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二胎或者三胎家庭父母對於孩子之間的爭端應該見怪不怪了。

大部分父母都很清楚孩子們以出生順序為基礎打架的標準模式。一開始不外乎都是大寶最容易被當成“壞蛋”,小寶則往往是家長介入爭端後的最大受益者。慢慢地,小寶對大寶的招惹可以是任何事情,從對大寶扮個鬼臉到跑到大寶跟前去搗亂,而老大中了圈套並且追趕小寶的時候,小寶就會高聲尖叫或者大聲哭喊,向爸爸媽媽“求救”。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此時爸爸媽媽會出現兩種做法:

一種是:爸爸媽媽不管事情的來龍去脈,上來就要求大寶“做榜樣”,要大寶“疼愛弟弟妹妹”,大寶若是想讓爸爸媽媽相信是小寶挑起事端時,就會受到責罵:“我不管妹妹/弟弟做了什麼,你應該更懂事,你都這麼大了還跟他鬧!”

另一種是:爸爸媽媽會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是大寶的錯,父母會毫不吝嗇自己對大寶的責罵,如果是小寶的錯,父母一般也是形式地對小寶“說教”一番,但對大寶也並未進行過多的安慰。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其實不管哪一種處理方式,對大寶和小寶都是不利的。你若發現小寶得意的表情、大寶失落的神情,便更加確信自己的處理方法錯了。

父母只要讓其中一方受偏袒了,那都是在協助孩子們把打架作為尋求關注、權力或報復的方式,父母強化了孩子們對於如何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信念。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善意和惡意都有強大的繁殖功能,就看父母刺激、培養的是哪一種。

大寶天然地喜歡小寶的,這個父母在小寶出生一兩個月就應該有所體會。為什麼後面大寶和小寶之間的爭端會愈演愈烈?這跟父母的處理方式有絕對的關係。

孩子其實沒有心結,需要解開的是家長的認識之結。家長不應該去預設孩子的心理,很多時候只是你認為孩子在嫉妒、報復、不講理,父母才是挑撥大寶和小寶關係的根源。

父母要堅信孩子們是友善、寬容、懂事的,至少在一開始是這樣的。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那應該怎樣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爭端呢?

“都不幫”——對孩子們之間的爭端置身事外

在孩子們發生爭端的時候,父母選擇不介入,並在孩子們沒有衝突的時候向他們解釋,父母真的很不喜歡介入他們的爭端,並且從現在開始,父母確信孩子們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之後發生爭端時,不管他們誰來告狀,和善並堅定地告訴他們:“我相信你們能自己解決問題。”

然後全家人在家庭會議上對之前孩子們未解決的爭端討論可行的解決辦法,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

相信在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們再次出現爭端,一方想找父母告狀時,另一方會說:“爸爸媽媽只會告訴你,自己解決問題。”

那麼你的孩子們打架的次數就會大大減少,碰到爭端時他們也能更快找到解決辦法。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都幫”——讓孩子們處境相同

有些家長髮現自己沒辦法對孩子們的爭端視而不見、漠不關心,或者在其中一位孩子還太小,擔心會對彼此造成嚴重傷害時,父母不能忍受置身事外,並且決定介入孩子們的打架,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孩子們處境相同”。

父母不能偏袒一方或試圖確定是誰對誰錯,很多時候你也根本無法判明到底誰說的是對的,因為你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而且對孩子而言,“正確”永遠是一個觀點問題,在你看來“正確”的,從孩子們的角度上看未必就是公平的。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所以如果你覺得你必須介入孩子們的爭端,那麼你就一定不能成為法官、陪審員和執法官,你必須一碗水端平,你要做到同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你不能去“欺壓”你認為是惹禍的一方,讓孩子形成“欺壓者”的心理,進而讓另一個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

介入的方法很多,可以把孩子們先分開,讓他們冷靜之後再引導其中一方去安慰另一方,也可以讓他們自己選擇“要麼停止打架,要麼去外面解決戰鬥”,只要你覺得能讓孩子們受到同等對待就可以。如果一時解決不了爭端,可以讓孩子們把問題寫到家庭會議議程裡去,讓全家人一起幫忙提建議。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那你會問,如果有一方真的就是無緣無故欺負了另一方呢?錯的那一方不應該受到懲罰嗎?受欺負的那一方不應該受到安慰嗎?

請相信懲罰是絕對解決不了問題的,在你打孩子的時候,你無疑在給孩子一個可笑的示範:“我打你,就是要教你不許打人。”建議你可以先安慰大寶,然後和大寶一起去安慰小的。當孩子得到的是愛和理解,而不是懲罰和蔑視時,他們的感覺會慢慢好轉。你能明白父母的愛的姿態會鼓勵孩子友愛、和平相處嗎?

孩子發生爭端父母站在哪一邊?——要不別幫!要不都幫

當大人拒絕介入孩子們的爭端,或者通過同等對待他們而使雙方“處境相同”時,打架的最大動機就被消除了

今天你家孩子發生爭端了嗎?試著改變下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