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旅費!賬務處理。看這一篇就夠了

差旅費幾乎是家家企業都會發生,因此差旅費的財稅處理幾乎會計人員都會遇到。但是,看似平常而簡單的差旅費,裡面卻包含了很多財稅問題,其中稅務問題就涉及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問題。

差旅費!賬務處理。看這一篇就夠了


一、差旅費具體包括的內容

對於差旅費應該包括哪些具體內容,目前的會計準則、財務通則和稅法均無具體規定,實務中更多參照的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的規定:差旅費是指工作人員臨時到常駐地以外地區公務出差所發生的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和市內交通費。

因此,大多數企業在實務中差旅費具體包括的費用有以下幾類:

1.交通費:出差途中的車票、船票、機票等;

2.車輛費用:如果是自帶車輛,出差路上的油費、過路費、停車費等;

3.住宿費;

4.補助、補貼:誤餐補助、交通補貼等;

5.市內交通費:目的地的公交、出租等費用;

6.雜費:行李託運、訂票費等。


差旅費!賬務處理。看這一篇就夠了


二、差旅費中涉及到的增值稅問題

(一)交通費(含市內交通費、雜費)

1.符合稅法規定的交通費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以下簡稱39號公告)規定,從2019年4月1日起,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其進項稅額允許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考慮到國內旅客運輸服務多數情況下提供的是車票、船票、機票等,而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39號公告同時補充規定,納稅人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暫按照以下規定確定進項稅額:

(1)取得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為發票上註明的稅額;

(2)取得註明旅客身份信息的航空運輸電子客票行程單的,為按照下列公式計算進項稅額:

航空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價+燃油附加費)÷(1+9%)×9%

(3)取得註明旅客身份信息的鐵路車票的,為按照下列公式計算的進項稅額:

鐵路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面金額÷(1+9%)×9%

(4)取得註明旅客身份信息的公路、水路等其他客票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進項稅額:

公路、水路等其他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面金額÷(1+3%)×3%

2.需要注意國內旅客運輸服務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的限制範圍

但是,並不是所有差旅費中的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都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進項稅抵扣等增值稅徵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1號,以下簡稱31號公告)第一條“關於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進項稅抵扣”中就做出了限制性規定:

(1)員工範圍的限制

31號公告規定,《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第六條所稱“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限於與本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員工,以及本單位作為用工單位接受的勞務派遣員工發生的國內旅客運輸服務。

上述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企業報銷的外單位員工差旅費,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2)開票信息要求的限制

31號公告規定,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以取得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上註明的稅額為進項稅額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上註明的購買方“名稱”“納稅人識別號”等信息,應當與實際抵扣稅款的納稅人一致,否則不予抵扣。

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一般出現在包車的情況下。這時,就需要正確開具發票,該填寫的信息必須要求完整而正確的填寫,只能填寫企業的信息,而不能填寫為員工個人的信息。

(3)抵扣開始時間的限制

31號公告規定,納稅人允許抵扣的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2019年4月1日及以後實際發生,並取得合法有效增值稅扣稅憑證註明的或依據其計算的增值稅稅額。以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為增值稅扣稅憑證的,為2019年4月1日及以後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

在一些單位存在差旅費延後報銷的問題,需要特別檢查票據上的時間,避免出現不該抵扣進項稅額也抵扣了。

(二)車輛費用

在出差時自駕車必然要發生一系列與車輛有關的費用。

如果出差駕駛車輛屬於企業所有的,那就比較簡單,出差途中發生的車輛費用,直接按規定抵扣進項稅額就行,此處不贅述。

如果是租用租車公司的汽車,租賃費和按租賃合同約定承擔的費用,直接按規定抵扣進項稅額就行了。

如果屬於“私車公用”的情況,則比較麻煩,因為稅法沒有這方面的專門規定,各地在具體執行標準也是不同的。因此,企業財務人員首先要了解並掌握當地的具體情況,避免把不該抵扣的進項稅額給抵扣了。

(三)住宿費

營改增後,住宿費就能抵扣進項稅額了。企業財務人員主要需要關注住宿費發票的開具是否正確。

雖然差旅費中的住宿費在形式上都滿足了稅法關於進項稅額抵扣的規定,但是如果存在以下情況還是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1.屬於職工福利性質範疇的,比如報銷的員工旅遊、探親等情況下的住宿費;

2.員工或股東個人消費的;

3.屬於交際應酬給予客戶等報銷的;

4.企業免稅項目或簡易計稅項目編制人員出差發生的等。

鑑於此,可能存在稅務爭議情況有:

1.住宿費的發生時間是否集中發生在節假日,如春節、五一、國慶等;消費的酒店是否集中在景點、旅遊區;

2.

結合企業的福利制度,是否存在返鄉、旅遊等福利項目;

3.企業本地發生的住宿費(考慮有接待消費的可能);

4.員工因公差旅發生住宿費報銷,是否有註明事由的單位出差審批表以及其他證明,如:航空客運行程單、登機牌、道路客運發票、保險發票等;

5.企業內部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以及免徵增值稅的項目在內部人員編制、費用預(核)算、報銷等方面是否進行了分別核算。

三、差旅費的會計處理和企業所得稅處理


對於差旅費的賬務處理,會計準則並無具體規定,僅在會計科目“管理費用”的使用說明時提到一點。根據差旅費報銷人員性質不一樣,按照會計原則,實務中的差旅費報銷主要計入“管理費用——差旅費”和“銷售費用(營業費用)——差旅費”兩個會計科目。對於一些特殊情況的差旅費,需要分析後,遵循會計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確定計入的會計科目。

對於差旅費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需要分不同情形進行處理。

1.可直接稅前扣除的

對於管理部門或後勤部門人員出差計入“管理費用——差旅費”;企業獨立董事為行使其獨立董事的職責而發生的差旅費,計入的是“管理費用——董事會經費”;銷售部門或營銷部門為銷售產品、市場推廣等計入“銷售費用(營業費用)——差旅費”;對於這些費用支出,稅法沒有限制性規定,只要在票據等方面符合規定就可以直接扣除。

2.需要計入資產計稅基礎,不能直接稅前扣除。

(1)通過“製造費用”計入存貨的

比如,製造型企業產品加工過程中,有一個環節需要委外加工,但是企業又不放心受託加工方的質量控制,決定安排生產技術人員到受託方生產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現場質量控制。發生的差旅費應先計入“製造費用”,而後按規定計入存貨的成本(計稅基礎)。

(2)通過“在建工程”計入固定資產的

企業基建部門為施工建設而發生的差旅費,應先計入“在建工程”,然後按規定計入固定資產原值(計稅基礎)。

(3)通過“研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的

企業研發人員為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等而發生的差旅費。屬於費用化支出的,在當期按規定進行加計扣除;屬於資本化支出的,按規定的進入“無形資產”計稅基礎。

(4)其他按規定應計入資產成本(計稅基礎)的。

3.只能限額扣除的

(1)屬於“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範疇的

企業為達到宣傳的作用,邀請消費者或客戶到公司參觀等活動發生的費用應計入“業務宣傳費”,按稅法規定限額扣除。

(2)屬於“業務招待費”範疇的

企業因交際應酬等發生的差旅費,應計入“業務招待費”,按稅法規定限額扣除。

(3)屬於“職工福利費”範疇的

企業報銷的屬於員工福利性質或福利部門人員出差費用的,應計入“職工福利費”,按稅法規定限額扣除。

四、差旅費中的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的涉稅問題

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涉及到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問題。

(一)個人所得稅方面

1.涉及到差旅費補貼的個人所得稅規定有:

(1)《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國稅發〔1994〕089號)

下列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徵稅:

1)獨生子女補貼;

2)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

3)托兒補助費;

4)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2)《關於誤餐補助範圍確定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82號)

國稅發〔1994〕089號文件規定不徵稅的誤餐補助,是指按財政部門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就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一些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應當併入工資、薪金所得計徵個人所得稅。

(3)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巡視員盧雲2012年4月11日在線就所得稅相關政策答疑的回答中涉及個人所得稅有:

網友問:單位給出差人員發的交通費和餐費補貼是否併入當月工資薪金計徵個人所得稅?每月通訊費補貼是否併入當月工資薪金計徵個人所得稅?

盧雲答:根據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和有關政策規定,單位以現金方式給出差人員發放交通費、餐費補貼應徵收個人所得稅,但如果單位是根據國家有關一定標準,憑出差人員實際發生的交通費、餐費發票作為公司費用予以報銷,可以不作為個人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關於通訊費補貼,如果所在省市地方稅務局報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規定了通訊費免稅標準的,可以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如果所在省市未規定通訊費免稅標準,單位發放此項津貼,應予以徵收個人所得稅。

2.出差補助報銷的注意事項

需提醒的是,對個人取得的按照出差天數、路程等取得現金差旅費津貼在納稅申報時,應由納稅人提供出差的交通費、住宿費憑證或企業安排出差的有關計劃,符合規定標準的免稅。超過標準的部分,要併入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徵收個稅。儘管很多地方是參照上述《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文件執行的,但由於經濟發達程度不同,各地的標準也可能不盡相同,也是要看當地有沒有具體規定。

企業應建立規範的差旅費報銷制度,明確規定出差補助標準,如果當地稅務機關要求備案的應按規定進行備案。

(二)企業所得稅方面

企業所得稅方面,出差補助在實務中主要問題是出差補助是否需要發票以及報銷標準。目前各省市對差旅補助的規定不一致,有的省市參照行政事業單位的標準,有的省市政策比較到位有較明確規定,有的省市可以由企業自行制定合理的差旅費管理辦法,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有的省市要求提供票據。建議企業具體參照各省市稅務機關的政策規定。


五、為外單位人員報銷的差旅費問題

在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8號)前,企業承擔了外單位人員的差旅費,能否稅前扣除曾經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各地稅務機關執行口徑不一致。

但是,自從《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發佈後,就不再是爭議問題了,因為該辦法第十八條規定,在相關協議中約定了差旅費承擔方式或比例就可以進行稅前扣除了。

所以,簡單的差旅費其實並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