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市場監管局通報2019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昭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重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工作。近日, 昭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2019年昭通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抽查總體情況

組織實施情況。2019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工作主要以省抽為主、結合昭通實際,按照工作計劃在轄區內的生產經營企業開展,由省局和市局統籌、市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測中心參與、各縣(市、區)局按屬地原則全程參與抽樣工作,並對轄區內抽查中發現的各種質量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理。

抽查重點項目。2019年全市重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抽查工作堅持“聚焦重點、防範隱患、提升質量”的原則,重點對涉安、涉民、涉農的車用汽柴油、電線電纜、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兒童用品、油漆塗料、液化石油氣、農資、電動自行車、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消防產品、食品相關產品等24類產品開展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工作。

抽查基本情況。2019年省市場監管局、市市場監管局共計在昭通轄區抽取102家企業生產經營的176批次產品,主要以發現問題為導向,對涉及消費者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工業產品開展質量抽檢,以儘早發現質量安全隱患,採取有效措施杜絕安全事件發生。經法定檢驗機構檢驗,171批次產品中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27%。

以上結果的通報僅代表2019年所抽樣品批次的檢驗情況。

抽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下降。2019年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為73%,較2017年(89.05%)、2018年(88.74%)有所下降。主要原因:2019年的產品抽檢工作,以發現問題為目標,聚焦問題突出的產品,通過抽檢瞭解某類產品的質量總體狀況,為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心提供依據和方向。比如2019年圍繞煙花爆竹、液化石油氣、車用汽柴油、兒童用品、LED燈具等產品開展抽檢,依據檢驗結果開展了學生和兒童用品專項整治、液化石油氣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建築材料專項整治、儲熱式電暖手袋專項整治等工作,並加大對不合格產品的執法打擊力度,以提升產品質量總體水平。

流通領域產品質量不合格率高於生產領域。通過抽檢,昭通市生產企業共抽取農膜、肥料、內牆漆塗料和危化品合計14組產品,經檢驗合格率達93%。流通領域抽檢產品157組,合格率為72%。主要原因有四點。一是昭通市工業基礎薄弱、工業產品種類少,納入產品抽檢計劃的產品種類少。如煙花爆竹、液化石油氣、兒童塑膠玩具、燈具、童車等產品昭通市均無生產企業。二是近年來對重要工業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和產品質量抽查力度持續加大,督促生產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如建築鋼筋、肥料、車用汽柴油、危險化學品等產品、連續多年列為重點產品組織抽檢、並持續保持執法打假高壓態勢。三是部分經營企法律意識薄弱、質量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未有效建立索證索票和進貨驗收制度,產品質量把關不嚴。四是流通領域重要工業品種類多、體量大,監管力量嚴重不足,部分產品質量監管不到位。

個別重要工業產品質量風險較高。通過2019年的結果顯示,不合格產品主要集中在液化石油氣、煙花爆竹、儲熱式電暖手袋、裝修材料和兒童塑膠玩具。主要原因:一是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虛化,產品質量保障制度不健全。二是市場競爭環境中,部分經營者為追求利益和市場,採購價低質廉商品出售,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基層市場監管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中經費投入有限,不能通過抽檢手段發現產品質量問題,不能做到分類監管。四是消費環境建設有待提升。經營主體的質量保障、質量誠信、售後服務等機制不健全、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鑑別能力不高、消費維權意識薄弱、消費維權成本高等原因,產品質量社會共治作用發揮有限。

抽查結果處理

昭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針對抽查發現的問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要求完成後處理工作:一是責令一般質量問題企業限期整改並建立完善企業產品質量管理檔案制度。二是對嚴重質量問題企業進行立案查處,強化產品質量監管。三是對抽查情況進行通報,發佈消費指南。四是根據抽查結果全面分析,研判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開展區域性的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全年移送產品質量不合格產品後處理10起、產品質量督辦書3份、立案查處不合格產品質量案件15起。

下一步工作打算

嚴格不合格產品後處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認真做好後續處理工作。對監督抽查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要分別採取責令整改、質量約談、法規宣貫培訓、產品複查、依法處罰,責令召回等後處理措施,實現工作閉環。嚴格按照時限要求,及時報送後處理工作情況。

加強監督檢查。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針對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發現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加強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要突出抓好工業生產許可獲證企業和重要消費品經營企業的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重點檢查抽查合格率較低的產品,加大監督和執法工作力度、認真落實產品質量問題區域專項整治工作。

加強消費環境建設。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嚴厲打擊製假售假、侵權假冒等行為、廣泛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法律宣傳、強化企業的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和消費者維權意識,推進經營主體產品質量誠信承諾公示,加強媒體宣傳和誠信體系建設、發揮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共建安全誠信的消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