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家長太難了!”
身邊總會有這樣的聲音
做孩子的時候,有任何問題都是自己挨批
很少有人去責怪家長,而到了做家長的時候
孩子有什麼問題,被指責的對象又似乎變成了家長
是的,委屈是難免的
因為有些人現在拼盡全力追求的、為孩子付出的
可能是連自己也未曾得到過的
甚至從來也沒有人教過的“愛”
這就是為什麼“學以成人”研學營
除了讓孩子們收穫滿滿之外
還有那麼多家長告訴我們
他們玩得比孩子還開心
在這裡,他們看到了自己“內心的小孩”
也能夠更好地從孩子的角度
來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
未必是豪華酒店、名貴玩具、奢侈大餐
而是一場從身到心、真正意義上的“陪伴”
“學以成人”的“人”,強調的就是,康德所言的“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在這個研學營,孩子更像孩子,無關分數和證書;父母更像父母,無關職位與成就。
1 每一個曾經不被“看見”的孩子
臨水人潔,近荷心香
而身處泰寧的孩子和家長們
更能體會到詩意的棲居,化身生活的藝術家
得益於這座城市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的滋養
一路上思想火花不斷,創作靈感泉湧
內心表達與交流真實動人
平日裡忽略的那些,被看見了
孩子的精神世界我們無需全部瞭解
但時常需要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訓練過的頭腦的假想
帶著敬畏之心去體驗
最近讀到的這句話,深以為然
從泰寧研學營回來之後,有媽媽和我說
“這次讓我明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多麼重要!”
媽媽很年輕,有兩個孩子,弟弟還很小
爸爸工作特別忙,但這次依然是排除萬難
擠出了時間陪伴家人參與了全程活動
當四歲的弟弟
在攀爬貓兒山的那天完全靠自己獨立上山下山
一次也沒讓人抱著揹著,我不禁有小小的吃驚
心裡也暗暗讚歎
偶爾會哭鬧的孩子,原來並不嬌氣
當天晚上孩子其實已經很累了
但在飯後居然沒有直接去休息
而是跟著哥哥姐姐們一起聽課
中途實在撐不住睡著了
爸爸進來面帶歉意地把孩子抱走
那個畫面,我覺得很感動,也很溫暖
平日裡, 我們是不是隻看到了孩子的“撒嬌”
沒看到他們的堅強?
有的孩子特別在意清潔衛生
從來沒有意願踏足池塘的淤泥
而當看到其他的孩子那樣歡快自由地在泥田裡
捉龍鰍、抓田魚、摸田螺、採蓮藕
聽到他們時不時發出驚呼
有“獵物到手”時欣喜的叫聲笑聲
也有“獵物”從手中蹦躂逃走時的惋惜長嘆
被一波波快樂煩憂情緒感染
幾個觀望的孩子們也終於下定決心
脫掉鞋襪,真正把腳丫深深踩進了滑溜的淤泥裡
這個挑戰自我的經歷也深深烙進了心上
平日裡,我們是不是隻看到了孩子的“矯情”
沒有看到他們的突破?
這一次
之前不敢上臺表演節目有些扭捏的孩子
在梅林戲劇團的老師問有誰想要上臺表演的時候
居然沒有半秒鐘猶豫舉著手就一溜煙跑上了舞臺
留下同行的媽媽在旁邊又驚訝又感動
有一種突然之間孩子就“長大成人”的恍惚幸福感
看到孩子們都在臺上學得有模有樣
唱做念打,一招一式,配上音樂竟有幾分神似
平日裡,我們是不是隻看到了孩子的“退縮”
沒有看到他們悄悄鉚足的勁兒?
還有一路上想著淘金
在河水裡、礦石中都瞪圓了眼睛
努力要尋覓到金砂或是含金量高的礦石的孩子
得到鑑定專家的肯定答案後
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帶回去給自己的爸爸媽媽
平日裡,我們是不是隻看到了孩子的“淘氣”
沒有看到他們對爸爸媽媽這樣天然純粹的愛?
五歲的小女孩在泰寧古城聞到桂花就問
“媽媽,是什麼這麼香?”
“桂花?桂花是什麼樣的啊?”
研學中也一路上好多個小問號
聽完《好奇心》一課不但記住了經典的那句臺詞
“人如果失去好奇心,就死了”
還能自己延伸出
只有機器人和死人沒有好奇心
你認為你沒有好奇心
但你每時每刻都在發揮你的好奇心
這一段哲思,讓家長和老師都又驚又喜
平日裡,我們是不是隻看到了孩子的“囉嗦”
沒有看到他們無比寶貴的好奇?
有一個頻頻發生的現象
總有些孩子一開始不敢在結營儀式上表演節目
老師讓報節目的時候都說沒有
可是到了當天晚上,看到其他人的精彩表演
看到表演者的積極投入和觀眾們的熱烈反應
沒有報節目的孩子就會悄悄找到主持人說
“我可以加一個節目嗎?”有的甚至是要加好幾個
所以當孩子說自己沒有節目的時候
我們從來不去勸孩子,鼓動他們一定要參加或說些什麼
而是說“好的”,然後靜靜等待上面這一幕的發生
2 每一位自稱“硬核老母親”的媽媽
據說媽媽們的聚會,半場都是“老公孩子控訴會”
中場是“老母親互助安慰會”,下半場才是歡樂聚
但在我們的研學營,一般就是直接進入下半場了
每一個自稱“硬核老母親”的媽媽
常常是動用了各種算法來統籌假期的所有課程
來配合我們的營期(夏令營尤為明顯)
在十一黃金週動用了陸空各種交通工具
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我們的研學基地……
學以成人的媽媽們
愛孩子,但從不溺愛孩子,因為她們懂得
關於溺愛,它是家長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也就是說,溺愛是家長在滿足自己
“內在缺愛的小孩”並將之投射給孩子
跟孩子真實的需求並沒有關連
以“溺愛”自居的家長
其實看不見孩子的真是需要,更何談愛孩子?
學以成人的媽媽們也基本不會抱怨
我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
他卻從來不關心體諒我一下
因為這句抱怨說明:第一,父母沒有看到孩子真實感受的能力,只是通過孤獨的自我犧牲的遊戲來獲得價值感,所以孩子也無法發展出關心別人的能力;第二,父母不清楚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總是表現出“無慾無求”我清楚且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嗎?要是父母經常充耳不聞自己的聲音,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又如何期待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照顧自己內心深處的小孩呢?
學以成人的媽媽們
在陪伴孩子的一路上
帶著愛,帶著心
而研學只是一個縮影
她們真正做到了
不是因為孩子幸福自己才幸福
而是自己幸福孩子才會幸福
這是一位營員(早早)媽媽在泰寧營結束後寫給孩子們的一段話:
“前幾天,在尚書第看到朱熹的四季詩對聯碑刻時,我想到了他那首著名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講的是人要不斷學習,獲取新知,吸收養分,提升自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鄉土中國行的路上,在學以成人的路上,我們睜大雙眼去觀察世界,我們敞開心靈去感受世界。半畝塘是我們明亮好奇的眼睛,天光雲影都映在我們的眼中,而源頭就在於我們的內心,這活水既來自於讀書,也來自於每一次的探索,既來自於觀察自我,也來自於觀察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物。這活水更來自於愛,對於人與自然的愛,對於生活的愛,對於萬事萬物的熱愛。多年以後,這幾天的經歷你可能會淡忘,但它卻不容商量地在你生命中刻下了痕跡。我們的人生正是由這些大大小小的痕跡刻印出來的,希望這其中的每一筆中有飽含著努力的汗水,都蘊含著愛的力量。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都是旅人,願你們,我親愛的旅人們,腳步永不停歇,探索永不停止,眼中永遠有光,心中永遠有愛!”
3 每一個不想成為“雲配偶”的爸爸
這裡沒有“雲配偶”
沒有隻在家長群潛水偶爾詐屍的爸爸
沒有肉體在場而精神缺席的爸爸
這裡的爸爸是——
玩起來比娃們還更放飛自我的歡樂
捉魚、攝影樣樣在行的投入
呵護孩子時的鐵漢柔情
拎包、抱娃、處理傷口不在話下
有的甚至是一拖二
還有過於低調、但永遠是寬厚笑容的爸爸
每天和孩子媽“不小心”撞著情侶衫⋯
這裡的爸爸能武也能文
讀一讀下面一位營員爸爸寫的詩詞
你就會發現咱們營真的是藏龍臥虎
《學以成人之泰寧行》——牧遠爸爸
山一程,水一程,
秋風入泰寧,星河點點燈;
晨露重,夜雨注,
金湖趁涼意,曉白數雞鳴;
尚書第,梅林音,
耕讀傳家世,青石送紅屏;
清溪澗,仁壽橋,
大源儺舞狂,丹霞竹葉青;
無人村,殘垣斷,
白鷺曲自高,稻花染歡影;
人間路,半相隨,
韶華如白駒,莫負少年行。
4 每一個想活出自己的人
“學以成人”研學營幫助的是孩子,是爸爸,是媽媽,而歸根結底,是“每一個想活出自己的人”。這一次的泰寧營又迎來了我們的老朋友高姐,她身上“返璞歸真”的“真”,與孩子“天真爛漫”的“真”,渾然天成地輝映在一起。只要你讀一讀她寫的下面這篇文章,你就會認同,年齡從來不是停止學習和成長的藉口,“學以成人”,是一生的修行。
《暫別煙雨紅塵》——文輝
古語說,人生有三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暫別紅塵,就是和學以成人一起,告別幾天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這就像南朝文學家徐陵《洛陽道》中的描述:綠柳三春暗,紅塵百戲多。
在泰寧這個千年古城,6天的時間裡
孩子們為我們上演了一出什麼樣的
色彩繽紛的大戲呢?
尚書同學與蘇老師,在梅林戲舞臺上
完美演繹了令大家難忘的《貴妃醉酒》
善於觀察的廣州男孩
在尚書第泰寧五魁展館
發現了南宋舉人肖舜諮的肖被寫錯了(蕭)
單飛孩子洪權
趁唯一的一次短暫的古城午飯時間
動用不多的零花錢
給媽媽買了特產桂花糕和花生粘
他說剩下的錢不多了
我說懂事的孩子
我來給你買杯生榨椰子汁吧
深圳來的爸爸,帶著的兩個男孩中的弟弟
我和他一起吸著棒棒冰、一起聊著閒天兒
他問我:你是媽媽嗎?我說:當然。
但我家的姐姐快30歲了,參加不了研學營。他說:我的媽媽也參加不了活動,是因為她在香港讀書,並且沒有住校,每天回到家裡都12點了,特別辛苦呢?
去貓兒山的路上廣州的玥茹同學看到
“水毀路段、謹慎慢行”提示牌後
追上來問我,什麼是"水毀路段"
還有灣灣哥哥、瓜瓜哥哥
大牛哥哥、天天哥哥
時不時都照顧著漂亮聰慧
不到6歲的小妹妹早早
深圳來的姐妹中的妹妹小慧
我們一起坐在謝家坪村國學堂的門口
我做了一個稻草人
她做了一個聖誕樹
北京的兩姐妹媽媽帶著兩個表姐妺小姑娘
她們倆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一起爭論、一起討論
然後又一起尋求紛爭解決機制
雨彤是位安靜、善良的大女孩,極富包容心
用餐、出行,總是讓著那些小點的同學
上次在貴州黔東南
青島的大男孩張然是媽媽陪著來的
這次泰寧研學,是爸爸陪著來的
說是陪,其實孩子很自立
獨立安排自己的內務
孩子也很自律,凡事禮讓,不與同學爭搶
愛好攝影的爸爸,倒樂得清閒,揹著相機
用鏡頭捕捉孩子們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與林老師、吳老師一起
在每晚的睡前時間
為大家奉上一部部演繹出靈魂的大片
又要分手了,我們不想說再見,我們無法忘卻
一起爬過的貓兒山 / 一起遊過的大金湖 / 一起探訪的無人村 / 一起淘金的何寶山 / 一起歇息的仁壽橋 / 我們也無法忘卻 / 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 路旁的每一粒石子 / 它們彷彿都已看慣了紅塵與風月 / 對蒼松翠柏、小溪流水不感興趣 / 它們用沉默彰顯著思想的高深 / 只有林溪間剛剛長滿羽毛的小鳥 / 在樹和花的縫隙中來回跳躍 / 獨自享受 翱翔帶來的自由 / 這些小鳥像極了 / 我們這些快樂的孩子
還記得嗎? / 貓兒山爬也爬不完的石階 / 古城中吃也吃不完的小食 / 舞臺上像模像樣的梅林戲 / 稻田裡被我們甩飛的麥粒 / 田壟中我們刨到番薯的滿足 / 何寶山上我們選到金礦的驚喜 / 感謝學以成人社會學導師們 / 是你們 / 讓我們找回險些被汙染的心靈 / 是你們 / 讓我們沒有缺席這一場金秋的精神盛宴
學以成人的林老師、吳老師、蘇老師、黃老師,用他們的睿智、博學、慎思、幽默,把我們從北京、成都、長沙、廣州、深圳、三明吸引到泰寧,帶這些大人孩子們從煙雲似的繁華生活,隱入到自由、簡樸、自然的山野之中。
5 為什麼是泰寧?
在這個研學營
表面上,我們遊歷的是大山與大河
實際上,我們看見的是大美和大愛
這一站,我們來到“漢唐古鎮、兩宋名城”—— 福建泰寧
我們在地質博物苑研讀著岩石的故事
它們用各種形態寫就的地球日記
聆聽歷經億萬年鬼斧神工
卓爾不群的青年期丹霞靜默訴說
在泰寧縣城西南梅口鄉,歷經艱難跋涉
穿越一線天,攀過無數個臺階
終於“吸”到史上最難吸的一隻“貓”
我們在大金湖看見繞城而過的金溪
與山東曲阜的泗水有著驚人的相似
畢竟西流去的靈異,浸潤著天賦的神奇
在甘露寺感受造化、匠心與虔誠
我們在尚書第體會
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
之厚重輝煌
耕讀傳家時的歡樂,激盪著詩書的迴響
我們觀賞了有著
“天下第一團”美譽的梅林戲並親自上陣
感受它將徽調與當地方言和民歌小調
道教音樂融於一體、絢若夏花的魅力
我們看見傳承千年的大源儺舞
摘掉了宮廷舞蹈的神秘面紗
當舞者戴上面具化身神靈
跳著個性鮮明的舞蹈
一場天地人之間的無聲對話
在律動的節奏裡承載著
生活的祈禱和美好的渴望
我們深入農家、走進田野,採蓮,捉龍鰍
團隊合作扎稻草人,體驗豐收的快樂
感受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文化傳統
我們品嚐了始於唐朝的擂茶
葷素有別,苦辣酸甜鹹五味俱全
吃起來別有風味
一碗擂茶,是當地人待客的最高禮儀
我們見證了不用石膏不用鹽滷的遊漿豆腐
“以遊成漿”,在老者如撥弄琴絃般靈活
又如划動船槳般有力的手下
一隻木瓢遊動著遊動著,奇蹟便開始發生
我們來到無人的老虎際
這裡的一石一木一瓦
數十棟吊腳樓,都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整個村寨貼崖而建,一面依山,一面懸空
人們需抬頭仰望,才得以看到老虎際的村容村貌
如今人去村空
從中我們能感受社會制度對村落的影響
也能管窺當人類離開後的生態變化
思考“人類的居住和遷徙,因何而變?”
是因為這裡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
但更多是因為泰寧的風骨
核心依然離不開“人”的因素
僅以這次研學營為例
鄉鎮振興領頭人、梅林戲傳承人
地質科考專家、返鄉創業青年、遊漿豆腐作坊主
拓印世家、淘金老者、認真專業的講解員老師……
每一個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從自然中學習,從歷史學習
從非遺體驗中學習,更從“人”的身上學習
我們知道了更多種人生的可能
人這一生,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
即使渺小如微塵之微塵
也是宇宙中不可複製、獨一無二的限量版
記得觀影《零零後》的交流會上,我喜歡的潔寧老師分享道,“看完這個影片,我感到的是一種釋然,我們作為父母,作為老師,總覺得自己責任很重大,要做的很多很多,但實際上我們能真正為孩子做的事情其實很少,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儘可能活出最好的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而《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也說到“面對孩子沒有被層層防禦包裹的心,我們要真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自由選擇,成為他自己。別用我們狹隘的恐慌束縛孩子無限的可能。孩子的未來,一定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所及。”
這也呼應了教育學家杜威所言,“如果我們還在用過去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剝奪了他們的未來。”
願陽光永遠打在你們身上
願與“學以成人”的每一次同行
都讓你看到,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孩子,更好的未來
◆ ◆ ◆ ◆ ◆
(文章來源:青少年持續閱讀)
微信一鍵購票 享受門票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