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屏邊:遷出來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雲南屏邊縣委、縣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省、州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部署和要求,始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這個目標,全力打好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堅決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徹底解決了全縣10471貧困人口的住房安全有保障問題,易地扶貧搬遷成為了屏邊縣脫貧攻堅勝利的有力保障。

  走出大山,向坦途邁步

  “以前我們住在山溝溝裡,下雨天老房子到處都漏雨。現在有了黨的好政策,我們搬進新房,我們住的很舒心……。”曾經住在灣塘鄉清平村委會山區裡的村民陶紹明提及生活的變化,有說不完的話。“現在搬出來了,還住著兩層樓的‘小別墅’,交通也方便,房間裡電視、風扇、冰箱等家電,沙發、大床、衣櫃等傢俱,樣樣齊全,這樣的生活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屏邊縣灣塘鄉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可以算是做得較好的鄉鎮。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以來,灣塘鄉緊緊抓牢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快青平新村和沿河村(集鎮)兩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積極動員村民遷出深山,搬進新家。

  如今,灣塘鄉已有166戶659人搬進了了青平新村和沿河村(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居,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戶588人,同步搬遷18戶71人。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美好願景逐漸成為現實,一幢幢房屋整齊排列、錯落有致,與乾淨平坦的村道構成了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生活一派喜氣洋洋。

  挪出窮窩,向鄉鎮聚集

  屏邊和平鎮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屏邊鄉鎮中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點位於和平鎮主幹道旁,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共安置324戶13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9戶1070人。

  “原來我家住的是土基房,公路都不通,共產黨政策好,房子幫我們蓋好,路也修通了,還用心用情幫助我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現在的我們很幸福!”搬遷村民李立成激動的說到。

  為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和平鎮充分發揮黨建示範引領作用,探索“村黨支部+基地+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發揮黨支部書記、“明白人”“帶頭人”的示範引領作用,加速搬遷農戶土地流轉,大力發展枇杷、李子、獼猴桃等規模化種植養殖;強化技能培訓,加強與相關單位的協調聯動,引進勞務輸出公司開展勞務輸出,增強農戶就業機會,通過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努力奮鬥,朝幸福生活

  新現鎮新現村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於2018年12月竣工,至今住戶已居住一年多了。

  “感謝黨,沒有國家的好政策,我是萬萬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進三室一廳的好房子!”原住新現鎮馬卡村委會大木卡依村民小組67歲的黨員吳加華感嘆道,“現在老兩口平時就住在集鎮上,也習慣了在這裡生活,在新現村易地扶貧搬遷房後50米,就有衛生院和幼兒園,看病、上學也方便,兒子、兒媳在外務工,吃穿不愁,就等著抱孫子了,以後就負責接送小孫孫上學!”

  住進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還需要好制度。經過兩年的不斷探索,新現村現已建立“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機制,遴選“單元長”“樓長”,公共區域實行分片包乾,每週清掃;制定村規民約,實現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樹立良好村風、民風;開展“革除陋習促鄉風文明”“自強·誠信·感恩”等系列活動,引導廣大搬遷戶摒棄陳規陋習,形成崇尚文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不斷實現了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的目標。

  截至目前,屏邊縣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37個,搬遷3389戶138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99戶10471人,同步搬遷890戶3407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絕大多數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群眾徹底告別了“窮窩窩”,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