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最近看到兩個報道,感觸頗深。


一個是發生國內的。


某地區搞扶貧。方法是,給一個貧困村免費送去120頭羊。並且還提供飼養管理、母羊配種等技術服務。


母羊可是寶啊。


養殖好了,不說致富,但脫貧還真是不成問題。


但沒想到,居然被村民們給吃了。


120頭母羊,被大家吃剩不到60頭。


結局令人哭笑不得。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另一個是發生在國外。


美國《世界博覽》雜誌披露一個慈善現象。


非洲窮,舉世皆知。


因此,多國援助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的種子。目的是指望當地好好發展農業。


但你猜結果呢?


他們不是拿去種,而是拿來吃。


有什麼吃什麼。

你援助多少就吃多少。


懶到簡直沒救了!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震撼,請再看一組數據。


據美國《評論》雜誌報道,在過去50年,西方援助非洲的慈善金額高達2萬億美元。


2萬億美元什麼概念?


超過20個比爾蓋茨資產之和。

相當於非洲54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但是,這2萬億砸到非洲,硬是連個泡都沒冒。


“非洲的實際人均收入低於1970年代。”

“超過一半的非洲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


作者總結道:長期的援助,等於是把非洲往火坑裡推。


越幫越窮。

越援助,越“沒救”。


看似荒謬的現象,其實才是這個世界的運轉邏輯——


真正能幫助窮人的,不是慈善,而是商業。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先說說慈善為什麼沒用。


《貧窮的本質》有這麼一段話:


在非洲,慈善組織會免費發放蚊帳。


窮人很樂意去領,但真正使用的人卻很少。因為它是免費的。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可能你會說,既然窮人不缺蚊帳,那就送別的唄!


但問題在於,你怎麼知道窮人缺什麼?


張三缺件衣服。

李四缺部手機。

王二缺個拖拉機種田。

······


窮人千千萬萬,難不成你來個“民意調查”,然後再一家一家送去?


也不現實。


這導致的問題就是,不管你捐什麼,窮人永遠都是要要要。


但此“需要”非真的需要,而只是免費罷了。


就像文初的扶貧。

當地居民想法不過就是——你給我羊啊?拿來唄,不拿白不拿。


讓人意料之外,他們沒有拿來養殖,而是飽餐一頓。


所以,慈善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它沒辦法解決窮人真正的需求。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那麼,直接分錢行不行?有了錢,大家都會買自己最需要的東西。


答案是,窮人依然會讓你失望。


丹碧莎在《無用的援助》講到一個真事。


西方慈善機構發現非洲某地區嬰兒死亡率奇高。


原因是當地水源不乾淨,需要整治。


為此,他們給了當地一筆錢,並叮囑村民:你們這水源有問題,得好好改善改善。


但你猜村民怎麼做的?


居然把錢拿去買女人。


然後慈善機構負責人就急了:錢怎麼拿去亂花呢?!


當地村民解釋:多買幾個女人,多生點孩子,死亡率不就下來了?


當然,這純粹就是狡辯。不過就是花錢縱慾罷了。


因為窮人的錢如果不是賺來的,而是“撿”來的。他就不會足夠珍視。


比如以下2種情況:


  • 你辛苦搬磚幾個月,累死累活,終於儲蓄到1萬塊。


  • 有富豪發錢,你順手領了1萬現金。


你說,這筆錢用途怎麼可能一樣呢?


前者你可能會拿去自我投資。

後者卻大概率是被拿去揮霍。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由於受惠者無所失而有所得,他很難對自己免費得到的東西進行主觀排序。甚至,他都不清楚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


一位經濟學家如是說。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免費援助還會導致一個更致命的問題。


放大人性的漏洞:懶惰


舉個例子。


張三出身於貧困地區。


工作不好找。

賺錢也難賺。


本來張三計劃著,要不賭一把,到大城市去試試······


現在,突然有機構每月發2000塊錢,保證張三吃喝不愁。你說,張三還想去打拼嗎?


怕是給他工作都不想要了。滿腦在籌劃:能不能多拿一點?是不是我越窮,慈善機構就給的越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非洲,被西方援助最多的國家,經濟越是難以發展。


理由很簡單。


既然今年吃完救濟糧,明年國外又會捐助,那為什麼要自己種地?


既然人道主義動不動就“砸錢”,那窮人為什麼還要努力工作?


要知道,勤奮不是人的天性,好逸惡勞才是。


而長期慈善,看似是幫助窮人,其實正在使他們變為“廢人”。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孟德斯鳩說,有商業的地方,就有美德。


因為窮人真正缺的,是商業,是市場。


有網友分享過一個事。


一名美國義工和中國義工去盧旺達做慈善。


到達貧之後,中國義工看到一個瘦骨嶙峋的孩子,很可憐。


他轉身上卡車拿食物。


但美國義工一聲呵斥:“住手!放下!”


隨後,他告訴孩子,“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已經累了。你可以幫我卸貨嗎?有報酬的。”


孩子一聽,興奮極了。帶領小夥伴一擁而上。


片刻功夫,貨物就被卸完。


這時,又來一個小孩。但車內已經沒有貨物要卸。


美國義工就說:“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也會支付報酬的。”


小孩欣然答應。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關於為什麼要這樣做,美國義工解釋:


如果貧窮成為了他們不勞而獲的手段,那他們就會變得更窮。反之,也是。


在這裡,美國義工的行為就不是慈善,而是“商業”——你幫我幹活,我給你報酬。


當然,在真正的市場裡,這種激勵模式更持久。


也更有利於窮人。


  • 你幹得越多,拿的就越多。
  • 你創造價值越大,獲得成就則越高。
  • 市場不會同情窮人,但會獎勵勤奮的人。


這是商業對窮人最友好的地方之一——堵上人性的漏洞,激勵他們去賺更多錢。


另外,也只有商業,才可能從根本上去改變窮人。


因為商業合作是互利的。


資本家在獲得更多財富之後,自然就會繼續投資,擴大市場。


於是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


國家有錢了。

因為可以繳納更多稅收。


窮人能購買更多性價比高的產品了。

因為商家在競爭。


窮人的收入待遇也會更好。

因為崗位需求增加,企業和企業之間有“員工競爭”。從而提升招聘待遇。


馬雲說:“商業就是最大的公益。”


慈善真的能救窮人嗎?


寫此文,倒也不是勸大家不要行善。


只是希望大家明白,出於善意的行動,並不一定就會有好的結果。


你以為在幫助窮人,不等於窮人真的被幫助。


正如哈耶克所言:通往地獄之路,通常都是善意的石頭鋪成的。


理解之餘,再多給中國企業家一些尊重吧。


少罵罵自己老闆。

別再說資本家就是剝削。


相反,商業是相互成全。


我賺得利潤,你享受服務。

窮人獲得收入,富人獲得資本。


當“社會資源”的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受益的,會是我們每個人。


作者:卓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