和融入了這裡的生活,業餘時間,他義務幫助新移民,以此回饋移民中心當年的扶持和幫助。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先生和卡米羅幾次見面都約在他們公司附近的咖啡館,他幫助先生修改了簡歷,把他的求職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介紹先生與目前仍在從事平面設計工作的他的同鄉建立聯繫,邀請先生參加了他組織的企業活動……卡米羅的工作繁忙,經常出差。雖然見面的次數有限,但盡他所能給先生提供幫助。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儘管來自不同國家,到了加拿大我們就有相同的名字——移民,都會經歷初來乍到的艱難過渡。受助於人,就應該助之於人。膚色不同,年齡不同,但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像卡米羅一樣幫到有需要的人。


翠茜

翠茜是新移民英語學校的老師,幹練,風趣,總是精神矍鑠,完全和她六十多歲的年齡不相符。

其實翠茜退休前的職業是律師,來學校應聘時,翠茜明確告訴主管,她將作為義工在學校當老師,永久不取報酬。原因只有一個,年輕時候的翠茜一直有一個當老師的夢想,但後來陰差陽錯成了一名律師。律師是人人羨慕的職業,敬業的翠茜在律師行業裡也做的風生水起,不但在這個領域工作了幾十年,而且這個職業也為她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可以說,翠茜算的上普通人眼裡的富人。退休之後,翠茜念念不忘自己當年的教師夢,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結識一批又一批不同的學生,這樣的場景像謎一樣吸引著她。幾十年的律師生涯,也讓翠茜對做個稱職的好老師信心滿滿。

實現夢想永遠都不算晚,年近六十歲的翠茜考取教師資格證,自豪的做起了長期義工。對她來說,能實現夢想是無價的,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英語學校的活動豐富多彩。



吉姆

認識吉姆,是在當地的中文網站上,吉姆寫了一封類似“廣告”的公開信,開誠佈公的介紹了他個人及家庭的基本情況,表明他願意無償為新移民答疑解惑、輔助他們找工作。公開信上再三強調,這些幫助是免費的,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禮物。

吉姆和需要幫助的新移民見面都約在就近的圖書館,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吉姆會幫助他們搜索信息、提供參考意見,介紹當地的生活、就業等方方面面的情況。每個人每次見面一小時,一週一次。


吉姆和先生每次聊的都很投緣,吉姆對獨特的異國文化很感興趣,他和妻子是周圍各大博物館、畫廊的貴賓會員;愛好旅遊,不是那種大眾化的到此一遊,而是選擇人文、歷史都很獨特的偏門。最近的一次旅遊,吉姆全家去了北極圈附近的努內瓦特,親歷了因紐特人的生活和現狀。而這一趟旅行的費用超過去一趟歐洲。

每次約見新移民,只要天氣允許,吉姆都步行四十分鐘到圖書館,衣著也樸素到簡陋的地步。其實吉姆的家在一片樹林茂密的老豪宅區,妻子和兒子都是律師,女兒在蒙特利爾從事金融工作,可以想見他的物質生活水平是很優越的。退休後的吉姆完全可以養尊處優的享受生活,我們也捉摸不透,為什麼退休了的吉姆要辛苦忙碌地義務幫助新移民。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攝影集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發行到世界各地。



先生有一次跟吉姆見面時,帶了出國前裝幀設計的一套攝影作品集。這套影集是一位女攝影家拍攝的中國新疆的風土人情,吉姆看了以後很感興趣,其中一些維吾爾族兒童的照片讓他印象深刻。吉姆說,他曾和女兒看過一次非洲主題的攝影展,那些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兒童的影像讓他們觸目驚心。後來,他們又參加過一些援助非洲機構的講座和活動,女兒居然動心想辭掉工作,去非洲做志願者。吉姆理性的勸阻了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女兒的衝動想法,告訴她好好工作,可以有很多方式幫助他們。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吉姆的這些話,讓我們多少悟道了他退休後做志願者的初衷: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很多不公,有些人一出生就籠罩在戰爭、飢餓和死亡之中,善良、有愛的人想伸出援助之手,又鞭長莫及,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捨棄所有,奔赴危難之地,也不是隻有面對面的相助才有意義。就在生活的周邊,做一點有益的事,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跨出一小步,不也是星星之火中的那一點閃亮嘛——也許這就是吉姆以身作則為自己、為女兒而做出的心安的選擇吧。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在加拿大,做志願者是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而這種現象背後的意義並不普通。做志願者不是衣食無憂之後的錦上添花,也不是做秀、走形式的表面文章,它是每個人都會身體力行的務實的作為。有的人為找工作、有的人為實現理想、有的人為結識更多的人、有的人為打發寂寞時光、有的人什麼都不為,做志願者像是最自然的必然,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人生境界,而是自己內心或者生活中的必選項。做義工看似是個人行為,實則是約定俗成的大環境下個人與社會相互催生的良性風氣。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去年,倫敦遭遇最大的一場暴雪後,全城交通癱瘓,小區裡積雪厚的連車都開不出去。在送女兒步行上學的路上,迎面碰到一位年長的女士,她為了不至於滑倒,拄著兩個登山用的柺杖,深一腳淺一腳的走著,動作姿勢都有些滑稽。一旁正在剷雪的鄰居認出她,打招呼說,這樣的天氣應該待在家裡,女士笑著回應,是啊,可是今天是我在對面診所做義工的日子,不能不去啊。

加拿大人為什麼都喜歡做“志願者”(義工)


這一幕我一直印象深刻,這樣惡劣的天氣,有償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個理由不去上班,但一個年長的義工即使拄著柺杖還會按時工作。這讓我明白了做志願者的本質不是有償就可恥,無償更高尚,在志願者眼裡,他們的行為與金錢無關,只和內心需求和自我選擇關聯,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目的也不同,由此帶來的感受、收穫,也只有做了志願者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也許就是助人者自助的意義所在。


(溫馨提示:所有文字是建立在親身經歷上的個人感受,望不同經歷、不同觀點者勿噴,致謝。)


我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三)之聖誕老人的“來信”

那些“隱於世”的加拿大傳統“小店”

在加拿大“趕集”

什麼人不適合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