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物理競賽複賽理論試題的特點分析

物理競賽試題的命制,實際上沒有固定的班子。其命題採取的是承辦地負責制,即某省承辦某一屆物理競賽時,這一屆從預賽到決賽的理論試題均有該省負責命制,同時負責本屆全國決賽實驗試題的命制。而複賽的實驗試題則由各省物理學會自行命制。

近幾年物理競賽複賽理論試題的特點分析

物理競賽複賽試題的特點,雖說有《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內容提要》作為競賽命題的依據,但不同省份、不同屆別的命題老師的理解不同,試題的難度看上去沒有統一的標準,常出現某屆的預賽試題比其他屆別的複賽題難,而複賽試題又比其他屆別的決賽試題難的現象。

由於競賽的功利性目標實現與否取決於複賽成績的好壞,那些從事競賽學習的競賽生會全力備考複賽。而且,只有在理論考試排名靠前的學生才有可能參加後面的實驗考試。能進入實驗環節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各校的專業競賽生。

近幾年物理競賽複賽理論試題的特點分析

雖然每年的命題相對獨立的,但我們集中分析一下多年的複賽試題,從試卷的結構到內容熱點,仍然可以從中得到一些規律。選取近8年的複賽理論試題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共性的部分。

  1. 從試卷結構上看,近年來,物理競賽的複賽試題的數量基本上穩定為8道,內容全面覆蓋力、熱、電、光、近代物理等各個板塊,沒有選擇題,少有填空題。
  2. 從2017年起,試卷的總分改為320分。近幾年,複賽分值按題平均賦分。複賽另有實驗考試80分,這一分值比例由全國競賽委員會仿照國際中學生物理競賽的分值比例確定,與命題人無關,但具體到每道題的賦分,由命題人確定,每道題40分的方式有點欠妥,2019年36屆改變了這一現象。
  3. 近幾年來,雖然整個卷面題量均為8道(2019年為7道,但閱讀量大),但某些年份夾雜的小題數量較多,且小題的內容間彼此是獨立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完成整個內容的不多,可見全卷的題量仍然是較大的。
  4. 從各年考查的內容分配上看,基本上都考慮到了知識點的均衡分佈。總體來說,以力學內容為主,但有少數年份並沒有兼顧知識點分佈這一點,如32屆就有兩道電磁感應方面的試題,佔比很大。
  5. 在比例較大的力學內容中(一般為3道大題),拋體運動、天體運動、振動、能量守恆與角動量守恆均出現在大部分的年份中,佔有很高的比例。另外,以杆連接物體的碰撞、運動模型近年較為常見,值得注意。
  6. 每年都有一道熱學試題,而且以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應用為主,還涉及絕熱過程、氣體做功的計算、氣體的各類變化過程等。也有的年份單獨考察了液體、固體的性質及熱傳遞等內容。
  7. 每年都有一道光學題,既有光具組成像,也有光的干涉,但有兩年有關光學成像的問題以填空題形式出現,其思維難度雖然不大,但其計算量都很大,幾乎沒有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加之填空題沒有過程分,導致得分率很低。對光的干涉,幾乎全部是對普通物理背景下的模型進行一定初等化的處理,其難度在於對模型的理解與運用上。
  8. 以原子物理為背景的試題,近年來也是每年一道,總體難度中等偏上。由於核物理的模型很多,且各有功能,因此這類試題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信息量。很多年份都考察了原子的發光與多普勒效應。
  9. 每年的電學試題基本上穩定在2道題上,多與電磁感應有關,其次則是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10. 少數年份的試題也有超出物理競賽考試內容要求的,主要在電磁場相關試題中。這種以超綱推高難度的試題只會讓那些主頁的競賽學生佔盡優勢。
近幾年物理競賽複賽理論試題的特點分析

​從上面的內容分析來看,由於熱學、光學、近代物理三個板塊的內容相對獨立些,其綜合程度也低一些,總體難度也自然要小一些,而且每年都必有一道題,因此這些內容學習的性價比相對高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