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擁有自由時,孩子能成為他自己

作者:楠生

個人公眾號:卡爾的時光機


婆婆身體突然有點不適,於是晚上夏爾卡卡的喝奶洗漱哄睡等一系列的“重任”就落在每日看熱鬧的我的身上。

在回家的電梯裡,為避免不可控的局面,我開始打預防針:奶奶因為照顧你們累的有點不舒服了,你們今晚要乖,媽媽再累病了,真的就沒人照顧你們了。

“我們自己照顧自己”,兩個倔強的小臉難得一致地對向別有用心的我。

進門第一件事,喝奶。要求自己衝。

於是我把杯子拿出,水溫調好。兩人分別給自己添加四勺奶粉,自己用勺子攪勻,圍著桌子對面而坐,乾杯,均一飲而盡。卡卡稍慢,於是抱歉的對我解釋道,我自己衝的有點多了。

第二件事,因為兩人都有點咳嗽,需要喝藥。

把藥水倒好,兩人看著苦苦的中藥汁,又是乾杯,一飲而盡,豪氣沖天。平時對奶奶撒嬌,要求藥後的點心啥的,都拋擲腦後。

第三件事,洗漱,刷牙水倒好。倆人強烈要求自己擠牙膏,自己刷。然後,搬著小凳子排隊等著我給她們洗臉、洗屁股、洗腳。然後又把凳子搬走。秩序井然。

我還在衛生間收拾,聽到夏爾提醒卡卡,我們要穿上襪子,不然會凍病了。於是倆人拉開自己的小抽屜,找出襪子穿上。

全程我只負責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感覺輕鬆的有點難以置信。夏爾看我進進出出,端茶倒水,特意跑到面前對我說:媽媽,你真忙,你辛苦了!

接下來,陪同玩遊戲,讀書。到了睡覺的時間,兩人把外衣脫去,自己換上睡裙。卡卡還自己穿上了尿不溼,並且很熟練的把尿不溼兩邊用力扯開。然後自己穿上睡褲,睡裙。各自爬上自己的小床,拉開被子蓋好睡倒。

一切順利的感覺如同做夢。


當幼兒擁有自由時,孩子能成為他自己


剛好看到一句話,讓我得以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了更深刻的註解。

當幼兒擁有自由時,孩子能成為他自己。其實我們給予孩子的不需要太多,給予足夠的信任,讓他們擁有最大的自由的空間,他們的自律會讓你難以想象。

給予孩子最大的信任。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可以做,而是我們不敢或者不願意放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以孩子太小,危險,太慢等等為由取而代之。而這份代勞卻剝奪了孩子對自己掌控的願望。他們的自我意識萌發的時候,安全感來源於對這個世界自我可以掌控,而這份掌控來自於對日常生活的自主和自理。當這份自主被剝奪,孩子隨之而來會產生自我的不信任,自我的懈怠,以及對成人的依賴。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秩序

當然孩子們如此乖巧絕非我前期預防針打的高明,其實這一切來自於我偉大而智慧的婆婆每天有規律的教養。孩子們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做同樣的事情。任何一位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滲透在一朝一夕的點點滴滴之中。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孩子們體內形成秩序感。同時給孩子佈置好自己的獨立的空間,擁有自己的小床,自己的衣櫃,自己的玩具櫥,那麼養成好習慣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讓孩子自己成長而不是教導他們成長

孩子不會因為和平相處的環節讓自己很安定,他只會因為雞飛狗跳、雷劈海嘯的那一系列事件讓自己內在形成一種真正的認知。記得曾經看到一篇文章,有些小時候充分被愛的孩子長大卻存在自我懷疑,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這種充分的被愛可能是非常周到的保護,而這份保護會剝奪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

如果孩子的世界觀是我們強加的,而不是自己形成的,這必然是不牢固的。讓他們定時上床睡覺,源自於他們過分玩耍後覺得疲累,認知到休息的重要性;讓他們自己玩耍後把玩具整理歸位,源自於他們在一團亂糟糟的地面被硌腳,疼痛難忍;讓他們自己主動刷牙,源自於他們感受到了刷牙後清新。孩子們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是經過了前期的混亂和嘗試以後,自己認同了,才有可能真正的堅持下去。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還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就是對於孩子要保有對於一個獨立生命的尊重。願意給予他們時間,陪伴他們探索,等待他們自己尋找答案。而這份尊重會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是自由的。這樣他們才有充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探索世界,去自我成長!


當幼兒擁有自由時,孩子能成為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