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口:永保土司的激戰故事

1、

明正德七年,彭世麟同侄兒彭明輔又率部到河南和貴州銅仁府等地征剿,先後生擒千戶任倫、石王俾等叛酋。明正德十年,因朝廷營建陵墓需大量木材,彭世麟自備帑金,採伐大楠木四百六十根,親自督運至京。朝廷嘉其忠,又賜其飛魚服三襲,並降敕獎勵。在明武宗見時,彭世麟又當面奏請道:“稟皇上,臣因母親年邁,需躬親孝養,特請乞休,並傳爵位給我侄彭明輔。”

  武宗皇帝笑道:“你們兄弟美德可嘉,都願功成身退,主動讓位。朕亦滿足你之心願。請敕特予照準。”

  “謝皇上厚恩!”


兩江口:永保土司的激戰故事


  彭世麟伏跪在地,再三叩頭拜謝之後,便告辭出了宮。

  回到永順後,彭世麟便將侄兒彭明輔和兄長彭世麒召來商議道:“我這次進京面見皇上,已奏請皇上同意讓我退位,我決定把爵位傳給明輔,大哥你看如何?”

  “你還年富力強,為何急著退位呢?”彭世麒道。

  “我不能耽誤侄兒前程!”彭世麟誠懇地說,“明輔年輕有為,他隨我多年出征,立下無數勳勞,這爵位理應早傳給他。”

  “不,叔你莫急。你在位治司政有方,還是再任職幾年吧!”彭明輔也謙讓勸道。

  “我意已決,你還是準備承襲!這也是奉敕行事!”彭世麟又解釋道。

  “即如此,那就不必推辭了。”彭世麟最後感嘆地說,“我們土司世襲理應相互謙讓,不搞爭權奪利,這爵位才能承繼久長!”

  於是,彭世麟乃擇定正德十年冬一個佳日,將那宣慰使爵印正式作了移交。彭明輔隨即承襲。


兩江口:永保土司的激戰故事


 2、

 彭世麟退位後,在顆砂行署之東乃主持修建了一座佛閣,內置觀音一尊和幾座佛象。其地被命名為蟠桃庵。彭世麟恬退之餘,常在此拜佛併為母求壽。正德十六年,又在老司城觀音閣鑄香爐一鼎、銅鐘一口,鐘上銘曰:

  

  維虛有容,厥聲斯洪。

  隨其矸扣,應之無窮。

  以啟昭昭,以覺夢夢。

  晨昏之節,永惟茂功。

  彭世麟和其兄彭世麒,晚年都功成身退,修廟並信佛,做了不少善事,至今永順老司城各處,還留有二人在位時傳下的文物遺蹟。

  緊接彭世麟任宣慰使職的彭明輔,時年僅二十歲。因為少時隨叔父多次征戰,此時也是一位出色將領。正德十二年冬(1517年),彭明輔又奉敕率部先後征服貴州香爐、上堯等地,擒苗蠻阿房、阿傍、阿浪等首領,並解官查驗斬首。第二年春,明朝廷獎勵其功,升他為正二品驃騎將軍,賜大紅飛魚服三襲。

   彭明輔在土司衙署整飭司政,每日必上殿親理司事。忽一日,保靖兩江口長官司主彭惠親來永司拜會道:“彭爵主,保靖宣慰司與我長官司曾結世仇。其司主彭九霄早欲吞併我長官司,他們不斷派兵擾我山寨,我司兵寡力薄,現欲請你帶兵相助,以與彭九霄的兵士決一雌雄。君覺可行否?”

  彭明輔想了想道:“保靖司與我司無怨無仇,我若帶兵助戰,沒有奉敕行事,必受官府追究,而難脫干係。”

  彭惠又道:“你不帶兵助戰,要麼借兵與我亦可。”

  彭明輔道:“借兵可以,但不能外洩。”

  “這我明白。”

  “你要借多少兵?”

  “一千人吧!”

  “要這麼多?”

  “人少了難取勝啊!”

  “那就借一千!”彭明輔應允了。

  彭惠隨即感謝告辭。


兩江口:永保土司的激戰故事


3、

  過了數日,彭明輔便派副將王鐸帶一千兵到了兩江口。彭惠自己又點了千餘人馬,連同永司兵一起,浩浩蕩蕩直向保靖司的甘溪寨殺去。甘溪寨土民猝不及防,頓時被殺死殺傷了三百餘人。寨主向永澤倉促逃至保靖宣慰司署,向司主彭九霄告急道:“彭爵爺,不好啦!兩江口彭惠率部攻進了我寨。”   

  “啊?他們來了多少人?”彭九霄大吃一驚。

  “來的兵馬很多,怕有一兩千。”

  “給我傳令,五營兵馬全部出動!”彭九霄隨即親自上陣,帶著三千餘精銳親兵長驅急馳,趕到甘溪寨,與兩江口長官司的土兵展開了激戰。經過數小時的拼搏,雙方各死傷了五百餘人。彭惠部雖有永司兵助戰,但畢竟兵力略少,最後只得從甘溪搬兵回了兩江口。

  彭九霄見彭惠兵馬撤回,也不去追趕,他將手下幾個戰將召來商議道:“兩江口的兵馬好像不少,是不是有永司兵幫他們助戰?”

  “爵爺判斷得對,我也懷疑永司出兵在助戰!”一個副將接口說,“以往,兩江口的兵沒有這麼兇狠。”

  “永司與兩江口是親家,他們肯定會幫忙助戰。”另一千總也分析道。

  “永司敢插手,我們要到朝廷去控告。”彭九霄遂讓司書草擬了一份訴狀,將兩江口長官司侵擾邊寨和永順宣慰司出兵助戰的情況向朝廷作了申報。朝廷兵部大臣經請示皇上,決定特派御史吳廷舉帶兵去調查處置幾個土司間的衝突矛盾。吳廷舉帶著大軍來到兩江口,先派人將土舍彭惠傳來審問道:“彭惠,你知不知罪?”

  彭惠道:“我有什麼樣罪?”

  吳廷舉道:“你不聽朝廷勸告,屢番與保靖土司相廝殺,土民死了那麼多,你說你有沒有罪?”

  彭惠道:“這罪不在我,而在保靖土司彭九霄,他與我先世有仇,我們之間水火不相容,兩方鄉黨各相仇殺,這怎能只怪罪我一方?”

  “不管你怎麼狡辨,你應負主罪!”吳廷舉道,“朝廷派我來解決你們雙方的衝突問題,我請你來是要把你們的情況查清,在沒解決衝突之前,你不得再亂動。”

  “我沒錯哩!”

  “還說沒錯!”吳廷舉一揮手道,“把他押下去,等侯處理。”

  “走!”幾個侍衛抓著彭惠就出門外強行押走了。

  “喚彭九霄!”吳廷舉又吩咐一個親信道。

3、

 那親信帶著吳廷舉的金牌,當日又到保靖司喚來了宣慰使彭九霄。 “彭宣慰,你和彭惠間的仇殺該結束了!”吳廷舉道,“朝廷派我來解決你們間的爭端,我已決定報朝廷將兩江口長官司取消,讓彭惠遷入辰州去居住,你覺如何?”

  “好!我贊成這個辦法。”彭九霄道,“兩江口因為先世與我祖結仇,至今和我保靖司仇殺不止,永順司與其連姻,又不斷出兵幫他,使他有恃無恐。吳大人洞察英明,把兩江口長官司撤消,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把彭惠流放到辰州監住,我非常贊成。”

  “兩江口長官司雖撤消了,但這幾個寨子是他祖先留下的遺產,我看要劃歸保靖司直接管轄,還應該由保靖司出價補償,你說呢?”

  “出點錢我都願意,只要把兩江口的長官司註銷。”

  “暫時就這樣決定,待我報給朝廷,皇上若批覆允准,就照此辦法執行。”吳廷舉頓了一下又道,“此事若解決了,你可要感謝朝廷啊!”

  “我知道,只要把兩江口的問題解決,保靖司隨時願意聽從朝廷召喚。”

  “嗯,我還告訴你,最近廣西出了一個大賊首岑猛造反,鬧得正凶,朝廷欲派你司出兵征討,不知你願意去否?”

  “願去!為報效朝廷,雖肝腦塗地,我在所不辭。”

  “好!你回去等著聽令吧!”

4、

  彭九霄遂告辭走了。吳廷舉又派人到永順,將宣慰彭明輔傳來道:“彭宣慰,我這次來是奉命解決兩江口的問題。據我瞭解,你們永順司與兩江口結有婚姻紐帶,所以你司一直幫著兩江口仇殺保靖司。此事不能再這樣對立下去了,我決定報請朝廷撤消兩江口長官司,將彭惠遷居到辰州或常德去居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這不太便宜保靖司了?”彭明輔道,“吳大人怎能這樣偏心?” 

  “不是我偏心!為了朝廷的大局利益,你應理解支持。”吳廷舉接著又道:“當然,兩江口長官司撤消後,我會要保靖司多出點銀子,以給彭惠補償。彭惠那方,我也會將他好好安置。總之,你們永順司與保靖司之間,不能再鬧糾紛了,現在國家局勢動盪不安,廣西有賊首造反,蘇松的倭患嚴重,朝廷正計劃抽調永順和保靖司的兵力去征剿討伐,你可要作準備啊。”

  “為朝廷效力,徵調剿賊我們永順司義無反顧,但兩江口之事,還望吳大人一定要處置妥當才好!”

  “這你放心,我一定會秉公處理,妥善安排好。”

  兩人談至此,彭明輔告辭走了。吳廷舉遂按計劃上書朝廷。提出將彭惠流放到常德或辰州監管起來,另要保靖宣慰使彭九霄出錢購買兩江口幾大寨子。朝廷經皇上審定,以為把土舍彭惠監押到內地居住,容易生亂,要求廷舉再議。吳廷舉遂又提出了第二套方案,即把大江口右五寨劃歸保靖宣慰司管理,大江口左二寨設大刺巡檢司,由流官一人主政,給土舍彭惠安排一個協理巡檢職位,其他行政上由辰州府管轄。此方案報至朝廷,皇上覺得可行,乃執御筆,下詔批覆同意了這新的管轄方案。從此以後,永順司與保靖司的矛盾關係,終於漸漸趨向了緩和。(原載李康學著《大湘西土司》,民族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