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
至從結識韋志中老師,就開始被本會團體的魅力所吸引,從幼兒園體驗式家長會、到中小學家長團體輔導、再到各個機關事業單位團體心理輔導,一發不可收,轉眼已經做了六年的實踐研究。
以前,只是做一位心理志願者,有邀請就去做一場。至於療效的持久性沒有深入調查思考過,只是滿足於在一片讚揚聲中結束一次次團體。
持久的療效性
加入渡老師團隊,一個培養社會需要的社會心理服務人才的團隊,開始了深入的學習研究,尤其聆聽了韋老師關於會心團體的指導,我便陷入了思索。
本土會心團體是羅傑斯會心團體在本土文化的結合下應運而生的,會心團體因療效的持久性而漸漸淡出心理學界,那麼本會團體呢?
從2013年開始做團體以來,和我一起練習社區254技術的姐妹有二十多位,大家親自實踐摸索,每個人在團體裡都感受到了團體的溫暖,去看見了不一樣的自己,慢慢的有的姐妹們踏上了自省之路。六年過去,身邊依然十多位姐妹,不斷的和本會團體一起成長著。姑且不論其他團體參與者的情況,就這些人來看,這個療效不可謂不長久、層次不能說不夠深入。但我一直以為大家的成長始於團體的引導,而成於團體之外。
導師帶領的三個層次
本會團體是一個溫暖安全的場,讓人只要一走進來,就被深深地吸引。但是隻有溫暖是不夠的,韋老師說,團體帶領者要帶領成員達到三個層次的體驗,從場的溫暖開始,在場中能夠看見自己、尤其看到自己需要成長的點,這就走進了第二個層次。以前帶團體,總是覺得達到這樣的層次就不錯了,能夠帶領團體成員去看見自己在文化中制約自己的那一張張網和一堵堵牆,去感受自己的被體制化,這就是成長的開始了,然後能成長到什麼程度,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但是韋老師說,導師還可以帶領成員逐漸養成自省的習慣,這才是第三個層次。團體成員被觸動、看見了自己的問題和他人不同的活法,然後開始思考不同的可能,就會去嘗試改變,並走上蛻變之旅,這樣的療效就會有長期的持久性。
原來在本會團體中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尋找丟失的心靈家園
想起去年年末,正式開始帶領家長的文化治療動力小組,一期八次,歷時一個月。每週兩次的促膝交流,泡在團體中一個月,結束後大家都感受脫胎換骨一樣,生活都變得美好起來,再看孩子和家人,眼神都不一樣了。
那一期結束半年了,日前又開始招募團體,那幾位參加過的成員毫不猶豫的報名了!這個現象給我很大的鼓舞和感動,今天想來,這不就是本會團體持久的療效性的證明嘛!
很慶幸,我是一名本會團體心理諮詢師,很榮幸我可以帶領成員們達到第三個層次。但是本會團體的路還很長,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要成長為優秀的心理技術的社會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各界服務的需求,我還需要深厚的理論的支撐和技術上進一步的精進。
本會團體,全體渡老師,願和你一起去尋找丟失的心靈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