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員于謙,自幼敬佩文天祥,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大明王朝的官員,這個官員本不應該獲得那樣的結局,他一生為國奮戰,兩袖清風,保衛國都,最後死在了自己所保衛的地方,無奈人家出師為了能夠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不得不處死他,全國人民都知道他是被冤枉了。

明朝官員于謙,自幼敬佩文天祥,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于謙的祖輩都是官員,但是他的父親卻是選擇了隱居,不去入朝為官。于謙從小就很是刻苦,他知道南宋有個英雄文天祥,寧死不屈,很是被他的氣節敬佩,在自己的座位上還放了文天祥的畫像,時刻的提醒自己要正直,有氣節,向文天祥學習。後來有一個老和尚路上看到了于謙,當時于謙也就六七歲,老和尚覺得他的面相很是厲害,是拯救局勢的命運,當時也沒有人會相信吧。鄰居老爺爺逗他說,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于謙當即回覆到,赤帝子,斬白蛇當道,還給對上了,這是少而有才,也可以看出于謙的志向遠大。

明朝官員于謙,自幼敬佩文天祥,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後來,于謙參加了科舉,考中了進士,開始了為官生活。于謙到當了任命的地方,不是先看看自己住所,而是先去探訪,看看百姓的真實生活,看看你還有什麼是需要置辦的,要是有什麼需要辦理,就行立刻上書朝廷。于謙為官,很是為百姓擔憂,一旦有了水災旱災,影響百姓的收成,于謙就會上報朝廷,糧食積累多了後他也會給朝廷建議給那些缺少糧食的百姓,讓他們能夠吃上飯先,把那些領糧食的都登記在冊,等到他們秋天收穫之後在還回來就好,糧食堆積著也是堆積,不如讓百姓有飯吃,而那些行動不便,根本就沒有收成的就不用還了,也算是扶貧政策吧,當時有規定,州縣長官離任的時候,是要有足夠的糧食儲備的,要是不夠你是不能被調走升官的,但是于謙卻是從沒有為自己考慮過。當時黃河水勢大的時候,經常會把年久失修的堤壩衝出缺口,于謙就下令把河堤加固, 還安排了亭長去把關,使得百姓不再擔心黃河水患。還把邊境地方將領開發的田地收為官用,收成就用來開支邊防,很受百姓愛戴。

明朝官員于謙,自幼敬佩文天祥,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當時張太后手握大權,他知道舊臣楊士奇、楊榮、楊溥是賢臣,就重用他們,還時常的打壓太監王振,而這三個賢臣都很是重視於謙,于謙上書的事情,都會得到批准,因為都很是信任他,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張太后和三個賢臣都去世了,太監王振就開始了手握大權,因為皇上朱祁鎮很是寵信他,他說什麼,皇帝都會聽他的,覺得是對的,有了皇帝的保護,王振明目張膽的貪汙,大臣們為了能夠升官被注意到,都會帶點一下王振,每次上朝,進到王振都必須進貢上百兩白銀,大臣們都爭相進貢,有錢的甚至出到了千兩白銀,那樣就會討好王振,被王振好好招待。但是于謙就是特別的那一個,每次上朝都是什麼都不帶,不他帶了兩袖子的清風,先別說于振有沒有白銀百兩,于振就是有千兩,也不會去阿諛奉承的。

明朝官員于謙,自幼敬佩文天祥,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他不給人家王振進貢,人家就要讓他知道知道厲害了,就暗中派人去彈劾于謙,說他心裡很不滿一直得不到升官,皇帝就把他判死刑,百姓聽說于謙被處死,都趕緊上書請求明察,抵不住百姓的壓力,王振就說自己要抓的是和自己有些恩怨的另一個于謙,抓錯人了,才給于謙降職釋放。後來,百姓有上書,請求于謙能夠留任,才使得於謙留了下來。

明朝官員于謙,自幼敬佩文天祥,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後來,皇帝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帶兵親征去攻打瓦剌了,最後在土木堡被抓,朝廷上下震驚了,有人說應該遷都了,于謙很是反對,說離開了京城我們就要滅亡了,就由於謙全權負責京城的防禦,保護家園。朱祁鎮被抓後,朝廷沒有了皇帝,于謙就說為了大局,因該讓朱祁鈺稱帝,就這樣朱祁鈺當上了皇帝,等到朱祁鈺病重時,被關在南宮七年的朱祁鎮就起兵奪位了,雖然朱祁鎮知道于謙是立下很多功勞的,但是在徐有貞說陛下您出師是要有正當理由的,要是不殺死於謙,就出師無名了,于謙就在這個時候被處死了,抄家的時候,于謙的家裡什麼都沒有,只有小櫃子裡鎖著朱祁鈺賜予的賜福和寶劍,皇帝朱祁鎮也後悔了,自己衝動下殺死了一個好官。朱見深繼位後,恢復了于謙的官職。

明朝官員于謙,自幼敬佩文天祥,他的故事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