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寫給80%的中低層收入人士

現實


先給諸君表一表鄙人的“世俗”生活,可謂一幅“典型性”的標準流水賬生活卷軸圖:

  • 早上六點餘起床洗漱早點通勤
  • 早上八點→下午六點上班時間
  • 下午六點後回到家吃飯家務教學
  • 晚十一點後清洗上床入睡


此文,寫給80%的中低層收入人士


諸多繁雜事纏身,加上需要幫忙做一些瑣碎的家務事,又需要為熊孩子們的起居生活、學習鍛鍊操勞。諸如此類,一天光景流去,雖然不至於腰痠背痛腿抽筋(暫時不需要某某牌腎寶),但也是身心疲憊,什麼七情六慾都不過是浮雲了。

日子就是這樣子消逝的,伴隨著三足金烏的日日東昇西落,伴隨著嫦娥仙子的月月上盈下缺,伴隨著無邊落木蕭蕭、不盡長江滾滾,時光就是落花流水,春又去也!


此文,寫給80%的中低層收入人士


焦慮


如果上述流水賬式的生活是老年生活,到那一天,可能於人於己,都可算是無可厚非的生活模式吧?

然而,畢竟鄙人還遠遠未到那個階段,在這種一天天枯燥的重複中,不免暗生焦慮。


此文,寫給80%的中低層收入人士


就算深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亙古真理,但也不免為日益遠去的“從前”而擔憂。“溫水煮青蛙”式的時間流逝,帶走的不僅是我們的青春,還有青春歲月該有的激情、靈動,甚至包括知識和興趣。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言之有理。長時間得不到滋養,就算曾經掌握的文化知識,也會悄悄地遠離。曾經背得滾瓜爛熟、脫口而出的唐詩宋詞,也似乎變得陌生,甚至徹底淡忘了。


前幾日與朋友吃喝,酒足飯飽之際,吹牛聊天,海闊天空不亦樂乎。中年男人聚會聊天,話題大多是國家大計、軍事體育以及風花雪月之流。期間討論起近年來國家取得長足進步、社會文明水平已有明顯提高一事,亟需舉出數例事實“論據”來證明之。一時間,數個“似曾相識”的論據鑽進腦袋,但是,縱使我絞盡腦汁,話到嘴邊卻無法一吐為快——原因是因為那些“論據”都有點“似是而非”,無法清晰地記起了,時間、地點、事件的前因後果都顯得似真似幻,最後乾脆繳械放棄了。

嗚呼哀哉!


詩與遠方


文化知識愈發匱乏,更甚者,還間接影響到人的氣質與修養。

當我發現焦慮常常左右我的情緒的時候,我知道我需要思考自己的生活了。

於是,在焦慮之餘,我便會思索,我試著尋求解脫的方法,試著重新找回生命中該有的詩與遠方。

這裡,我需要再一次請出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請他為我們現身說法。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先生如是說。


此文,寫給80%的中低層收入人士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氣質,是由其修養決定的。一個人的修養不能完全靠文化知識而獲取,但是讀書,卻一定能夠陶冶人的情操,進而提高修養。

食以養生,書以養性,文以養德。古有“故風雷雨露,天之靈;山川民物,地之靈;語言文字,人之靈”之說,讀書,人可得靈性。

生活,就是世俗的循環。而讀書,能看見人性的輪迴。

我覺得,我應該再認認真真地多讀幾本書了。

開卷有益,以此自勉。


此文,寫給80%的中低層收入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