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手冢治虫曾說道:"鐵臂阿童木是我一生的敗筆,我輸給了金錢與名聲。"

手冢治虫無疑是日本漫畫之父、動畫之神。他這一生創作了無數精彩作品,《鐵臂阿童木》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可以稱其為曠世鉅作,因此,對於這樣一部作品,手冢治虫為什麼會如此遺憾、悔恨呢?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年少被欺,救贖成愛

手冢治虫曾笑稱漫畫是他一生的老婆。雖是笑稱,卻可以看到對漫畫的熱誠,而這種熱誠始於手冢治虫的童年。

1928年11月3日,手冢治虫在日本一個開明的家庭出生。他的父親愛看漫畫,母親從小就喜歡給他讀漫畫,所以從小就手冢治虫就對漫畫有濃烈的興趣。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除了興趣外,漫畫對於手冢治虫而言是救贖。在小學時期,因為身體虛弱、瘦小手冢治虫經常被同班同學嘲笑,甚至有同學脫下他的衣服來捉弄他,是漫畫改變了這一切。

大概因為父母的緣故,手冢治虫家中堆著許多漫畫書,孩子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漸漸地許多小朋友都喜歡找他看漫畫。在學校欺負手冢治虫的人也因此變少了許多。毫不誇張地說:漫畫是手冢治虫的神明,但後來的《鐵臂阿童木》卻推翻了一切,它只是賺錢工具罷了。

1939年,手冢治虫因為《原色千種昆蟲圖譜》迷戀上昆蟲採集,開始創作昆蟲相關的繪畫,他中學一年級畫的昆蟲圖鑑更是獲得了NHK工作人員的稱讚。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逆流而上,迎來成功

手冢治虫的創作之路充滿著坎坷。

1944年,手冢治虫被強制派到軍需工廠做勞動員,每天接受著軍國主義的教育,做重體力活,吃食卻又不好,因為手差點被感染壞死,所以後來手冢治虫去學了醫,這段經歷奠定了手冢治虫漫畫對於刻畫人物的真實風格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1945年,手冢治虫由於《海神兵桃太郎》立志成為動畫家,並正式開始創作漫畫。當時日本沒有現在這樣好的動漫製作氛圍,加上戰情對日本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當時總有人質疑手冢治虫:"畫漫畫,現在是戰爭時期,你想幹嘛?",是老師和母親一直的鼓勵支撐著他走了下去,所以在自傳中手冢治虫總是提到母親和老師,十分感激這兩個人的激勵。

的確,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孤軍奮戰都是很難獲得成功的,一旦沒有了支撐下去的力量,任何事情都會有崩塌的可能。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1947年,手冢治虫創作的《》在日本銷量超過了40萬,不過事實上那幾年手冢治虫的經濟情況卻並不好。

手冢治虫的漫畫《鐵臂阿童木》就誕生於這樣的時期

1951年日本戰敗,日本民眾嘗過了原子彈的滋味,士氣低迷,或許是為了鼓舞民眾的士氣,1952年,善良勇敢正直的"Atom(阿童木,也就是原子的意思)出世了,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手冢治虫在自傳中提到:"1951年當我開始畫《鐵臂阿童木》時,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對這部作品批判非常強烈。批評作品荒唐無稽的最多,"怎麼會製造出機器人來呢"、"人類不可能去月球的""日本根本不可能修建什麼高速公路、生產高速列車"等等。"

在如此惡劣的輿論下《鐵臂阿童木》仍舊火了,但並沒有緩解手冢治虫的經濟壓力,因為當時做漫畫不怎麼賺錢,這也是導致《鐵臂阿童木》後來變成手冢治虫賺錢工具的原因,經濟壓力下要完成的作品太多,自然也就分心了。

迫於經濟壓力,當時動畫版權播放費又低,所以手冢治虫只能選擇低價製作日本第一部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1963年《鐵臂阿童木》一經播出便火遍日本,更是被許多國家引進,也因為這部動畫,成功地改變了許多人對於漫畫的偏見。

手冢治虫作為日本動漫界第一代人物接受了低廉的動畫製作價格,導致後期日本動畫製作價格都變得低廉,對於動畫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他因此被許多人詬病。宮崎駿表示討厭手冢治虫或許也有這一方面的緣故吧。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但我認為這並不能怪手冢治虫先生,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付出代價,對於當時的動畫行業而言,無論誰走出第一步必須要作出讓步,天下可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何況如果沒有手冢治虫,日本或許也成為不了現在這樣擁有世界影響力的動漫大國。

在手冢治虫的身上我看到了日本動漫積極樂觀的精神。其中最具特徵性的便是他作品中對於生命的悲憫。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憐愛角色,悲憫生命

或許是因為手冢治虫曾經歷過戰爭,後來又去學了醫,他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

在手冢治虫1967年發佈的《紙堡》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空襲過後警報還沒有解除,京子和手冢只能選擇逃亡,逃亡途中路上遍佈著屍體,其中有一頭已經被燒死的牛。勞累和飢餓籠罩著他們,手塚笑著說,要不要吃那頭牛看看?女孩子被他嚇吐了,手冢才連忙道歉說那是開玩笑的。

這段描繪初看覺得有些殘酷,但實際上充滿著無奈。面對生命,手冢治虫有著自己的理解。

漫畫之父手冢治虫:鐵臂阿童木淪為賺錢工具,宮崎駿表示討厭他

手冢治虫曾經提到:"只要是生命,不管是人類或其他生物,都是完全平等的。"

對於生命的深刻理解使得他的作品總是很前衛。

在1949年手冢治虫創作的漫畫《大都會》的描繪中可以看到被機器人代替工作的人,也可以看到被享受機器文明的人,更可以看到為機器人爭取人權自由的群體,可以看出手冢治虫對於機械與人類的發展是有著前瞻性的思考。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1964年《鐵臂阿童木》的番外《地上最大機器人》中結尾很倉促,阿童木對於機器人相互廝殺的反問從劇情上立不住腳,手冢治虫在這部作品中對於生命意義的把控帶著些草率,可以說是他創作生涯的一大缺憾吧。

雖然如此,但這並不能掩蓋手冢治虫本人的光芒,他依舊是日本漫畫之神,依舊是對生命充滿悲憫的創作者,依舊是人們心中最偉大的漫畫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