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千年紅慄王——沂水下巖峪

原創thatshanshui那片山水

人們在閒暇時的消遣,各式各樣,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喜歡閒逛。

明媚的春天很容易勾起人們外出踏青的慾望。清明小長假,孩子也終於從電腦前的網課暫時解脫一下,於是呼妻喚兒出去透透氣。

去哪呢?疫情當前,安全至關重要。人流要少,既有人文價值,又具有觀賞性的地方的確不多。目標鎖定在了院東頭下巖峪的千年紅慄王。


探訪千年紅慄王——沂水下巖峪

院東頭的天然地下畫廊、地下螢光湖聞名遐邇,但找這棵千年紅慄王卻費了一番功夫。在途中遇到修路,只得繞道沿著山路逶迤前行。某些路段直接360度大回環,陡峭處,一邊是幾丈深的山溝,極為兇險刺激。


有段土路,車輪捲起滾滾沙塵,不免想起啾啾戰馬與戰爭歲月的炮火連天。院東頭是不缺紅色基因的,而這棵慄樹王也曾經被部隊和群眾譽為“救命果”。1941年秋,侵華日軍調集五萬餘人對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實行拉網式的“ 鐵壁合圍”大掃蕩,隱藏在山上的抗日軍民嚴重缺糧,該樹的栗子曾救了很多傷病員和嬰幼兒的命。該樹所結的栗子果味甘甜、營養豐富,且有“立子”“千年紅利”之意,特別為求子之人和商人所喜愛,價格比市場高出10餘倍。又被人們稱作“搖錢樹”。


路邊景色也不負春光,千樹萬樹梨花開,雖不及一株紅杏出牆,但石屋配白花更顯古樸典雅,低調而不乏歷史滄桑的內涵。

探訪千年紅慄王——沂水下巖峪

探訪千年紅慄王——沂水下巖峪


雖然導航已經很是先進、準確,但對這棵樹還是沒法精確制導,在路上幾經打聽,才找到這棵千年樹王。這帶民風很是樸實,問個路說的非常詳細,親自示範指引。幾經周折,終於見到真容。

探訪千年紅慄王——沂水下巖峪


該板栗樹為北宋時期所栽植,樹齡在1000年以上,樹高15.1m, 胸圍5.5米,樹冠東西冠幅20米,南北冠幅22米,佔地0.04公頃,幹粗冠大,至今生長旺盛,年產板栗最多可達500公斤,是山東省境內最古老的一棵板栗樹,故稱“山東板栗王”。又因該樹所結果實大(66粒/公斤),果皮紅褐,亮麗美觀,又稱“千年紅慄王”。只是現在還沒有發芽,只能通過樹幹見證歷史的滄桑,夏天枝繁葉茂的時候能夠遮天蔽日,是勞作的人們乘涼好去處。


探訪千年紅慄王——沂水下巖峪


偶遇幾個身穿漢服的高雅人士,還受邀為他們拍了一段vlog,咱也算沾了點儒雅氣質。

探訪千年紅慄王——沂水下巖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