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深圳新增18萬車牌指標,難道是為了“救市”嗎?

原創: Auto values 汽車價值觀

廣州、深圳新增18萬車牌指標,難道是為了“救市”嗎?

  • 設計:王剛
  • 編輯:趙毅
  • 排版:李鼕鼕

6月2日,廣東省出臺《廣東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不過數日,廣州、深圳兩地同時發佈了具體措施: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在原有購車指標額度的基礎上,廣州和深圳在2019-2020年分別增加10萬和8萬增量指標。

具體表現為,在2019年、2020年增加10萬個中小客車增量指標額度,增加的額度原則上按1:1比例分別配置普通車競價指標和節能車搖號指標,而單位和個人分別佔增加配置額度的10%、90%。

廣州、深圳新增18萬車牌指標,難道是為了“救市”嗎?


2018年,中國車市見頂下行,今年以來,整體大環境繼續惡化,如此背景下,以政府為主導的車市自救活動連續展開。今年來,汽車下鄉、增值稅下調,購置稅下調等戲碼輪番上演。

在這場“救市”運動中,中央政府始終保持主力輸出,而在地方政府推動救市中,廣東表現的頗為積極。除了昨天發佈的18萬輛購車新增指標。更早之前,廣東政府針對二手車實施“珠三角區域內允許互遷”政策。“救市”之情溢於言表。

廣東如此積極“救市”,與其餘省份“坐以待斃”形成鮮明對比。也讓外界不免深思:廣東如此積極似乎別有深意。

1

廣東為何如此積極“救市”?

“在一定過渡期內用車排放限值可執行國五標準。”在廣東“救市”方案中,赫然寫著以上一點。

我們知道,現階段,中國正在積極推動國六排放標準,廣東作為汽車產銷發達地區,一直是中國車市的風向標。廣東也必須讓上層機構看到它的態度。此前國六消息放出時,廣東也是第一個確定7月1日執行國六排放標準的。

然而,如今“大限將至”,國六排放卻連連受阻:車市下行導致經銷商壓力陡增,國五車型堆積成山。導致經銷商“怨聲載道”,一再抗議國六延期執行。

廣東向來是中國車市的消費大省,國六延期排放勢必會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所以在對待國六問題上,它一直顯得頗為謹慎。即便壓力再大,也沒有輕易鬆口。而是採取連續自救的方式推進國六落地。

政策引導上再明顯不過。幾天前,深圳交通運輸局也發佈了關於調整深圳小汽車調控增量指標配置額度的通告,指出自2019年6月起,在原定每年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配置額度為8萬個的調控目標基礎上,2019 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4萬個(個人指標占88%,企業指標占12%)。其中,1萬個採取搖號方式配置,3萬個採取競價方式配置。顯然是希望更多釋放經銷商庫存。

消化國五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推動國六落地,終極目的是加速節能減排。從廣東地區來看,還是有針對性的偏向新能源車的銷售,原本新能源中籤率為6.5%。政策表示將在未來19個月增加5萬個節能車指標,顯然是在將消費者向新能源車型引導。

2

誰會是最大受益者?


然而,它的如意算盤能夠得償所願嗎?

從市場形態結構來看,廣東地區的庫存壓力主要來自自主品牌。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統計,2019年4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2.0,同比上升20.5%,環比上升11%。其中,合資品牌庫存係數為1.74,環比下降2.2%;自主品牌庫存係數則高達2.55,環比上升20.9%。

然而廣州、深圳作為經濟發展水平全國較高的城市,消費者在購車上明顯偏向中高端市場,以深圳市場為例,2018年,深圳總銷售38.3萬輛乘用車,豪華車比例就已佔據了16%的份額。其次是合資品牌,最後是自主品牌。廣東地區偏愛日系車眾所周知。如此看來,新增的指標更多會流向日外資品牌和豪華品牌。

合資品牌的嗅覺也非常敏銳,尤其是日系品牌,第一時間給出回應。

廣汽豐田積極響應新政,推出諸多活動以望通過宣傳促銷達到消費者購車的目的。其中包括為旗下車型推出0利率金融方案、混合動力“電池無憂計劃”、二手車置換禮包、客戶感恩行動、汽車下鄉惠民等服務方案;同時,廣汽豐田還將努力提高混合動力等節能車和新能源車供應力度,並全面滿足消費者對國六車型的需求。

東風日產針對貸款用戶、置換用戶,推出購車0利率、至高7000元保險、置換補貼高達11000元等優惠。一汽-大眾也快速響應了廣深的放寬搖號競牌政策:只要在廣州、深圳兩市購買探嶽豪華版、邁騰豪華版的消費者,就能享受購置稅減半的優惠。

與其說是車企響應政府頒佈新政,倒不如說是車企結合政策,推出一些活動以促進品牌銷量提升。從以上數據分析,廣東開放政策對於國五去庫存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最基層的大盤自主品牌的壓力依然難以得到根本解決。

廣州、深圳新增18萬車牌指標,難道是為了“救市”嗎?


廣東省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最終導向或許和預想會有偏差。此外,另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是,在廣東省的表率作用下,如果其他地區跟進,自主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生存將更加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