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成為鰻魚特別讀者

這是大西洋鰻魚的第129篇原創。

今天的頭條雖然是篇旅遊產品的推薦推廣,但我是真的喜愛泰國,特別是這一次15天的長住結束之後。

剛好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知乎原題是

目前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是不是世界第一?

(做個補充吧,提這個問題不是引戰的,只是坐高鐵的時候突然想到的,因為本人沒出過國,見識也不多,所以問問大家,是個開放性問題,都是大家各抒己見,不必動怒)

看到這個問題,我百感交集。這些天在曼谷,我和多個長居,旅居,或者旅遊在泰國的中國朋友聊天,都有不約而同聊到這樣一個感受。

相對國內,這裡生活的性價比真的高,也真的是更加便利。

下面這篇回答,先不講其它方面的感受,只重點從“食”的角度,來說說,在曼谷生活,是有多麼的便利。

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其它答案裡大家都如此自信的首先已經確定了“中國便利度是世界第一”的前提,回答重點多在中國為什麼如此便利的角度上,可能是有點本末倒置。

我並不這麼認為,比如我覺得,中國可能沒有哪一個城市便捷度能超過曼谷。

這一年多旅居世界各地,第一次在一個城市賴到簽證第二天就要過期的時候才離開。

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為什麼我覺得,中國人很引以為豪的生活便利,在一些東南亞城市特別是曼谷面前,顯得有一些些的不堪一擊或者過於留於表面呢。

其實食住行,我都覺得曼谷的便利度,高於中國可能“最便利和發達”的上海。

在“行”方面,曼谷有個很大的問題是軌道交通少,很堵車。

但如果你想打車,雖然不太安全,毛細血孔般的佈滿曼谷的摩托車的士(用泰國的叫車軟件grap隨時能叫到),比現在叫滴滴動不動要十幾分鍾甚至更長的中國大城市,要更加的“便利”。

這15天,不管是叫摩的還是計程車,我沒有等過超過5分鐘的情況。

在這篇文章裡,我最想講的還是“食”。

中國的互聯網改變很多領域的過程,其實永遠只是改變渠道,而不是本質,不是供給端本身。互聯網對於金融,對於飲食業都是如此。

互聯網最發達的北京,出品過很多網紅餐飲店,像曾經火遍中國網絡的“黃太吉”之類的,後來大部分都倒閉了。一是北京本來就不是出美食的地方,二是餐飲的根本是味道和食材,靠渠道和概念,多數是“花架子”,是不可能有突破和成功的。

曼谷在吃方面,有很多讓我感動的點,先不說我去過的各類體面,有設計感的咖啡館和米其林,也不說遍街的又便宜,卻不難吃到令人感動的street food。

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不說基本不會失望的體面餐館,我重點只說超市和便利店

下圖是我在曼谷一個大超市買的水果,全部加起來只要50,吃了三天才吃完。

重要的是,對於我這個懶人,不需要做任何處理,為什麼發達的中國的大超市乃至便利店,至今沒有這種服務?——就是把所有水果都切好封好放在貨架給你挑選,賣相稍微不好的當天全部處理扔掉(我們國家還在討論應該不應該扔掉,所以自然不會讓這種損耗率高的水果售賣展現方式普及吧)。

在國內,我是常常叫外賣現切水果的懶人,但中國的外賣現切水果店,很多是把爛水果給你送過來,品控極度的不穩定,後來乾脆我就不放心也不敢再在網絡上叫了。

比起超市裡這種你肉眼可見的現切水果然後挑好買回去,後者質量控制要強太多,而且遠比中國的外賣現切要便宜。

我們國家不是人工很便宜嗎?為什麼沒有人做這種水果預處理的生意?

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第二,便利店的飲食。中國的全家711的那些加熱盒飯,完敗於曼谷的711

你能吃到任何的東西,在曼谷711,我下面第三張圖,有烤三文魚,大蝦混沌,燉豬肉。

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三樣加起來人民幣42塊錢(泰銖升值前要更便宜,30多就能吃到食材這麼紮實的食物)。

我今天懶,從拿到這些東西到回到酒店,只花了10分鐘。

曼谷的711,隔100米就有一個,也就是說全天24小時,任何時候你都能在半小時內,吃到熱呼呼燉豬肉,三文魚和蝦餃。

中國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食物的本質不就是這樣嗎?食材,味道,方便。看起來很遙遠的現切水果和海鮮,想吃就能馬上吃到。所以我們引以為豪的互聯網外賣帶來的食物幸福感,在這些面前,其實很不堪一擊。(特別是取消資本燒錢補貼之後)

我們拆掉了很多的路邊餐飲小店,不讓出現street food, 深夜能在全家吃個放了幾天都不知道的澱粉製品關東煮就已經很“幸福”和“便利”了——我們對於食物幸福和便利感的上限,還是太低了。

我到上海那一年,婁山關路是非常有煙火氣的一條街,每次從地鐵站出來回家的一路上,各種食店,即使不購買,都會心生溫暖。

去年搬走時,婁山關路早就已經冷冷清清,圍牆封街了。跟上海很多曾經有人味的街道一樣。

以上就先羅列兩點,其他更加便利的方面在一篇回答中不好一一言盡。(當然,曼谷的堵車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

所以,流傳於知乎這麼久的,中國便利性百分之百的全世界第一且不可質疑,我其實不太理解,這樣的盲目自信是從何而來的?

至於臺北,東京這些其它亞洲部分城市的便利性之高,而且是骨子裡的便利度而不是花架子上的炒概念式的便利度,相信多住過一些時間的朋友們也都能懂。

以上。

後話:以上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還請大家不要爭吵,撕逼。我知道很多朋友會拿“無現金支付”來證明便利,而我仍然想預見性的回覆一句:在加美新澳這些國家的時候,我就基本沒用過現金。

此外,我說這些,其實有一個小私心,就是仍然想扭轉扭轉網絡上現在,只能說中國好,不能說我們一點點不足的言論傾向。就像我寫朝鮮,有人說我諷刺中國;我寫蒙古,有人說是蒙吹。

批評早就已經慢慢絕緣,吹捧成了絕對正義,成了文章10W+的基因與原因。

我有多愛這個國家,就多有動力去在旅行中找出國外比我們優秀的那些點滴,只有這樣,我們才有進一步前進的方向。

公眾號對話框

回覆“清邁”,提取閱讀另一個我卻不太喜歡的泰國城市,當然,可能僅僅是去的時候不對。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