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德国溃败,为什么没有出现,一战末期那样的国内暴动

在1918年到1919年间,德国国内爆发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等一连串的国内暴动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导致了德国在一战中投降,更是让德皇被迫退位。

那么,二战后期的德国,同样是兵败如山倒,但国内却并没有爆发类似于“德国十一月革命”这样的国内暴动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二战末期德国溃败,为什么没有出现,一战末期那样的国内暴动

(德国十一月革命)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德国十一月革命”到底是什么。

1918年10月,德国在协约国的进攻下,接连遭遇失败,一战已经进入到尾声阶段。10月29日,德国北部基尔港的四万名水兵认为,德国的败局已不可逆转,拒绝再出征送命。这一消息使得威廉二世震怒,他立即下令抓捕了大批水兵。

第二天,水兵被抓捕的消息传遍德国,随即便引发了一串连锁反应。本来由于战争的影响,德国经济陷入崩溃,百姓早已怨声载道。而当水兵被捕的消息传来后,德国人民更加愤愤不平。

11月3日,基尔舰队的剩余水兵联合众多工人,进行了一场示威游行,要求威廉二世立即释放被捕士兵。不过还没等消息传到威廉二世的耳朵里,工人阶级就带头将游行演变成了武装起义。第二天,工人阶级和水兵夺取了基尔的政权,十一月革命正式打响。

实际上,饱受压迫的工人阶级对起义一事已经谋划了许久。本来他们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时机,但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基尔港事件的影响,德国工人阶级干脆直接把结束战争的斗争,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了起来。

基尔政权被夺取后,德国各地的工人纷纷揭竿而起,各地政府机关很快被工人全数占领。在柏林沦陷后,威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并匆忙逃向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旷日持久的一战终于结束。

二战末期德国溃败,为什么没有出现,一战末期那样的国内暴动

(威廉二世)

我们再来看看德国在二战中的情况。

1933年,希特勒正式成为德国元首,存在了十多年的魏玛共和国宣告灭亡。在上台之后,希特勒无视《凡尔赛条约》,疯狂发展工业和军备。德国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巨大提升,随后他便挑起了二战。

二战前期,德国军队连战连捷。除了英国之外,几乎整个西欧都落入了德国的掌控之中。1941年5月,德国又调兵向东,对苏联发起了进攻。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国军队同样是势如破竹,他们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深入了苏联境内上千公里,甚至一度杀到了莫斯科。

但不幸的是,德国人遭遇了莫斯科三十年中最冷的一个寒冬,德国军队最终溃败。此后,苏联先后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战役中获胜,苏德战争的局面彻底扭转。

1944年,德国国内出现了刺杀希特勒事件。虽然这次事件最终以失败告终,并且还连累了德国国内一众高层军官,但显然德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分裂,反战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然而奇怪的是,在国内已经出现反战倾向后,德国却并没有爆发像“十一月革命”这样的人民起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二战末期德国溃败,为什么没有出现,一战末期那样的国内暴动

(苏德战争)

说起来,一战和二战其实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战争。我们知道,德国崛起的时间比其他欧洲国家要晚得多。那时候,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早已经被英法西荷等国家瓜分,德国根本无法在殖民地利益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调和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德皇最终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一次战争,是属于侵略性质的战争。从一开始,德国人民就对这场战场持否定和反对的态度。

一战过后,德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

到了30年代,德国又遭遇了经济大危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惨。这个时候,擅长洗脑的希特勒就赢得了众多德国民众的支持。希特勒多次强调种族主义,并以实际行动让人们看到了德国复兴的希望。所以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大多数德国人都认为这是一场为一战雪耻的战争,国内人民普遍展现的是支持态度。

尽管到了二战末期,德国开始遭到不断的失败。但由于希特勒的洗脑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虽然出现了一些反战的声音,但大多数德国人仍是愿意同德国共存亡的。这也是德国国内没有爆发起义,甚至希特勒还在柏林战役中招募到几十万新兵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德国国内的盖世太保,也是让人相当忌惮的存在。他们具有“预防性逮捕权”,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直接将人逮捕下狱。并且这个机构的情报网络神通广大,对德国民众有着很强的威慑力。

所以,即使有人想出来搞起义,也多半被盖世太保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