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選擇再嫁時問兒子意見,看到兒子的信後,淚流滿面

1915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15歲的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了。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後,徐志摩都瞧不上妻子,認為她是一個“土包子”,從不正眼看她。若不是為了完成父母抱孫子的願望,可能徐志摩和張幼儀不會有任何接觸以及交流。徐志摩的態度,註定了這段婚姻不會幸福。

張幼儀選擇再嫁時問兒子意見,看到兒子的信後,淚流滿面

1918年,張幼儀剛生下長子徐積鍇,徐志摩就拋下了母子倆,前往美國唸書。次年,他又轉到倫敦。丈夫在外留學,張幼儀獨自在家中養育孩子,侍奉公婆,處理家事,沒有絲毫怨言。

1920年,徐志摩收到張幼儀二哥的信,被迫接張幼儀母子來倫敦生活。但張幼儀剛和丈夫團聚不久,丈夫就愛上了才女林徽因。甚至為了娶她,丈夫還提出了離婚。當時張幼儀已經懷孕兩個月,徐志摩卻堅持與她離婚,她同意了。不過,兩人沒有辦理離婚手續。

張幼儀選擇再嫁時問兒子意見,看到兒子的信後,淚流滿面

張幼儀帶著兒子離開倫敦,前去投奔在柏林的二哥。她生下小兒子後,徐志摩來柏林與她辦理了離婚手續。張幼儀獨自帶著兩個兒子生活,一邊讀書,一邊撫養孩子。1925年,小兒子不幸夭折,令她傷心不已。次年,她帶著徐積鍇回了中國。在家人的幫助下,張幼儀開始開辦公司,做起了生意。由於有家人的支持,張家在政界很有地位,因此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商政兩界混得風生水起。

張幼儀選擇再嫁時問兒子意見,看到兒子的信後,淚流滿面

徐積鍇13歲那年,徐志摩因飛機出事故而遇難。可以說,徐積鍇從小就沒怎麼和父親一起生活過,對父親知之甚少。他了解父親,都是從父親的詩文、朋友口中瞭解到的。但他表示自己不怨恨父親,甚至可以理解父親的行為。後來,他到美國留學,攻讀經濟學和土木工程,併成了一名土木工程師。

解放前夕,張幼儀去了中國香港。在這裡,她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相識相戀。蘇醫生曾在日本留學,回國後在上海行醫,也是一個離異且有子女的人。1953年,兩人決定結婚了。婚前,張幼儀給遠在美國的徐積鍇寫了一封信,徵求兒子的意見。她在信中說:“我是一個寡婦,理應聽兒子的話。”

張幼儀選擇再嫁時問兒子意見,看到兒子的信後,淚流滿面

沒想到徐積鍇的回信,讓張幼儀非常感動。他說:“母孀居守節幾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母親一生很少有快樂的時候,您的職責已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兒子的一番話,讓張幼儀淚流滿面,尤其是最後8個字。因為不少子女為了自己的名聲或者利益,不願意父母再婚。但徐積鍇不僅支持母親再嫁,還表示願意視繼父為親生父親,只希望母親能安享晚年生活。這封回信,他頗與其父的自私風韻相反,張幼儀非常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