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苦難不是逃避責任的藉口,生命是值得被尊重的

對我們中國的老百姓來說,大家應該都難以理解戰爭到底能帶來怎樣的痛苦?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就沒有再見過戰爭了,可以說中國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沒有之一。可就在我們每天幸福生活的時候,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飽受戰爭的摧殘,戰爭是一個極易流逝生命的地方,所以在這裡人性上的缺點也暴露的更明顯,因為生命看起來好像並不是多麼的值錢,一個簡單的火力覆蓋就能帶走很多人活在世上的權利。正因如此,有些國家的人民,特別是底層人民,因為戰爭,生活變得愈加艱難。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我們看過很多,大部分都是個人英雄主義,一個非常厲害的特種兵,以一己之力對抗諸多敵人,可真正描述戰爭的電影沒幾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部《何以為家》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我們在這部電影裡面看不到槍炮和子彈,也沒有炮火轟炸的場面,有的只是底層民眾在戰爭時期過著的真實生活。

《何以為家》苦難不是逃避責任的藉口,生命是值得被尊重的

這部電影讓很多人看的都特別壓抑,整部片子都圍繞著一個12歲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過得非常貧苦的生活,跟自己的家人住在雜亂不堪的貧民窟,最親愛的妹妹也被自己的父母好像商品一樣賣了出去,為了反對這種生活,小男孩一個人走入了社會,用盡一切力量反抗現實,可最後卻發現毫無用處。劇中沒有什麼反派,觀眾們習以為常的將小男孩的父母列為了反派角色,以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對夫妻的確很過分,孩子生出來之後不好好養著,反倒是讓孩子們體驗人生中的極惡,讓孩子說出了你為什麼要生我這句話,並且以這句話轉告自己的父母,讓很多人都落下了眼淚。贊恩(小男孩)的父母在法庭上逐漸崩潰,告訴所有人自己的生活就是這樣,不管讓誰來做選擇都不一定比他們做得更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是的,他們沒有撫養這麼多孩子的能力,這在貧民窟實在是太常見了,只是他們這個家庭因為贊恩的行為成為了一個標本。

《何以為家》苦難不是逃避責任的藉口,生命是值得被尊重的

苦難不是逃避責任的藉口,生命是值得被尊重的,站在贊恩的父母角度看問題,他們做的有可取之處,可是在思想上卻有待改進。孩子們還很鮮活,未來的路還很長,不能因為自己已經被現實磨平了稜角,就提前讓孩子接受這種生活,沒有人想一生下來就變成生活的努力,雖然現實就像牢籠一樣,把這個類型的人全部圈到了一起,可人們還是要有不屈的態度,否則成了溫順的小綿羊之後生活是絕對沒有任何一絲希望的,這種自卑的思想會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問題永生永世都解決不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確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一定要懷著解決問題的希望以及對生命的尊重。戲劇來源於生活,我們生活中有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能拍成一部電影放在熒幕上,自己再從頭來看一遍,會發現其實是可以過得更好的,只是我們沒有找準對的方法。

《何以為家》苦難不是逃避責任的藉口,生命是值得被尊重的

贊恩和父母的矛盾直到最後也沒有解決,他永遠失去了妹妹,唯一得到的就是那個身份證明,戰爭仍然在繼續,最感觸人心的絕對不是電影中的任何一個畫面,而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贊恩的結局還算美好,可是這世界上一定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孩子仍然在殘酷的現實中堅持著。敘利亞的炮火還沒有停止,世界和平的願望遠遠沒有實現,這也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導演從小就經歷過戰爭,在黎巴嫩幸運的活到了現在,所以她非常理解一個難民到底是有著怎樣的生存現狀,在她小的時候可能就像贊恩一樣,面對牢籠一般的生活不屈服,沒有泯滅自己最真實的人性和崇尚自由的思想,所以最後才能成為一名導演,否則現在可能也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面掙扎著吧?可能已經和另一個平民生了孩子,做著和贊恩父母一樣的事情。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只有懂得什麼叫尊重生命,戰爭才會真的結束,戰爭本不應該存在在這個社會中,可總有一些人為自己的利益去剝奪他人的幸福,他們不尊重生命,未來也一定不會被生命所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