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讀書效用最大化,你需要做好這三步——“會挑、會記、會用”

實現讀書效用最大化,你需要做好這三步——“會挑、會記、會用”

2019年上半年馬上就結束了,豆瓣上應時推出了一個話題:2019年上半年總結。關於總結,其中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就是讀了多少書。有人半年讀書幾十本,有人十幾本。但不管讀了多少本,閱讀的量是次要的,閱讀的質量才是重要的。

現在社會節奏這麼快,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家還要抽空讀書,從書中有所收穫才對得起自己,而不是走馬觀花,看一本忘一本。那怎樣才能實現讀一本書的效用最大化,讓讀有所值呢?這你就需要一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來指點你如何進行有效閱讀。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他通過多年的親身實踐,獨創了一元化筆記讀書法,涵蓋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五個讀書步驟,讓每本讀過的書都留下記錄,轉變成自己的財富,對以後的工作生活也有幫助。

一元化筆記讀書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一支筆、一個本子,開啟讀書之旅。

一本書,感興趣才能閱讀下去,如果不喜歡,翻開也是浪費時間。那麼如何才能挑選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呢,就要學會挑選書。

實現讀書效用最大化,你需要做好這三步——“會挑、會記、會用”

一、挑書——找到喜歡的書籍

其實一元化筆記讀書法不是在開始讀書之後才能記錄,而是在讀書之前就可以用起來,幫助我們挑選喜歡的書。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到,可以通過記錄購書清單,來鎖定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清單的來源有很多渠道,你需要的做的就是一一記在本子上。

比如你在電視或手機上看到的關於某一位作者的介紹,報紙上關於某本書的推薦,你在咖啡館聽到某個話題等等,只要能引起你的興趣,都可以記在本子上。如果不去記錄,過後可能就會忘記,在想買書閱讀的時候就少了購買的參考方向。

通過記錄一段時間我們感興趣的書,就能進一步瞭解自己的想法,從而可以掌握讀書的主動權,這樣在買書的時候選到的就是自己喜歡的,為後續的閱讀做一個很好地鋪墊。

二、讀書和記錄——讀過留痕,記下重要的內容

我們會讀很多的書,讀過的書都被放在書架上,可是當我們需要查閱其中某項知識點的時候,並不能一下精準找到是哪本書,就有可能把所有的書從書架上搬下來,一本一本的翻找。但如果我們在讀的時候就做了筆記,並且對讀書筆記也做了相對應的標記,那麼就很容易找到我們想要翻閱的內容了。這也是一元化筆記讀書法的精髓,邊讀書、邊記筆記。

其實筆記內容並沒有什麼硬性規定,奧野宣之在書中提到,只要是能讓自己心動、有共鳴的,就可以記下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提到一種筆記法,“蔥鮪火鍋式”摘抄法:摘抄與評論交替進行。

摘抄對自己很重要的書中內容,然後在下面寫上自己的主觀評論,加強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並且筆記也不僅限於摘抄這一種形式,書的腰封、書籤、報紙上的書評等等,只要是覺得有意義的內容,都可以剪切貼在筆記本上。

把書中的內容轉移到本子上不是就完事了,還需要對本子上的內容進行一個簡單的整理。

奧野宣之提到,可以利用書籤,簡單的標記一下當頁摘抄的內容是關於什麼,方便日後的查找;也可以用筆對內容進行標記,比如直線代表重要,波浪線代表非常重要,圓圈用來標記專業名詞、關鍵詞等。

對筆記的內容進行一個簡單的整理,在每個筆記本的前面寫上一個簡單目錄,對以後的查閱很有幫助。

實現讀書效用最大化,你需要做好這三步——“會挑、會記、會用”

三、重讀——讓書中內容化為己用

以前有位老師說:大腦聰明,不用等於零。同樣,筆記裡的內容如果不能被吸收應用到工作生活中,那麼記下來也沒有什麼用。

對記錄的筆記進行重讀、思考,把知識化歸為己有,這樣記筆記才有意義。常讀常新,每次重新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讀書是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方式,讀書不是浮光掠影地看一遍,而是雁過留痕。讀一本就從中學習一點知識,這樣慢慢積累,才能實現自己能力的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