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戰役中,毛澤東為什麼認為將漢中留在胡宗南手裡幾個月有利?

前言:1949年賀龍命令週上第發起秦嶺戰役,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迷惑敵人。實現毛澤東"吸引、抑留胡宗南集團於秦嶺山區"的戰略部署。

1949年7月19日,擔任一野司令員的彭德懷在陝西召開幹部會議,確定了“打馬阻胡”的戰略計劃,並於8月15日發起秦嶺戰役預備命令。為了保證一野主力的安全,時任西北軍區司令員的賀龍命令週上第發起秦嶺戰役,以六十軍全部、六十一軍兩個師向防守川陝公路正面秦嶺要隘的胡宗南集團第二十八軍發起攻擊。其目的是造成大軍南下入川的錯覺,迫使胡宗南退兵回防,完成毛澤東關於“使胡宗南不致早日入川”,以及“讓漢中留在胡宗南手裡幾個月似較有利”的戰略部署。


秦嶺戰役中,毛澤東為什麼認為將漢中留在胡宗南手裡幾個月有利?

面對解放軍的攻擊,胡宗南依靠秦嶺險峻的地形,建立“中國的馬奇諾防線”。胡宗南對秦嶺的軍事佈防很是得意,他的下屬副參謀長沈策曾說:“我軍主動由關隴地區撤守秦嶺山嶽地帶,是西北戰場在戰略上的重大決策。秦嶺山巒重疊,坡陡無路,到處可以據險扼守,居高臨下,俯視秦嶺以北廣闊平原,使敵人一舉一動都暴露在我守軍眼前,寸步難行。我軍則進可攻,退可守,利用這一天險,整訓部隊,養精蓄銳。如敵人膽敢繼續西進,深入腹地,我們伺機而出,腰擊敵軍,一舉可以收復關中地區。”他甚至說:“以秦嶺為屏障,可以譽之為中國的馬其諾防線。入冬封凍後,敵人要妄想攀登,冒險偷襲,我軍不用開槍射擊,用木棒石頭就可以擊潰敵人。我軍守住秦嶺,則陝南、川北以至成都平原,大可高枕無憂。”


秦嶺戰役中,毛澤東為什麼認為將漢中留在胡宗南手裡幾個月有利?

秦嶺攻勢打響以後,賀龍對戰爭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既要真打,又不能打太狠,適時進行休戰。而驕橫的胡宗南卻得意地認為共軍無力攻破防線,並向蔣介石報告說:“匪軍多次猛攻秦嶺,無一處突破”,並保證會固守秦嶺防線,將萬無一失。蔣介石也信以為真,頗為滿意。

令蔣介石和胡宗南意想不到的是,早在幾個月前,統攬大局的毛澤東早就對時事分析透徹,他認為:“國民黨中央政府正準備從廣州遷往重慶,為使偽府放心遷往重慶,而不遷往臺灣,以及使鬍匪不致早日入川起見,你們暫時似不宜去佔漢中,讓漢中留在鬍匪手裡幾個月似較有利。” 毛澤東策劃以大部隊從貴州、雲南大迂迴大包抄的大動作,“圍殲”整個西南地區的國民政府軍。


秦嶺戰役中,毛澤東為什麼認為將漢中留在胡宗南手裡幾個月有利?

最後經過多方圍剿,秦嶺戰役大捷。1949年9月12日,新華社發表文章《評突破匪秦嶺防線大捷》。文章中說:“正當我西北大軍挺進西寧之際,鬍匪異想天開,妄圖以殘兵敗將偷襲

天水、寶雞,拖住我軍後腿……我軍艱苦奮戰六天,將吹噓的所謂不可攻破的秦嶺防線一舉突破,打開了通向漢中的門戶。”“秦嶺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4914人,其中俘虜331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