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過家門而不入,只為世人免受苦難

大禹治水,又稱為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作為黃帝的後代,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

3過家門而不入,只為世人免受苦難

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天神。

3過家門而不入,只為世人免受苦難

《詩經》讚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尚書》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傳》雲:"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史記》中也說:"大禹平活水土,功齊天地"。 《山海經》是中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山經》即《五藏山經》五篇;《海經》包括《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一篇《海內經》。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

3過家門而不入,只為世人免受苦難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大水治理好。

3過家門而不入,只為世人免受苦難

禹成功治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天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