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酒是我們現在家家都有的物品。而且中國古代就有悠久的酒文化,但卻為何變成了現在的酒桌的風氣?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我國古代,比如明代、魏晉。都很因為就而出現的優秀的酒文化。也出現了許多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像李白《將進酒》、明代文學家袁宏《觴政·八之祭》。無論唐詩宋詞,他們都有對酒有很獨特的見解。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近代,魯迅先生也曾寫過《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分析中國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魏晉文化和風度。像那些名人騷客,他們喝酒不僅僅不淺斟、低酌,竟然還追求酩酊大醉追求放浪行骸。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而現在,酒卻成為了談生意的媒介。我們古代有那麼多那麼多悠久而又優秀的酒文化,但是為什麼慢慢發真成為現在的“酒桌文化”?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這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正確看待飲酒與社交,別再因為那些錯誤的觀念傷害自己或者傷害別人身體的健康了。此外,過量飲酒傷身,要講究適度、適量、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關於酒與酒文化:

第一:文化不等於酒桌文化。

第二:社交禮儀你應該有,但請正確認識什麼是酒文化,什麼是文化禮儀。

第三:勸人飲酒、甚至強迫他人喝酒,喝了就是給面子,喝的多就是有面子的想法是大錯特錯,這不是慫,這是自愛。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01

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就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製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徵,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士寫下了品評鑑賞美酒佳餚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

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酒,作為自古中國就已經出現的產物,逐漸衍生出自身的獨特文化。九德九里等等。酒文化不是所謂的社交中的酒桌文化。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02

酒桌文化

酒文化的興起,也帶來酒桌文化的興起。雖然兩者相差一個字,但意義卻不相同。

酒文化在意的是一個品字。美酒佳餚是詩詞歌賦中常見的抒情方式,以酒會友,以酒言志,以酒述情。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騷人墨客藉此品書,品酒,品人生。

而酒桌文化衍生出來的是防備,虛禮。古時候,為了防止對方在酒裡下毒,以碰杯將酒濺出來的方式防備。人心最不可測。古人亦是。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現今又形成了眾多品目繁多的規矩。譬如敬酒時,自己的杯口要低一點;倒酒不能倒滿;除非自己完全不喝了,否則不能將酒杯扣在桌面等等。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說實話,我不知道能不能將之稱為酒桌文化。我認為與其稱之為文化,不如禮儀更為貼切。因為我所聽到的、所看到的,都是在酒桌上的喝酒規則。小輩分兒的要敬酒,要尊重老者等等。酒桌禮儀,為何不直接說餐飲禮儀或者飲食禮儀?學習社交禮儀是提高我們的教養,尊重他人,尊重自己。這無論是在酒桌上,還是餐桌上,都是應該有的,禮儀,是一個人教養的體現。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勸酒、酒量高、有面子、沒面子?

勸人飲酒、甚至強迫他人喝酒,喝了就是給面子,喝的多就是有面子——我認為這是畸形的酒桌文化。平常生活裡,總是在聽別人教育孩子,尤其是即將步入社會的,最好會喝點兒酒,談事兒都是酒桌上談的,又或者喝酒是你的交際能力之一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這是錯誤的。

請記住,當你不能喝酒,不會喝酒,沒有喝過酒,就請選擇禮貌拒絕,不要硬撐。這是為你的生命健康著想。

一直被誤解的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還有,請不要輕視那些不會喝酒、不能喝酒的人。不要勸已經拒絕喝酒的人喝酒,更不要強迫別人喝酒!

那些勸別人喝酒的人,你以為那是給你面子嗎?面子,不是靠喝酒給的。是靠能力,靠你的真才實學。喝酒不是什麼本事,能喝酒也許是說明你體內乙醛脫氫酶分泌的比較多而已。在能力大於關係的圈子裡,並不需要你的酒量,而是需要你的禮儀,你的素養,你的情商。有素養的人不會輕易不尊重一個尊重他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