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興生活

今天本來想寫《董花花、周揚青、池善宇、俞渝:女性的四種境界》,但因為有事耽擱,在腦子裡構思的內容又多,看看時間,感覺今天寫不完了,就寫篇輕鬆點的。

昨天沉迷進銀絲裡不可自拔。

先做了個耳墜,我日常簽名的“水”字,試戴了下覺得很好玩。這個加上耳鉤,又像一個“永”字,所以是一字雙關。

盡興生活

這種耳墜,最好是不對稱才好。而且另一邊最好戴短些的,或者直接是耳釘。

還做了只小魚的,以及一隻藍眼睛的。藍眼睛是去年10月從伊朗路經伊斯坦布爾,沙然和阿麗婭帶我去一家咖啡館,在那裡拿了一些。現在用來串到銀絲上正好。這個造型是水滴。

盡興生活

做了兩隻手環。正好有隻陶瓷珠子的手鍊斷了,一直放那兒沒管,就用上面的陶瓷珠串到銀絲上。一隻就是簡單地纏繞起來,這樣不想戴了可以直接打開,再做別的。

盡興生活

另一隻是三股銀絲編在一起。都沒什麼技術含量。

盡興生活

3mm的銀線買的少,最後一段,就做成了一顆心,加了一顆眼睛珠子。加上耳鉤,可以當耳墜。也可以什麼都不加,就是一個簡單的小擺件。

盡興生活

因為近幾天有點忙,所以也沒繼續做。還有很多想法,但也不急於一時。

我做的東西,都很簡單,不費事,因為只是做來玩玩,並不是要用來賣(也達不到那個水平),雖然粗糙,做的過程中自己很開心,手裡有很多珠子和石頭,可以變出很多花樣。按自己的想法做東西,本身就很有成就感。

另外拍成照片,也可以當配圖。比如前面那個心形,配上《需要浪漫3》的臺詞發微博上,還能獲得過萬閱讀量和贊:

“二十多歲的時候認為只要背上行李離開,就會有別的人生等待著我。可是到了三十多歲才發現不是。就算向遠方逃離了一千次,那裡等待著你的,只不過是一模一樣的人生。男人也一樣。與其在這個男人那個男人之間徘徊,還不如跟覺得對的人走到最後。就算會吵到厭煩,也想要忍受著這些慢慢變老。不再做在某處有不一樣之類的虛幻的夢。”

其實和寫字、拍照、畫畫等差不多,只不過是變了種形式,用銀線做成實物。

之前並不知道有這種東西,是某天在個人品牌群裡,看到喵喵吳做的鋁線字,很感興趣,不過我不喜歡鋁線,因為我並不是要做成字,銀絲可以做更多的東西。我前幾天下單,昨天收到,立刻就動手進行。

不過也只做了一個下午,因為事情多,不能太縱容自己。雖然我比較任性,為所欲為,但應該管束自己的時候,也還是下得了狠心的。

前天和一位朋友談理性和感性,朋友說不怎麼看演唱會,因為對舞美音響的關注度會削弱主角本身的光環,場景構建被她從技術角度解讀,沒法從審美角度獲得震撼感,就滿足不了內心了。

我說,這是成為高手的代價啊。我是始終希望自己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保持平衡,該帶腦子的時候就帶腦子,該用心感受的就用心感受。我認真琢磨過這個事情,應該有一個開關,設置好這個開關就可以,難的是如何設置。

我不能精準地說清楚在哪裡,但我自己保持這種平衡,是在身上保有一種藝術家氣質,多讀藝術相關的書,多看相關的影像,而同時,因為在職場歷練多年,所以很理性,講求邏輯。

但即使再講求邏輯,我們需要明白:有些時候、有些場合,不是靠邏輯能夠解決的。特別是家裡的事情、感情的事情。

我去取外賣,路上看到一朵花,就忍不住要停下來,把盒子放一邊,認真地把花拍下來才走。

盡興生活

現實中的花會凋謝,但是轉成數字以後,可以更加長久。我既欣賞了現實中的花朵,也保有了影像,是雙重的滿足。

席慕蓉詩裡說:“我已經學會了一切規則,並且終於相信生命只能在詩篇中盡興。”而我所渴望的,盡興之所在,不只是詩篇裡,還在生活中。

我對生活的要求其實很低,在“餓不死”的前提下,盡情地做喜歡的事。任性,不喜歡的事不做,不喜歡的人不見不接觸,也不接受別人的說服。因為說服的理由不過是“你要賺更多錢才能更幸福”、“你要生個孩子人生才完整”,等等。

賺什麼賺?我還要留出時間玩呢。

生什麼生?我自己還是個孩子。

世上和身邊,都太多焦慮的人。

前幾天看有人在群裡說不要說現在社會如何,自己公司都招人超過30歲都不要的。然後一些人開始說自己如何恐慌,如何瑟瑟發抖。

我不慌,也不抖。

這和我有啥關係?我反正是終生學習者。

人要努力讓自己擁有不懼怕歲月流逝、不容易因年齡而被淘汰的技能。

我沒覺得年齡對自己來說是問題,每天熱情高漲地投入到生活中,經常會忘卻老去這回事。

總希望擁有更多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希望掌握更多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而且,是為了便利我的生活,不是被捆綁。

這些天來,練字、練聲音,自言自語,自得其樂。

盡興生活

把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做成好看的圖片。安靜地寫著那些字,彷彿又回到往昔。以前幾乎要把整本《河流之歌》背下來,即使很多年沒看,仍有不少句子,時時浮上心頭。

真慶幸我沒有被歲月磨礪得粗俗。

盡興生活

我以前曾經在《這一生,靜待時光檢驗》裡寫過:

“所有的少年都會老去,但不要忘記溫柔和溫暖。人不管怎樣成長,其實都應該在心底保留一個柔軟的角落,不管外界如何殘酷,仍然可以天真、純淨、願意相信 、好奇、容易被某些東西感動。老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僵化。”

如今,依然如此。

盡興生活

我們要慢慢長大,成為沉穩莊重的成年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抗得住生活的各種壓力。

但我們也要活回一個孩子,永葆赤子之心,活成一個生活的藝術家。

那樣,在漫天塵埃裡,就始終還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