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觸屏時代為何出現唱反調?

2020-04-26 11:14

中國汽車報網

如果現在讓你在觸屏和按鍵式手機中做出選擇,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把手中的選票投給前者。但這個問題要是放到“裝著四個輪子的手機”——汽車上,情況恐怕就不一樣了。近日,本田汽車對外宣佈,其海外版全新飛度(Jazz)將回歸物理按鍵,取消空調等功能的觸屏操控。“此舉主要是為了儘可能地避免車載觸控屏干擾駕駛員的安全行駛。”本田飛度車型項目負責人田中健樹如是說。另據報道,在中國市場銷售的2020款飛度已經取消了這項設置。

很多人不禁要問,觸屏與按鍵的選擇真的很重要嗎?如何才能在確保行車安全的情況下,推廣智能技術的應用?人機交互的最優體驗是怎樣的?

■迴歸按鍵,對誰有利?

2018年7月3日,江西泰井高速吉安往井岡山方向,一位女司機因操作車上的觸屏以觀看導航地圖,引發車輛仰翻事故;此前,海南的一名司機也是因為操控車上的觸屏分神,導致車輛衝入河中……近年來,大大小小的這類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國內的一項調查顯示,當車速達到時速60公里時,目光注視屏幕3秒,相當於盲開50米,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則至少需要20米。據統計,駕車時打電話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駕駛時的2.8倍,而駕車時看屏幕引發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駕駛的23倍。“開車看屏幕‘盲駕’的危害,有時甚至大於酒駕。現在很多車輛都配裝觸屏,還有一些車主的手機也放在前方的支架上,這種現象會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一位交警告訴記者。

此前,英國發布了一份道路安全研究報告同樣指出,因操控車載觸屏而造成交通事故比酒駕、毒駕更危險。當使用觸屏操控車載系統時,駕駛員對路面情況的反應時間會增加多達57%。“車上開空調等功能如果使用觸屏,必須要盯著屏幕才能完成操作,這不利於行車安全。此次迴歸物理按鍵,就是為了使用戶安全操作的同時,儘量減少分神。”田中健樹對此解釋說,物理按鍵可以喚醒人腦的動作記憶,駕駛員只需記住刻度盤的位置即可完成操控,雙眼能夠始終關注道路情況。事實上,本田飛度並不是第一家取消車載觸屏的車企,去年7月初,馬自達方面公開宣稱,將在未來所有新車型上取消大尺寸中控屏幕,僅保留一小塊顯示屏。

“選擇觸屏還是按鍵,實際上體現了車企的設計理念究竟是產品思維還是用戶思維。如果是產品思維,既要看市場上的產品是觸屏多還是按鍵多,也要考慮如何更好地控制成本、保證製造工藝等。如果是用戶思維,就要以考慮用戶的體驗和車輛行駛安全為主。”軒轅大學教務長、創新設計學院牽頭人、中諾德汽車創新設計公司創始人孫學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汽車行業以往是產品思維居多,現在是用戶思維居多,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更多考慮用戶的真正需求,從用戶體驗角度設計人機交互方式。

■普通用戶,如何看待?

選觸屏還是按鍵,汽車消費者對此存在分歧,部分用戶青睞觸屏。“我願意用觸屏,一點就行,操作清晰。”車主小劉稱,一款汽車如果不配裝觸屏而是按鍵操控,就沒有科技感了。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逐漸普及,大尺寸的觸控屏似乎成為了汽車的“標配”。很多年輕消費者都是“顏值控”,認為觸屏的設計高端大氣上檔次。

觸屏有其實用價值,優勢之一就是導航系統的顯示非常直觀,對於一些“路盲”、“路痴”來說,觸屏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按照一些汽車廠家的想法,車內配置一塊觸屏就能減少駕駛員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依賴,有利於他們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操控的安全性。於是,現在很多車型上,採用10英寸的中控屏已是常態。而在全新一代奔馳A級轎車等產品上,觸屏甚至與全液晶儀表盤相連,尺寸更大的“連體屏”成為潮流設計之一。較大尺寸液晶屏更是造車新勢力的最愛,他們以此迎合部分年輕消費者的“胃口”。一方面,這種設計能夠彰顯汽車企業的科技屬性,突出車型的未來感,符合其身份標籤;另一方面,取消實體按鍵減少了開模成本,有利於企業開源節流。

不過,仍有相當多的汽車用戶對按鍵操控情有獨鍾。“還是按鍵好,操控準確度高,安全性好,瞬間掃一眼甚至熟悉後不用看,點一下按鍵就可以了。”車主路先生的觀點同樣得到很多消費者的贊同。在他們看來,按鍵比觸屏更可靠。

車主楊先生吐槽說,自己接受不了全觸屏操作,現在很多車輛功能都集成在觸屏上顯示,有時需要調出一層一層的子菜單,很費時間不說,如果邊開車邊找菜單,就沒有安全駕駛可言。他稱:“比如,用實體按鍵調節空調風量,輕輕轉兩格旋鈕就行,特別簡便快捷。”其實,很多車主也並不是完全抵制觸屏,而是不認可在開車的時候,冒著分心駕駛的風險去操控。“有的車企把所有功能都集成到觸屏上進行操控,認為此舉可以代替車主的手機。以增加安全風險的設計來確保行車安全,完全是南轅北轍啊。”一些車主認為。

當然,也有些車企處理得較好,把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和設定界面,整合到車載娛樂系統上,而常用的功能依然保留實體按鍵進行操控。“客觀來說,這種方式可能更好一些,個人覺得,多一個按鍵、多一份安全。有時觸屏觸摸失靈或軟件故障,會影響很多功能的使用,而按鍵即使壞一個,最多也就是影響相關的一項功能。”車主唐先生表示。

■安全智能,如何平衡?

“觸屏應用於娛樂系統為主,駕車時儘量不用,而像常用的空調風速調節等功能,當然是按鍵更好。”車主劉先生說,如果停車等人或在車上短暫休息時,使用觸屏娛樂系統應該更好。在他看來,觸屏比較美觀,而按鍵更具安全性。

劉先生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很多車型在設計上都嘗試觸屏+按鍵的方式。比如,冷暖空調等操控使用按鍵,而數字化娛樂系統使用觸屏。“觸屏與按鍵,與車輛的高端或低端似乎沒有必然聯繫。”一家汽車4S店經理韓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不少售價10萬元以下的普通車型都配置了觸屏,反而在賓利、瑪莎拉蒂等豪華品牌的車型上,大多使用按鍵。由此可見,使用觸屏或按鍵,並不能代表車型是否高端。

還有人認為,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用語音、手勢甚至眼神來替代觸屏方式實現對汽車功能的操控,豈不更好?“這些新技術的確有其長處,但對於汽車來說,還有許多相關的問題需要研究,比如怎樣提高識別的準確率,如何避免誤操作都很關鍵。無論靠語音、手勢或眼神,如果在家翻閱資料,錯了可以重新操作,但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有的失誤會對交通安全形成致命的威脅。”孫學琛認為,無論採用哪一種設計,安全是不可動搖的底線。

安全為先無疑是業界的共識。“減少分心駕駛、保證行車安全是第一要務。”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本田等車企將觸屏改為按鍵,目的是為了安全;如果採用更為準確的語音等新技術進行操控,也是為了安全。從保證行駛安全出發,採用更可靠的方式、更新的技術都是值得肯定的。

科技的發展永無止境,數年之前出現在科幻大片中的場景,有些已成為現實。如今,眼神控制、手勢控制等新技術,距離實際應用於汽車也越來越近。安全第一,兼顧時尚與體驗也並非絕對無法做到。“即使將來實現了最高級別的無人狀態,抑或出現5G虛擬全息影像、腦電波控制等更新穎的操控方式,其根本都是要為人服務,在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用戶體驗,這才是最根本的。”孫學琛最後強調。 編輯:龐國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