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長期看油價恢復至60美元比較理想,要加大石油儲備

傅成玉:長期看油價恢復至60美元比較理想,要加大石油儲備

原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袁昌佑

4月26日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舉辦第三期國家高端智庫線上論壇。原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會上表示,新冠疫情的走勢是決定油價走勢的主要因素,負油價是極端情況下出現的極端現象。

傅成玉指出,國際油價的跌幅與人們對疫情的擔憂程度相關。因此,由於疫情仍未能看到平復的跡象,即使達成了史上最大的石油減產協議,但也無法阻止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疫情導致全球性的封城封國,原油需求每一天減少2200萬-2500萬桶,需求的減少太大了,遠大於協議達成的減產數量。”

傅成玉表示,負油價的出現是極端情況下出現的極端現象,不能代表石油期貨的正常價格,也不能代表石油現貨的正常價格。他解釋稱,由於石油價格日益下行,用油單位開始大量購入石油,幾乎將美國的石油倉儲能力佔滿,而隨著交割日日益臨近而缺少交割地點,遂造成交易市場關閉前3分鐘負油價的出現。

“這不能代表石油工業徹底崩盤的信號,對負油價不必太在意,也不必太擔心。”傅成玉強調,負油價的出現對我國基本上不會造成影響。“我們的石油公司都沒有直接參與到美國WTI的買賣,美國油我們用得非常少,我們更多買的是中東的油。更不要說買期貨了,我們要買也是買現貨。”

傅成玉還表示,國際油價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低價格。他說,以往歷史上出現低油價潮,一般需花1-3年才能結束,這一輪也不例外。

“新冠疫情不會在短期內結束,這一波結束至少延遲到明年。至於全面復工後需求水平的完全恢復,就算到了明年也達不到原先的需求水平。”他說,“全球經濟大蕭條至少需要2-3年的療傷,在此期間石油需求不可能大幅增加。而且這次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石油供應能力過剩的問題。”

傅成玉認為,從長期看,油價恢復到50-60美元/桶是比較理想的狀況,但這幾年油價都會處於50美元/桶的價格以下。

傅成玉最後建議,我國應當加大石油戰略儲備,大幅降低中國的能源價格,有利於提升實體經濟的效益。“我們目前的石油儲量是8億桶左右,和美國差不多,但美國才3億人,我們是14億人口,而且對於我們正處在的發展階段而言,這樣的儲量太小。美元利率趨近於0後,把現金美元變成石油美元,也可以讓我們手裡的錢不貶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