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張掖網記者直擊張掖市環境問題亂象狀況

本網記者/張景初、陳瑋 實習記者/唐仲旭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編者按:近年來,市區環境汙染整治一直是市環境衛生工作的重點,自張掖市高舉生態工業“新常態”發展的大旗後,市有關部門就將街道環境衛生整治、生態衛生整治列入年內重點工作狠抓,多次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可見效緩慢。本網關於“衛生環境、亂停亂放”的報道屢見不鮮,髒、亂、差問題到底該何去何從?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往期回顧:髒亂差問題都被曝“爛”了!沒人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早在2014年6月,本網在開展“張掖市全民陋習大曝光”中,就集中曝光了張掖市新園小區、馬神廟街道等一批髒、亂、差嚴重的地方,並得到了市、區兩級環保部門的承諾:“將徹底整治”,可環境問題不但沒有得到有效的整治,反而越來越亂,讓人不忍直視。

去年10月14日,記者再次前往張掖市甘州區張火公路新園小區段,就五個月前報道的“新園小區段依舊垃圾遍地”進行回訪時發現,堆放在下水道排汙口的垃圾依舊無人清掃,幾日前的一場大雪將這個“破爛不堪”的下水道變的更加泥濘、汙濁,雖然氣溫低下,天氣寒冷,但此處撲鼻而來的惡臭,令路人掩鼻過之……

5月26日,記者第三次對該地回訪時發現,問題依舊,無人問津!

本以為經過張掖市相關部門“大張旗鼓”的整治後,髒、亂、差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整治,不料,本網採訪組記者在組隊對張掖市各大主幹街道採訪時發現,私佔道路、毀壞綠化、破壞公物、私搭亂建、佔道經營、亂停亂放、垃圾成堆等問題依舊是“一籮筐”!

記者採訪:亂象問題“一籮筐”髒、亂、差有誰來管?

5月26日,記者接到市民報料,稱縣府街延伸段新世紀麗景B座北側公然搭建陋廁臭氣熏天,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散步路過,臭氣燻人特別難聞,對我們張掖的城市形象影響極差……”爆料人劉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在實地發現,緊挨新世紀麗景B座北側,一個用廢舊木板、棉被、篷布簡易圍遮的簡陋廁所赫然在立,臭氣燻人。廁所周圍堆滿了各種生活垃圾,而且有明顯焚燒垃圾的跡象,散發出陣陣惡臭,過往行人均掩鼻而過。記者還發現,此處的廁所由於簡陋無遮擋,過往行人均可看到內部場景,十分不雅,而在廁所周圍,焚燒的垃圾隨處可見,集髒、亂、差一身,與周邊高樓林立的都市景象極不相符,不忍直視。記者敲了最近一戶居民的大門,但並未得到戶主出門回應。

曝光臺:髒亂差問題“一籮筐”亂象叢生誰來管?

“每天出行都要經過這裡,冬天還好,一入夏就噁心至極,沒人來清掃,我們雖然難受,但也沒辦法。”家住泰安小區的康大爺激動地告訴記者。

記者又來到了位於馨宇麗都A區西門牆角的一處垃圾堆放地,記者發現,該地堆滿了各類各樣的生活垃圾,層層疊疊堆積起來,隨風散發的惡臭令人窒息。

垃圾堆附近的牆壁如遮羞布般遮擋著背後成堆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散發出刺鼻的氣味。牆壁上赫然寫著“禁止亂倒垃圾”、“環境衛生從我做起”。

記者在市區內走訪後發現,這樣相似的景象不僅這一處。在杏林南路與南二環交匯丁字路口東北側,原本拆遷垃圾堆放地,又被大量生活垃圾包圍,儼然成山,與之接壤的則是住宅小區。杏林南路一戶與“垃圾山”緊挨的茶餐廳老闆告訴記者,這些垃圾不及時清掃,現在天一熱,蚊蟲亂飛,臭氣撲鼻而來,“有時候颳風把垃圾吹過來,掃都掃不及。”

而據記者發現,在垃圾堆中有該茶餐廳廢舊紙巾盒,而且並不在少數。

負責清掃南二環的一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垃圾多是附近的餐飲店和店鋪裝修所倒的垃圾,也發現過晚上有人開車過來倒垃圾。“衛生是大家維持的,這麼倒垃圾,我們也掃不起!

記者評論:

垃圾遍地,亂堆亂放固然有不少客觀原因,比如環境衛生設施不健全、分佈不科學、環衛工作不到位等等,但是這些客觀原因絕不該成為公眾亂扔垃圾的藉口。相關部門在“大張旗鼓”承諾徹底整治環境問題並未做到“亡羊補牢”,承諾變成了一句空話,損失了自己的信譽,也傷了百姓的心。垃圾遍地背後傷害的不僅是環境,其背後折射出公眾環境道德的缺失更令人憂慮。

每個人都是環境的依賴者,也是汙染製造者。怕麻煩、從眾,人的潛意識裡總有些“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在人的環境道德水準尚未“達標”之前,要遏制這些劣根性從潛意識變成行動,就需要嚴厲的法制規範。而這樣的規範,也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公眾的素養,從被約束到自覺,最終形成習慣和道德。

《環境保護法》修訂頒佈,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環保法作為環保領域的基本法,其修訂的方向也為其他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參考。政府部門應該嘗試出臺有針對性的法規條例,依法嚴格規範個人對環境的破壞行為,相信這對公眾環境道德提升一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