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清的王爺,卻在建國後,享受了副部級待遇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可敬的英雄,他們忠肝義膽,視死若歸。而其中也有著這麼一位,他是清朝的王爺,寧願餓死也不賣國。

他叫做愛新覺羅載濤,是光緒帝的弟弟,宣統皇帝的叔叔,在晚清,他的地位與權利可以說相當的高,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就被封為了鎮國將軍,此後又一步步的升到了貝勒以及郡王。他在宣統時代的時候就已經掌管著禁衛軍了,後來掌管鑲黃旗成為都統。那時的他曾走訪了日、美及歐洲6國,並且還曾經擔任過英國的專使大臣,所以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眼光上,他都遠比清朝其他的王爺強很多。更重要的是,載濤的性格十分的平易近人,而且德高望重,王族中很多人都非常尊敬他,很多人覺得他是皇室中不可多得的一位“軍事人才”。但遺憾的是他不是一位很有氣魄的人,也可以說是有些膽小怕事。

他是大清的王爺,卻在建國後,享受了副部級待遇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隆裕太后收到各方勢力威逼退位。為了保住位置,她召見了愛新覺羅家族的“族長”和親王、德高望重的載濤,但是令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載濤的表現卻令人失望透頂,載濤一見到隆裕太后便立馬跪下磕頭,並告訴她:“奴才只練過兵沒打過仗,實在不知究竟。”最終隆裕太后母子在孤立無援中被迫退位,大清朝滅亡。

如果清王朝沒有滅亡,載濤人生事業一定是一帆風順的,既然能被派去國考察他國陸軍,還能在皇宮中擔任皇帝老師,以及做統領禁軍來保護皇宮安全,那他肯定有各種各樣的本領在身。但是作為大清的親王皇室,他的命運自然是與大清王朝相連的,到了清朝滅亡之前,他的境況也是每日愈下。到後來,為了養活家用,他不得不選擇變賣家產,直到最後連自己的王府都賣給了當時的輔仁大學。曾經風光無限的王爺,如今卻落魄到這種地步,著實讓人感嘆。

他是大清的王爺,卻在建國後,享受了副部級待遇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扶植了溥儀在東三省成立了滿洲國,溥儀成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載濤在愛新覺羅在族中地位非凡,拉攏他之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多次拜訪載濤,希望他能夠為滿洲國“服務”,但是無論日本人的威逼利誘,載濤都是嚴詞拒絕:“寧願餓死也不做賣國賊。”

大清滅亡時的那個“軟弱無能”之人、“膽小怕死”的載濤,在面對外敵時表現得卻是如此奮勇。溥儀當上偽滿洲國的皇帝后,讓載濤輔助於他,共圖大業,載濤說了一句話拒絕了溥儀:“誓死不做漢奸。”

嚴詞拒絕溥儀,不惜與溥儀翻臉,斷絕關係。

他是大清的王爺,卻在建國後,享受了副部級待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公理自在人心,公道藏於民心,載濤為祖國所做之事,不做漢奸賣國賊的事情大家是知道的。

之後,載濤所住街道的首任街道派出所所長曾經親自登門拜訪他,並跟他說:“雖然你是清朝的皇族,但你本人並不是頑固守舊的人。從辛亥革命到國民黨政權垮臺,你能在政治上做到一塵不染確實很不容易。而且你在群眾中一直都很有威望,所以現在希望能請你出來參加街道方面的工作。”

聽到這一番話,載濤陷入了深思,最終他同意了所長的提議,從此他協助民警查戶口、與鄰居搞衛生……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曾經尊貴的身份,他津津樂道的一件小事是,人們不再像以前一樣稱呼他為“七爺”或者“貝勒爺”,而改稱“老載”。他覺得很好很新鮮,一下就縮短了自己和人們的距離。

他是大清的王爺,卻在建國後,享受了副部級待遇

第二年,載濤應邀參加了全國政協會議,同年的夏天他提出關於改良軍馬以利軍用的提案得到了毛主席、朱總司令的批准,他本人也被任命為解放軍炮兵司令部的馬政局顧問,這在當時來說是享受的待遇是副部級的。就在1954年,毛主席還專門接見了載濤,這讓載濤激動不已。

從此,載濤更是積極工作。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的兩個孫女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戰鬥中,而他本人也前往了東北、內蒙選徵軍馬,用自己的方式為朝鮮戰爭勝利做出了貢獻。後來載濤還曾去看望了在監獄中改造的溥儀並且囑咐溥儀一定要好好學習改造,重新做人。除此以外,載濤的家人中,先後有從事軍人、幹部、工人、教師等各個職業的,他們都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的改造,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他是大清的王爺,卻在建國後,享受了副部級待遇

1970年9月,載濤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之後骨灰被安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