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文 | 紅肚兜兒,一枚貌美如花的女作家,耿直的老司機,更多文章請搜索“紅肚兜兒”。

第八版《鹿鼎記》,算得上2020末尾的一部神劇。


神奇之處在於,該劇豆瓣評分爆低,觀眾差評走高,張一山從“最受期待”韋小寶變成了“最不受待見”韋小寶。


與此同時,該劇熱度卻一路竄升,每一集的劇情走向,角色之間的關係變化,乃至張一山的動作表情,都能在熱搜榜上沸騰。


剛開播三天,此劇就達成愛奇藝站內熱度破8500、優酷破9900、CSM實時收視率全國第一,換句話說,看的人實在太太太多了。


沒辦法,誰讓金庸的《鹿鼎記》實在太太太紅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只要看過電視的人,大概都看過某一版《鹿鼎記》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相比前幾版,第八版《鹿鼎記》一現身,就處於風暴旋渦——小說讀者的審視,舊版粉絲的比較,年輕觀眾的好奇,無數雙眼睛盯著它。


這其中,有人愛,有人恨,亦有人愛恨交加。


在這種高度關注下,劇中某個細節,都能引起全民大討論,連《光明日報》都撰寫了一篇長文,探究鰲拜的家到底能不能叫鰲府。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很少有一部劇像第八版《鹿鼎記》,關注度與罵聲一樣高,喜歡的與討厭的一樣多。


看劇到現在,我大概能理解那些不喜歡它的人——這部《鹿鼎記》與以往版本風格大相徑庭,與以往的韋小寶也全不“合襯”,它更像智能時代的新式金庸故事,太過嶄新,以至於你以為看了個假《鹿鼎記》。


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黃曉明……舊日韋小寶的影子,舊版《鹿鼎記》的印象,在新版裡被一掃而光,那種差別,就像以前我們在紙質書上看武俠,如今在電子書上看玄幻。


或許這個時代,這樣一部新《鹿鼎記》,也算恰如其分。


首先,它是一部頂流劇,一播出就帶動了巨大的流量,播放量和討論量都雄居榜首,無論吐槽還是欣賞,人人都要為它說上幾句。


有時翻一翻公號,十有八九都在評論它;刷一刷短視頻,不是剪輯的劇中搞笑片段,就是新版與舊版的人物對比。


作為翻拍劇,能夠引起如此廣泛的討論乃至爭論,也從側面說明,它具備某些方面的可看性、話題性,它為人們的茶餘飯後,提供了足夠談資。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其次,對第八版《鹿鼎記》來說,新版與舊版的對比碰撞,引起的強烈反差感,本就是翻拍劇的看點之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鹿鼎記》濾鏡,猶如記憶中的一道菜,充滿了熟悉味道,而眼下這一道“新菜”,試圖更與時俱進,更迎合網絡中長大的年輕一代口味。


它劇情簡單直白,節奏飛快,人物表現浮誇,充斥著足量的喜劇感——它更像一部情景喜劇版的《鹿鼎記》,就是每隔幾分鐘便會有觀眾笑聲入場的那種。


這種劇,也有它存在的意義。


現在大家都忙都累,看劇的時間並不多,像我自己,偶爾就想放空大腦,看一部簡簡單單、輕鬆幽默的劇,不用走心,不用思考,只要倚在沙發上哈哈一笑。


這類下飯劇、蹲坑劇,提供的價值,就是打發時間,博你一笑。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再者,第八版《鹿鼎記》十幾集看下來,我發現,它的劇情還算比較貼近當下現實。


這個舉止談吐都比較現代網絡化的韋小寶,與其說是獨闖深宮的草根混混,不如說是獨步職場的頑強打工人——沒背景沒關係,來到“大城市”,進了“大公司”,虎狼環伺,危機四伏,他既要有自保的聰明,還要有裝傻充愣的本事,見機行事,步步為營。


“草根”的成功,莫不得過五關斬六將,劇中的韋小寶進了宮,被建寧宮主捶得滿地滾,還得滿臉堆笑,他要能忍會防、擅說懂做,時刻瞄準著機會。


這部劇裡,皇宮內血雨腥風的求生之道,也像打工人的進階指南,其中艱險,社會人都懂。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最後,《鹿鼎記》已經拍過七版,張一山這部是第八版。


說實話,如果它拍得和從前一樣,舊瓶裝舊酒,就算角色劇情全在線,人們也不會覺得新鮮,很可能也不會覺得好看。


而其中幾部經典,陪著一代人度過青春歲月,隨著回憶越來越美化,無論新版如何翻拍,觀眾心中的那份懷舊情感,都難以逾越。


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翻拍劇都很難獲得好評,它們無法討好舊版的觀眾,也不得不承擔觀眾心態與審美的改變,只要拍出來,就很難逃脫捱罵的宿命。


作為80後,我心中的經典《鹿鼎記》是陳小春版,當年我十幾歲。


然而,現在00後們想看的,會是我覺得“好看”的《鹿鼎記》嗎?


那就像86版《西遊記》是我心中永遠的神作,但後來也拍了好幾個版本的《西遊記》,有一版是張衛健飾演的孫悟空,90年代末在內地熱播,我卻怎麼看都有點不適應。


還記得那時去鄰居家,看到他家10歲的兒子守著電視機看新《西遊記》,津津有味。我問他,“好看嗎?”他狂點頭。


我心想,為什麼我就感覺不出來呢?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口味,在第八版《鹿鼎記》開拍前,張一山說,這一版的表現風格會更偏向誇張和喜劇,它聚焦的受眾是當下十幾歲的年輕人。


將近四十年間,拍出了七版《鹿鼎記》,對第八版的製作者來說,令人難以適應的奇葩“創新”,或許比循規蹈矩地“守舊”更重要。


這種奇葩“創新”,讓第八版《鹿鼎記》每天都引發討論,劇情在發展,觀眾有贊有彈,或者至少也獲得了一種吐槽的樂趣。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翻拍劇,總是要冒風險的。


看劇到現在,我覺得第八版《鹿鼎記》要達到的目標,不是超越人們心中舊版的《鹿鼎記》,而是重新開了一個版,輕輕鬆鬆地對你招招手:嘿,來看看,《鹿鼎記》還可以這麼拍。


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這部新《鹿鼎記》,都會成為2020年一個神奇的存在。

文 | 紅肚兜兒,一枚貌美如花的女作家,耿直的老司機,更多文章請搜索“紅肚兜兒”。

越罵越火的新《鹿鼎記》,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