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見過什麼奇特的糖葫蘆?

梁實秋的散文《酸梅湯和糖葫蘆》中關於糖葫蘆是這樣記載的:信遠齋以糖葫蘆為最出色。北平糖葫蘆分三種。一種用麥芽糖,北平話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裡紅的糖葫蘆,可以長達五尺多, 這種大糖葫蘆,新年廠甸賣的最多。麥芽糖裹水杏兒(沒長大的綠杏),很好吃,做糖葫蘆就不見佳,尤其是山裡紅常是爛的或是帶蟲子屎。

生活中你見過什麼奇特的糖葫蘆?

另一種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後白汪汪的一層霜,另有風味。正宗是冰糖葫蘆,薄薄一層糖,透明雪亮。材料種類甚多,諸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幹、葡萄、桔子、荸薺、核桃, 但是以山裡紅為正宗。山裡紅,即山楂,北地盛產,味酸,裹糖則極可口。一般的糖葫蘆皆用半尺來長的竹籤,街頭小販所售,多染塵沙,而且品質粗劣。東安市場所售較為高級。但仍以信遠齋所製為最精,不用竹籤,每一顆山裡紅或海棠均單個獨立,所用之果皆碩大無疵,而且乾淨,放在墊了油紙的紙盒中由客攜去。細膩的筆觸寄寓了作者濃濃的鄉情。

生活中你見過什麼奇特的糖葫蘆?

糖葫蘆放置現在,可說不上是哪地方的特色小吃。北至哈爾濱,南至廣東。都能見到一位大爺推著一輛鳳凰牌的自行車,自行車的背後杵著滿滿登登的冰糖葫蘆,慢慢悠悠地在小路上吆喝著。裹滿糖衣的山楂在太陽的照耀下晶瑩剔透,嬌潤欲滴。當然,欲滴的還有一路目送的小孩子口中的眼淚。要真的認真考究糖葫蘆的起源,它起源於南宋的一位皇帝。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生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麼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準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

生活中你見過什麼奇特的糖葫蘆?

《燕京歲時記》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現已成為中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具有開胃、養顏、增智、消除疲勞、清熱等作用。做法也是非常簡單,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生活中你見過什麼奇特的糖葫蘆?

但民間小吃,自然也沒有正宗一說。食材可以但並不侷限於山楂,前段日子有一位哈爾濱的小夥子,他的“糖葫蘆”就上了微博熱搜。11月22日,哈爾濱,擺攤賣糖葫蘆的項先生把糖葫蘆賣出了新花樣。在他的攤位上,除傳統糖葫蘆,他還開發出幾十種非常規品種,如雞爪糖葫蘆、月餅糖葫蘆、豬蹄糖葫蘆、辣條糖葫蘆等。網友:萬物皆可糖葫蘆。

生活中你見過什麼奇特的糖葫蘆?

而小編生活中所遇到的糖葫蘆,有冰糖草莓、冰糖橙子、冰糖雪梨等等,這麼一對比,倒普通不少。無論多少種變化,我們生活中的糖葫蘆,它無關於種類,關於我們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