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龍江省海倫市的一例“個性化幫扶”談起


從黑龍江省海倫市的一例“個性化幫扶”談起

扶貧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充分發揮貧困群眾潛力特長,並通過推一把,讓他們走上可持續的致富道路。黑龍江省海倫市檔案館所包扶的貧困戶中有一個叫張文啟的,今年60歲,有腦梗後遺症,是典型的因病致貧。他雖然因病行動不太方便,但極勤勞,一些正常人都很難乾的活,他卻能一點一點地積累著幹,且能幹完幹好。特別是他還很善於琢磨,2019年4月,他在自家後院挖了一個小魚塘,底下安上防水塑料,買了鯉魚、鯰魚、鰱魚的魚苗和泥鰍苗放到裡面,準備搞個庭院漁業。當時,村裡人都不太看好這個。檔案館同志卻對此很有興趣,捐資為其購置了防曬網和餌料。從此,每次入戶,他們首先要看這個小魚塘。秋後起網,小漁塘純收入800多元。

增收了的張文啟來勁兒了,一入冬就張羅著要擴大加深漁塘。檔案館幫扶責任人熱情更高,立即捐資500元僱傭鉤機,使漁塘擴大到100多平方米,成為近3米深的可越冬漁塘。

這兩天,80多斤鯉魚苗,70多條8兩以上的胖頭、草根苗全部進塘(圖為剛剛投放的魚苗在歡快游泳)。樂觀估計,這個漁塘到秋至少收入3000元。

2018年以來,黑龍江省海倫市在脫貧攻堅中深入探索 “1+3+5”特色扶貧產業項目,其中“小菜園、小牧園、小菜窖、小農場(小林場)、小型公益崗位”這五小項目,覆蓋了所有貧困戶,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進入其中2個產業。張文啟的這個小漁塘,就是從“小牧園”項目派生出來的。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真誠希望全國各地幫扶責任人,認真挖掘貧困戶潛力、特長和意願,並有力地推一把,像海倫市那樣,將可持續增收的大小項目留給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