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知識】國畫的分類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國畫可分為哪幾種?

從技法上可分: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

按其題材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類。

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

中國畫的畫幅形式: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按題材分

【書畫知識】國畫的分類

1/3

人物畫

人物畫是我國傳統的畫科之一,內容以描繪人物為主。因繪畫側重不同,又可分為人物肖像畫和人物故事、風俗畫。據記載,人物畫在春秋時期已經達到很高水準。從出土的戰國楚墓帛畫,可以看到當時人物畫的成就。人物畫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最主要的畫科。

【書畫知識】國畫的分類

2/3

山水畫

簡稱“山水”,中國畫畫科之一。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繪畫。在魏晉六朝,逐漸發展,但仍多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製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在藝術表現上講求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書畫知識】國畫的分類

3/3 花鳥畫

我國傳統繪畫畫科之一。以描繪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等為畫面主體。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現的簡單魚鳥圖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鳥畫。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東音和南朝時,畫在絹帛上的花畫已經逐步形成獨立的畫科,並且出現一些專門的畫家。五代、兩宋間,這一畫科更趨成熟。


國畫分類概況

古代國畫分科之說法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

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鳥獸、花木、墨竹、果蔬等。

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小景雜畫等。

元代有“畫家十三科”,但內容相當龐雜,作為分類標準不適宜。


當代國畫分類之說法

當代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按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幹、溼,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佈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國畫技法要點

國畫的技法,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國畫中運用毛筆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筆而產生的用筆、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簡單說來,國畫的筆法,是由點、線、面組成,而線條的運用是最重要的。國畫中描寫線條的方法被稱為“用筆”;用水墨的方法,被稱為“用墨”。

1.執筆

【書畫知識】國畫的分類

國畫執筆同於書法。雖然各人喜好不同,執 筆方法也無定式,但初學者必須要掌握基本要領。拿毛筆時用拇指、食指把住筆桿,呈“龍眼”或“鳳眼”狀,中指緊隨食指把住筆桿。執住筆後,一般筆桿不超過食指的第一指節。指實、掌虛、腕平、五指齊力,運轉收放要自然。書法執筆較嚴謹,繪畫執筆較靈活,可直掌可橫臥,執筆可略高一些,筆鋒轉動才能靈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動轉方能得力。

2.筆法

【書畫知識】國畫的分類

國畫筆法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起筆和收筆逆入藏鋒、自然含蓄。用筆要意在筆先,以意使筆才能因意成象。筆要有力度,古人所稱“力透紙背”“骨法用筆”“力能扛鼎”,就是強調用筆的功力。

(1)破墨法。破墨法分為濃破淡、淡破濃兩種表現形式。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先後重疊而產生一種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現手法。它必須趁溼進行,達到互破的目的。破墨法的特點是滲化處筆痕時隱時現、相互滲透,有一種豐富、自然的美感。

(2)積墨法。這是一種由淡到濃、反覆交錯、層層相疊的方法。積墨可溼積也可幹積。溼積易顯墨韻,幹積易見墨骨。能做到積染千層,仍然元氣淋漓為佳。

(3)焦墨法。用筆枯乾、滯澀、凝重,極富表現力。焦墨運行中速度緩慢,故而老辣蒼茫。但焦墨不宜多用,與溼筆對比使用方顯焦墨的意韻。

(4)宿墨法。即以時隔一日或數日的墨汁, 蘸清水在宣紙上所呈現出的一種脫膠墨韻用墨法。宿墨法在現代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比新墨滲化多了一種筆墨意味,具有空靈、簡淡的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