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佳人"傳奇,折射出掙扎在夾縫中沒有選擇的寒門之殤

唐代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座高峰,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軍事、外交等領域,它都是當時世界公認的強國。除了唐詩之外,唐朝還給我們留下了諸多"才子佳人"的愛情傳奇。這些愛情小說除了塑造眾多女性形象之外,還反映出了唐朝文人的矛盾心態。這種矛盾最終釀成了諸多悲劇,許多"自尊、自立"的女性以一個覺醒的形象出現在了小說中,但最終都擺脫不了被拋棄的命運。

唐代

以《李娃傳》為例,與滎陽公子一見傾心的姑娘李娃,不顧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幫助她的愛人獲得了應有的地位和成就。但滎陽公子最終沒有選擇與李娃在一起,他選擇的是一位世家大族的小姐,李娃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忍痛割愛"的角色。無獨有偶,這種悲劇還出現在了《霍小玉傳》中,出身平凡的霍小玉勇敢追求公子李益,但是出身世家大族的李益最終還是拋棄了他,轉而與名門望族的范陽盧氏結為夫婦。

唐代

這類悲劇在唐朝的傳奇話本中屢見不鮮,其背後反映出的社會現實不僅僅是"人情淡薄"那麼簡單。唐朝並沒有完全擺脫"門閥制度"的影響,即便是它繼承並且完善了隋朝的"科舉制度","門第觀念"依舊成為阻擋"士庶合流"的障礙。在唐朝出現了非常奇特的社會現象:寒門士子通過科舉這一通道實現地位上升是有侷限性的,他們必須要進行下一步操作,那就是與豪門望族的大家閨秀結婚,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身份的轉變。

唐代

一、唐代愛情傳奇中的男女命運

唐朝的婦女雖然有了"自立自強"的覺醒意識,她們也勇敢地追求愛情,但大多還是在"門第"這道鴻溝上敗下陣來。唐傳奇中描繪的女子身份多種多樣,歸納一下基本上就是以下幾種:第一類的女性出身高貴,以《鶯鶯傳》為代表的女主人公,是出身於豪門大族的,她的母親滎陽鄭氏同樣出身名門望族。然而崔家到了崔鶯鶯一代已經破敗,沒落的崔家大小姐崔鶯鶯還是難逃被張生拋棄的命運。

唐代

而第二類的女性則是出身於平民階層的,她們渴望美好的愛情並且努力追求,但現實的殘酷使得她們的理想破滅。以《李娃傳》和《霍小玉》傳為例,兩個女主人公都是出身於寒門的,然而她們愛慕的對象都是門第高於她們的望族公子。在今天看來,女主人公為愛情的執著顯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唐朝人看來,望族公子們拋棄她們是正確的。無論這些女子做出了多大的犧牲,男女之間多麼兩情相悅,門戶不對等都不被看好。

唐代

而第三類傳奇描寫的愛情則略微荒誕,這顯然是底層文人的一種幻想所致。以《柳毅傳》、《韋安道》、《崔書生》等文本為代表的是一類帶有神異色彩的小說,女主人公出身高貴,男主人公實現中的寒門。編寫這類故事的文人透露出他們的心聲,那就是寄希望於與貴族聯姻而改變自己的出身,這類小說的結局都相當美好。《紅樓夢》中的賈母曾經評論過這一類故事,她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過是酸腐書生的意淫。但她顯然忽略了其中的現實背景,寒門出身的文人向上層流動的渠道太窄,他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

唐代

唐朝人對於《李娃傳》、《霍小玉》以及《崔鶯鶯》等悲劇小說的理解和現代人不同,他們並不認為文本中的男主人公是"渣男",反而在公開場合讚賞了他們。元稹所著《鶯鶯傳》的主人公在當時被認為是"善補過者",而崔鶯鶯在當時是被批判的。而《霍小玉》中的女主人公小玉最終含恨而死,男主人公李益同樣沒有遭到當時人們的唾棄。相反地,這些人的行為被認為是符合禮法的,這種情況下,他們的事業反而蒸蒸日上。

唐代


二、門閥觀念下蹣跚前進的寒門子弟

唐傳奇中的愛情故事折射出了唐朝嚴峻的社會現實,那就是寒門士子依舊生活在門閥制度的陰影下,科舉制度並未完全為他們打開上升通道。唐代的社會政治結構是相當複雜的,它既不同於魏晉時期完全以世家大族主導的門閥制度,也不同於兩宋及以後豪族完全被消滅的局面。唐朝處在這兩者的過渡階段,而正是這種特殊的過渡階段使得唐朝寒門子弟在夾縫中異常艱難。唐朝新舊勢力鬥爭的政治格局,讓當時的文人非常矛盾。

唐代

科舉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位寒門士子打開了一條道路,但正是這條道路讓寒門學子進退兩難。唐朝的科舉制度有著明顯的侷限性,換一句話說,它並不是完全公平的。在唐朝能夠參加科舉的人大多為官員子弟,而他們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除此之外,唐代科舉的閱卷制度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它並未像後世一樣密封考生的姓名、籍貫、身份,考官是能夠通過試卷判斷考生的個人信息的。考生在登科之後,仕途順利與否和他出身的門第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或者說,科舉的成績事實上是"僅供參考"的。

唐代

寒門士子完全不能通過科舉上升嗎?那倒不是,有一部分的小地主以及更為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通過科舉這一手段完成了身份的轉變。但更多的科舉受益者還是世家子弟,或者說科舉的力量在門第面前還是有限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婚姻成為了改變門第的最佳方式,而改變門第之後則意味著寒門子弟有更大的機會躋身上流。唐朝雖然沒有和魏晉時期一樣,將"門當戶對"這一風氣發展到極致,但唐朝律法依舊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等級觀念。

唐代

唐朝將人分為三等:官人、良人和賤人,並且命令禁止這三等人之間的通婚。《唐律疏議·戶婚律》記載:"良賤既殊, 何宜配合。"而民間更是有著"強強合作"的傳統,王維、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這些人要麼是出身貴族,要麼就是和世家大族的女子聯姻。河東柳氏的柳宗元娶的是弘農楊氏的女子,而出身高貴的王維更是娶了博陵崔氏為妻。現在的人們感嘆"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唐朝的人們感嘆"寒門如何出貴子"。

唐代

出身底層的學子們一方面渴望躋身上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唐朝人對門閥士族的態度是相當矛盾的,他們崇拜那些實力強大的貴族,希望自己也能夠像他們一樣;但是這些門閥又搶佔了他們上升的通道,和這些人一同參加科舉制度使得他們沒有任何優勢。當婚姻完全淪為了一場買賣,那麼愛情便成為了徹頭徹尾的悲劇。唐傳奇的這些女子們成為了犧牲品,她們所渴望的愛情是那樣遙不可及。

唐代

三、成為犧牲品的"投機婚姻"

《李娃傳》、《崔鶯鶯》、《霍小玉》等等的唐代傳奇小說,雖然描繪的情節各有不同,但它們都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唐朝仍舊處在門閥制度的陰影下,科舉制度並未完全為寒門士子打開上升通道,婚姻因此繼續扮演了最佳通道的角色。這些小說中描繪的男子們,無論是出身豪族大家還是寒門,只要在科舉上取得一定成績之後,首先做的就是拋棄寒門出身的戀人。而那些寒門出身的女子,也寄希望於通過婚嫁來改變自己的身份,但往往以悲劇收場。

唐代

在這種背景下僅僅責怪唐朝男子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有失公允的。在現實的大背景之下,沒有人能夠完完全全地依著自己的心意做出選擇。而那些被拋棄的女子,雖然對於愛情有著深切的渴望和熱烈的追求,但始終無法擺脫現實的魔爪。從魏晉時期的"政治婚姻"到唐代由官方主導民間自發形成的"投機婚姻",這些都是歷史在前進之中的產物。無論這種產物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怎樣的陣痛,也無論它給現在的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感慨,都是合理的。

唐代

人們對唐傳奇中這類悲劇的定義顯然有些侷限,我們不能粗暴地認為這完全是封建社會對女子的迫害,更不能粗暴地認為這是門第觀念所造成的惡果。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朝代之一,同樣有著它的侷限性,而這種侷限性不能孤立出來批判。魏晉時期遺留的門第觀念確實給腐蝕了唐朝人,但我們應該看到唐朝人銳意進取的一面,至少唐朝的寒門子弟們不會像今天一樣佛系。

唐代


四、結語

唐代寒門學子對於功名的渴望以及富貴的追求,雖然從道德角度來看顯得庸俗卑劣,但在社會的發展史上卻又可以視為是一種進步:只有在一個民族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時候,才會出現"人人爭當堯舜"的局面。

唐傳奇中描繪的那些悲劇,以及唐朝文人臆想的種種仙子,反映的都是他們對於躋身上流的渴求。銳意進取的唐朝人有著他們那個時代的悲哀,出身寒門的子弟們演繹著形形色色的悲劇,處在夾縫中的大多數人都艱難掙扎著。但是,艱難並不等於迷茫,在盛唐的光輝衰退之前,這種艱難,並非毫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