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美術會客廳(MSHKT)今天

陳淳,字道復,號白陽,作為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開創者而與徐渭並稱。如果徐渭是宣洩式的,那麼陳淳則是抒情式的,體現出別樣的風貌。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對於水墨大寫意花鳥畫在明代的創立,通常有“白陽青藤”的說法,即把陳淳與徐渭並稱,賦予他們開宗立派的地位。這二人的活動年代、地域以及交際圈均有差異,生活也不曾有過交集,但他們個性鮮明的繪畫風格,共同把寫意畫推到了新的高度,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淳出生於嘉靖二十三年(1484年),比徐渭年長38歲,也就是說,儘管後世把兩人並稱,但陳淳實際上是前輩。徐渭對陳淳的寫意花卉和草書也非常推崇,曾讚歎道:“陳道復花卉豪一世,草書飛動似之。”然而,二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有所區別,成長經歷與生活環境更是大相徑庭。基於此,雖然同為花鳥寫意,白陽與青藤卻體現出了不同的精神面貌。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拜師衡山 轉投沈周

陳淳出生在繁榮富庶的蘇州,這裡歷來是人文薈萃、才子輩出的區域。陳淳的成長與其仕宦世家、書香門第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陳家與吳中幾位重要文人都是世交。陳淳的祖父陳璚曾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精通古文詞賦,喜好書畫收藏,與沈周、王鏊、吳寬等人交情甚篤。陳淳的父親陳鑰是陳璚的次子,交遊廣泛,亦擅書畫,早年也曾為官,好友文徵明則評價他“性資明豁,不樂委瑣”——這樣看,陳淳的性情與父親是非常相似的。後來,陳鑰脫身官場,歸隱田園,“從事耕桑,丘園自適,行阡履陌,居然逸民。”


微拍堂

嚴安《鴻運天成》136×68cm


憑藉門庭聲望與長輩的福廕,在家學薰陶、通家之好的影響下,陳淳的學習條件可謂得天獨厚。由於父祖皆喜好鑑賞、收藏名人書畫,陳淳身邊有濃郁的藝術環境和豐厚的學習資源;而且得益於父親與文徵明之間深厚的交情,陳淳連啟蒙老師都是文徵明這樣大名鼎鼎的人物:“既為父祖所鍾愛,時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遣從之遊,涵揉磨琢,器業日進,凡經學、古文、詞章、書法、篆籀、畫、詩鹹臻其妙,稱入室弟子。”良好的教育環境和自身才華使得陳淳在文徵明眾多弟子中脫穎而出,並受到各位師長的欣賞。《湖石花卉圖》是目前所知陳淳最早的作品之一,創作於他30歲左右,在這個面積不大的扇面上,有陳淳的自題詩,還有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吳門畫家的題詩,寫得滿滿當當,可見陳淳在蘇州文人圈子中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由於跟隨文徵明學習的經歷,陳淳早年還是依循著文氏畫風,風格偏工整文秀。比如《湖石花卉圖》就可以看出他精細、瑣碎的用筆,追求細緻、準確,連題款都是用工整的小楷來書寫,體現出摹仿古人、前輩及老師的拘謹態度。同一時期的《水仙圖》也是勾勒細緻,設色清晰,體現出溫雅含蓄的韻味,與文徵明的雙勾畫法如出一轍,於明麗中見清雅。但是中年以後,陳淳漸漸脫離了老師的法度,自闢門徑,在畫法和意趣上都與文氏相去甚遠了。文徵明後來也曾謙虛地表示“十年相長愧稱師”,並且認為陳淳自創一派,受啟蒙老師的影響則有限:“吾道復舉業師耳,渠書畫自有門徑,非吾徒也。”甚至稱讚陳淳青出於藍:“道復遊餘門,遂擅出藍之譽。觀其所作四時花卉,種種皆有生意。所謂略約點染,而意態自足,誠可愛也。”


事實上,與文徵明相比,另一位吳門畫家沈周才是陳淳為之傾心並師法的對象。沈周不僅與陳淳的祖父陳璚交往密切,與文徵明之父文林也是好友,還是文徵明的老師,再加上陳鑰與文徵明的深厚友誼,沈、文、陳這三家之間的往來應是非常頻繁密切的。因而,陳淳選擇學習沈周,與拜師文徵明一樣,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沈周被看作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但他的畫風與後學文徵明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繪畫都有粗、細兩種面貌,而沈周多粗筆,文徵明則多細筆。沈周的山水畫以粗放雄逸著稱,花鳥畫也以水墨寫意見長,吸收了北宋蘇軾和南宋禪宗畫家法常的特色,筆墨簡樸蒼厚,筆法放逸,富有生趣。

微拍堂

唐道敏 《富山秀水》 180×68cm

沈周去世於正德四年(1509年),那一年陳淳才二十六歲,想必二人的接觸並沒有多麼深入,但不管在藝術,還是人生觀、價值觀上,沈周都已在陳淳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陳淳曾多次臨摹沈周的作品,還常常在作品的題跋中提及沈周,抒發感悟。沈周的影響貫穿了陳淳的一生,直到垂暮之年,陳淳還在他的《花卉圖》卷中題道:“寫生能與造化侔,始為有得。此意惟石田先生見之,惜餘生後,不得親侍筆研,每興企慕,恨不得彷彿萬一。”仰慕之情,溢於言表。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追求沈周的風格,是陳淳的主動選擇。而這一選擇也與他的一次人生變故有關。正德十一年(1516年),陳鑰因病去世,這一年陳淳三十三歲。喪父之故對陳淳的打擊非常大,其思想和行為也發生了很大轉變,“哀毀過禮,既免喪,意尚玄虛,厭塵俗,不屑親家人事,租稅逋負,多所蠲免,而關石簿鑰略不訾省,日惟焚香隱兒,讀書玩古,高人勝士,遊與筆硯,從容文酒而己。”他變得意志消沉,縱情聲色,甚至沾染上狎妓之癖,連老師文徵明的警誡也不當回事,師徒二人之間的關係一度鬧僵。文徵明的作風向來嚴謹持重,而隨著陳淳的天性逐漸外露,其處事作風與生活方式也愈發與老師格格不入了,最後因為兩人關係緊張,連文氏繪畫技法也一併放棄了。最終,沈周成為陳淳學習的對象,其風格從早年的工整秀雅,逐漸轉為疏簡放逸。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後來陳淳也曾到國子監修業,但充滿陰謀詭計的官場顯然很快就撲滅了他僅存的一些入世理想,“時情世態、曲意違心,非吾所能也”,結果僅四年就辭官歸吳,過起了隱士的生活。

微拍堂

純手繪精品國畫山水

這樣的人生選擇如他父親一般,也能看到沈周的榜樣力量。沈周一生布衣,不戀仕途,拒絕踏足官場,想必令陳淳十分欽仰。但有所不同的是,沈家歷代積累下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沈周也是有經營頭腦的人,理家有道;而陳淳似乎只會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對繁瑣的家務俗事簡直是毫無頭緒,在父親去世之後,陳家也很快破敗了。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嘉靖二年(1523年),辭官之後的陳淳回到蘇州,到郊外的陳湖隱居,築“五湖田舍”,過起了閒雲野鶴的鄉村生活。從此,吟詩、作畫、務農、雲遊構成了他餘生的全部內容,直到去世。


悠閒愜意的山居給陳淳的詩書畫創作提供了環境,無拘無束的生活則給了他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吟詠對生活的感悟,留下了非常多的詩文。隨著個性的解放、情緒的舒展,其畫風也開始發生蛻變。沈周提倡的寫生、擴大花鳥題材、以水墨寫意手法來表達的繪畫理念,在陳淳心目中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共鳴,沈周“寫物之生”之語足令他感悟了整個餘生。四十二歲時(1525年),陳淳在《老圃秋容圖》中題道:“嘉靖乙酉春仲望後,恆齋以此紙索圖,談及石田先生嘗作老圃秋容,蓋欲於彷彿也。”通過這次選擇性的臨摹,陳淳明確表示要向沈周學習,也可以看作是對文徵明畫風的徹底背離。陳淳的畫風開始經歷蛻變,脫去早期的清雅風格,向簡練、散逸發展。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陳淳繼承了沈周的理念,並在此基礎上做了非常大的開拓,形成了更為突出的個人特色。在題材上,陳淳與沈周一樣,把對象從“四君子”擴展到了日常習見的果蔬、花木以及靜物上。

微拍堂

張俊中手繪國畫真跡水墨山水斗方

這大大開拓了花鳥畫的創作空間,為這一最晚興起的畫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筆墨技巧上,陳淳則比沈周走得更遠。比較而言,沈周對花卉的真實形狀和細節處理得仍不失嚴謹,陳淳的用筆則更顯隨意,追求筆墨韻味,表現花卉神韻,而對於形似物象卻不再那麼花費心思,色彩的地位也大大降低。如果說沈周筆下的花鳥還是“小寫意”的話,那麼陳淳才真正把這種技法提升到了“大寫意”的境地。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蕭散閒逸”,既是陳淳晚年的生活狀態,也真切體現在他筆下花卉寧靜淡然的格調中。由於特定的成長經歷與生活狀態,陳淳的筆墨並不像後來與他並稱的徐渭那般狂放激烈,而是充滿了優雅雋永的意味和田園詩的情調。《明畫錄》中介紹陳淳:“一花半葉,淡墨欹毫,疏斜歷亂之致,咄咄逼真。”尤其在五十歲之後,陳淳已經能夠完全貫徹其“漫興墨戲”的創作理念,水墨大寫意藝術達到了成熟的地步。為了讓形象簡潔、不受塑形的拘囿,陳淳多表現折枝花卉,而且喜歡畫長卷,在構圖佈局上注意留白,筆墨粗率離披,使畫面產生凌亂而和諧、參差卻有律動的效果。陳淳不僅用疏筆,也喜用淡墨,呈現出清秀、靈動的面貌,這一點出自文徵明與沈周,卻做得更臻極致。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清代方薰在《山靜居畫論》曾把沈周、陳淳和徐渭同列為明代花鳥畫三位大家,並分析了他們的各自風格:“白石翁蔬果翎毛,得元人法,氣韻深厚,筆力沉著。白陽筆致超逸,雖以石田為師法,而能自成其妙。

微拍堂

張利手繪國畫真跡水墨花鳥四條屏

青藤筆力有餘,刻意入古,未免有放縱處。然三家之外,餘子落落矣。”然而,從沈周的作品來看,還未達到大寫意的程度。後世對於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開創,則常以“白陽青藤”來代表,後世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傑出成就,無不是建立在他們的基礎之上。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美術會客廳(MSHKT)2020.4.20

歡迎添加關注!

陳淳|閒散放逸 淡墨欹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