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20萬,建縣歷史超2100年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是成都市,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其中,就資中縣來說,人口超120萬,隸屬四川省內江市,古稱資州。資中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地跨北緯29°34´~30°24´,東經104°27´~105°07´之間,東鄰資陽市安嶽縣、內江市東興區;南接內江市市中區,威遠縣;西毗眉山市仁壽縣,威遠縣;北連資陽市雁江區。距成都143公里,離重慶197公里。在歷史上,資中縣這一建制始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20萬,建縣歷史超2100年

首先,資中縣隸屬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地處榮威穹窿西北翼尾端斜層地帶,為平緩傾斜岩層,岩層傾角2~5度,地震基本裂度為6度。受岩層影響,地形西南高,東及東北部低。境內最高點(新橋鎮杉樹坳)海拔739.8米,最低點(銀山鎮沱江水面)海拔298米,山體相對高差小,約439米。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坪狀深丘、淺丘中谷、緩丘寬谷),海拔300~550米,面積1478.96平方公里,佔幅員面積的85%;低山窄谷,海拔500~700米,面積255平方公里,佔幅員面積的15%。資中縣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春早、夏長、秋冬季短,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無霜期長。春季84天(2月26日至5月20日),夏季118天(5月21日至9月15日),秋季76天(9月16日至11月30日),冬季87天(12月1日至次年2月25日)。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20萬,建縣歷史超2100年

就資中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蜀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強大的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今四川省資中縣一帶成為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內江市資中縣一帶屬蜀郡這一建制。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設置資中縣(治所在今資陽市),屬益州犍為郡。在歷史上,堯的兒子“資”協助大禹治理沱江水患,因而稱沱江為資江,縣城又座落在沱江中段,故名資中。由此,就資中縣這一建制,始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資中縣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20萬,建縣歷史超2100年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設資州,州治所在資陽。北周保定中(561年—565年)設置盤石縣,縣址在今資中縣城北門外兩路口一帶。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資州治所由資陽遷盤石縣,該地區屬之。唐懿宗時,資州轄盤石(今資中)、資陽、清溪、內江、月山、龍水、銀山、丹山八縣。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大軍分路進攻四川,普州兵亂;淳祐三年(1243年),蒙古大軍從南部入川,資州及轄縣荒廢;普州軍民築鐵峰城,據險置治,固守至寶祐六年(1258年),城破州廢。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降資州為資縣,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升資縣為資州直隸州,轄資陽、內江、井研、仁壽。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20萬,建縣歷史超2100年

最後,到了1914年,資州改為資中縣。1928年,資中縣直屬於四川省。1985年,撤銷內江地區,設立地級內江市,改原內江市為市中區。1989年,撤銷內江縣改置東興區,與市中區一同隸屬於內江市。與此同時,內江市還管轄資中、資陽、簡陽、威遠、樂至、安嶽、隆昌等七縣。1991年,資中縣與閬中、巴中同時被評為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如今,資中縣隸屬於四川省內江市。截至2018年底,資中縣幅員面積1733.96平方公里,下轄22個鎮,總人口約為124.61萬人。因此,資中縣為四川省人口較多的一個縣。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資中縣這個千年古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