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每天除了上班,基本就在家裡宅著。小區裡漸次開放的含笑、玉蘭以及紫葉李,提示著春天來了。是啊!季節的更替何時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已然驚蟄,接著就要春分了。不知為何,在這個料峭的春天裡,我卻想起了上年秋分時節的上坦之行。
上坦村位於安徽省寧國市西津河上游,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故名“上坦”。又因村東、西各有溪水環繞,又名“環川“、”環溪”。上坦村始建於北宋,距今有近千年歷史。史料記載鼎盛期有72家豆腐店,98條小石巷,人口近萬。上坦村民自古以耕讀為本,倡導儒學,恪守宗法,注重教化。原有章氏、潘氏和胡氏三大望族,人才輩出。據《寧國縣誌》記載,僅環川章氏一族從宋至清,先後就有20餘人成為進士、舉人、貢生、椽選,走入仕途,“一門兩進士”更是傳為佳話。(章夏,宋大觀三年進士,在宋高宗曾出任楚漢名城潭州(今長沙)通判;章復,宋宣和六年進士,最輝煌的要算紹興二十二年(1152)出任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官居二品)
上坦村與旌德縣交界,越蘭花嶺過胡樂又可達績溪、歙縣乃至徽州,加上以前西津河上游河道較深,水運較為便利。因此成為上通徽州、下達蘇杭的交通要道。
上坦村屬黃山餘脈,典型的皖南山區。山川秀麗,茂林修竹,村舍掩映其間,東、西二水自村後蜿蜒而來,如母親的兩條手臂,環村而過,景色宜人。民國《寧國縣誌》記載,古上坦村境內有八景,它們是:儒峰疊翠、巖竇清泉、雙溪垂虹、西山春曉、碧潭秋月、紫巖暮煙、沙堤煙柳、海峰雪松。
可惜的是,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的兵燹之災,上坦村慘遭屠戮殘害,加上後期河道淤塞以及公路運輸興起。上坦不再是交通要道,繁華昌盛成為過往。而“環川八景”也漸漸湮沒於傳說和史料之中。
然上坦偏於深山,加上聚族而居,相對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一大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傳統民居得以保存。近年鄉村兩級結合村莊整治,加大道路等基礎設施投入,上坦村面貌煥然一新,正在成為寧國人休閒和尋幽訪古的目的地。
上坦離城區有五十多公里,大致一個半小時車程。檢查完車況,我帶了杯茶和些許麵包之類的乾糧,開車出發。
城區到上坦須走皖南小川藏線,其中很長一段是臨水臨崖的庫區山路。彎道、上下坡多而連續,有些彎道接近180度。好在我是本地人,知曉這些情況,一路還算順利。
車到方塘集鎮,往北是繼續沿小川藏線去板橋、桃嶺。左轉過橋,上個小坡,再左轉到村級道路,溯溪而上,十五分鐘左右,轉過一山嘴,遠遠看到一村落掩映在山水之間,便是上坦了。
村口有停車場和洗手間。我在這裡稍作休整,喝口茶,吃點乾糧補充能量
後面建了座新橋,古橋已完成使命
村口這個石雕,古錢的形象。是在回味往日的富庶吧!
住在這樣的宅子裡,藍天白雲下,有鮮花簇擁,享受!
這座老宅子規模不小,似乎四進的院落。估計當年是大戶人家
安靜、恬然、自在,美麗的田園風光
村莊上游的古塘和遍佈村莊的水渠
花了兩個多小時,總算把村子溜達完。倘若在上坦的繁盛期,估計要得半天了。村子裡人不多,年輕人大多耐不住寂寞,出去尋找外面的精彩了。只有些老人,守著這一方寧靜。
不過,上坦村雖然幽靜安然,卻未見多少頹勢與荒蕪,雞鳴狗吠,嫋嫋煙塵,生活氣息濃郁。滿園的蔬菜,田的金黃稻穀,無不顯示著收穫和希望。或許,這就是耕讀傳家的傳承所在了!
附:周邊景點及食宿。
1、周邊景點:皖南川藏線,青龍灣風景區、落羽杉紅樹林、世京果園、板橋自然保護區、高峰山景區等。
2、飲食特點:取材當地食材,徽菜、皖南農家菜口味。如紅燒黑豬肉、小河魚、青龍灣魚頭湯等
3、住宿:方塘集鎮有眾多農家樂、民宿,乾淨實惠,旺季及週末假期建議提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