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聯想"的忽悠套路再現……

快到年底了,按照中國人的市場運營習慣,各大公司都會在此階段以各種方式進行銷量衝刺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能使本年度的經營報表有一個良好的感觀。與一般公司採用實惠於民的促銷方式不同的是,"聯想"現在的策略還是沿用了它特有的老套路,即:概念與願景結合式的洗腦方式,這可以從近幾天"聯想"僱傭的寫手所發的大量帖子及內容就可以看出端倪。

作為中國較早號稱"科技報國"的公司,多少年之後的"聯想"至今都沒有自己引以為傲的自主技術和創新,這不能不說是一件讓人咂咂稱奇的怪事。不過,如果知道了楊元慶柳傳志等人的前期言論,就不難看出,"聯想"現在還沉浸在過去的"動動嘴皮子忽悠一下就能躺著掙錢"的情境裡而不能自拔。

"聯想"旗下的聯想品牌手機現在已經成為了"聯想"自己的雞肋,為了能使這塊雞肋發揮最大的價值,"聯想"採用了新穎的碰瓷其它品牌手機的做法,但收效甚微,反倒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笑柄。無奈只得拉出塵封已久的摩托羅拉品牌來為手機"貼膘",然而成效依然如故——少人問津。

近年來,"聯想"的淨利潤率始終低於2%,這就意味著,今後任何一個年頭如果"聯想"的利潤不能有個大的提升,那麼對"聯想"的存在與否始終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這也就是所謂的不進則退、不進則亡的道理。

歷史上許多事實證明,科技公司只有擁有了自主技術及專利才能拼搏於信息瞬間即逝的當代,否則只有被市場無情淘汰的宿命。這是因為現時代的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不僅餘地大而且還很精明,絕對不會被一兩句畫餅充飢、望梅止渴式的"概念及願景"所折服的。

從現在開始,聯想"應該走出過去的"輕鬆、便捷、忽悠"之道,去掉浮誇、潛心修煉,拿出真正讓人另眼相待的驚豔技術才是"聯想"今後得以發展的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