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爱书人的圣地?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爱书人的圣地?

(一)

很早的时候,应该是2016年吧,就知道了《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但是因为当时很畅销,所以并没有买来读。

我一直不怎么喜欢读畅销书,总觉得畅销书中掺杂了许多被商业利益烘托起来的浮躁情绪。人们在购买畅销书的时候,有时候并不是为了阅读,而是在消费自己的情绪。

早上去图书馆还书,不经意间发现书架上陈列着一排新书,《查令十字街84号》赫然在列。这本书已经过了它的热销期,却依然有朋友向我推荐,于是便取下来,想知道这本被号称为“读书人的《圣经》”的书信集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

坐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窗外雨声潇然,阅读室里静悄悄的,正适合一个人沉在书里,游走于查令十字街84号的那家书店中。

这些年,到一座城市逛一家书店,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好像只有去过了一家书店,这个城市才算是真正来过。没机会去英国,倘若得便,我想我应该也会去寻一寻这条古旧的老街,寻一寻那家已经消失了的书店。

尽管那家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如若有机会,还是应该以一种朝圣的心态去拜访一下,毕竟生活中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祭奠和缅怀。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爱书人的圣地?

(二)

《查令十字街84号》中每个书信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我读得很慢很慢,生怕自己的匆忙打扰了书中的节奏。在阅读的时候,我想象着弗兰克一天天地变老,一天天步履蹒跚,但依然在书架之间穿梭,为海莲•汉芙寻找她想要读的书;想象着海莲收到好书之后的欣喜,以及她看到劣书之后的愤怒。

书中的故事平平,信中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它只是讲述了一个爱书人和一个书店老板之间几十年的买书寄书的过程。信件本身没什么魔力,但是时间和等待却有无穷的魔力。它们使得这本书变得温情起来,使它读起来充满了与时间对抗的味道。

这么些年来,除了高中时候投过稿和工作后与其他单位的日常交流外,好像从来没有跟别人写过信,也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笔友。很难体会那种用心书写的笔墨,在穿越过一座座城市之后,被时间和等待发酵出来的那种味道。

我有时候很羡慕海莲•汉芙,羡慕她能够遇到这样一家富有温情的书店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这么温情的事。很明显,在海莲一次次的欣喜与责备中,店主弗兰克成了最懂海莲的人。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爱书人的圣地?

(三)

这本书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我们所期待的爱情。但是,海莲•汉芙对书的热爱,以及弗兰克对读者的负责和热忱依然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这本书使我更加相信,所有与书有关的故事都是那样的美好。在所有与书有关的故事中,就算是一句平平常常的问候,一封简简单单的书信,都足够动人。

曾经有人说,这本书的注释如此之多,没想到原来两个人之间很简单、很平常、很容易懂的对话,当要说与第三人听的时候,竟然需要这么多的注解。

看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觉得很伤感。因为发现自己身边很少有这样的一个人:我说的你都懂,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了解和熟悉,更是一种无法超越的信任和懂得。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觉得很温暖。一整天过去了,这本书也终于读完了。图书馆下午五点半关门,从图书馆出来,又到隔壁的书店里坐了会儿,翻了一章川端康成的《古都》。

走出书店的时候,觉得今天的雨也竟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可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