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眾所周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出去的一部分,這是任何人不能改變和否定的,然而七十多年過去了,臺灣依然沒有回到母親的懷抱,一代一代的人由黑髮盼到白頭,這是中國人心上的一道傷疤時不時的被人撕裂開來,一邊痛著一邊殷切的張開臂膀期望著臺灣能早日迴歸同胞團圓,可是直到今天這個期望卻變的越來越遙遠。臺灣為什麼會離開大陸而去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那就讓我們打開那段塵封的歷史吧。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臺灣的地位問題自古以來一直是歷代政府和統治者不敢忽視的一個問題,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和以他為首的那些共產黨人也當然不會也不能放棄臺灣。其實早在1948年到1949年之交的時候,在新中國成立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毛主席就已經把軍事鬥爭的焦點放在瞭解放臺灣這個問題上,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既沒有空軍和強大的海軍,對於逃亡到臺灣的國民黨蔣介石一時還鞭長莫及,但是中中國共產黨要想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就不得不考慮如何進攻臺灣的問題。

當時中共中央根據臺灣防禦力量的變化,攻臺第一波登陸的兵力由原來的十個軍又增加6個軍,總兵力達到了16個軍。從八月份開始,第三野戰軍葉飛部隊先後掃清了臺灣外圍的屏障,依次打贏了福州戰役,漳州戰役,這樣就把國民黨軍隊壓縮到以臺灣為主很小的範圍內,解放臺灣指日可待。

然而在十月份發起在金門戰役中。在敵人瘋狂的炮火阻擊下,解放軍的三個團終於搶灘登陸金門島,可是由於渡海船隻準備不足和沒有詳細瞭解當地水文資料,致使渡海的三百艘船隻在搶灘成功後,在準備返航的時候,正趕上了海水退潮,造成船隻全部擱淺。導致後續增援部隊無法實施大規模增援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三個團9000餘人,被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隊包圍,經過了三晝夜的孤軍奮戰最終全軍覆滅。金門戰役的失利,雖然對解放戰爭的全局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這次戰役也暴露出了當時解放軍海上作戰存在著嚴重的短板與不足。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然而由於美國當時支持蔣介石,並幫助國民黨軍隊在臺灣島上建了一個空軍和海軍基地,這樣就使缺乏空軍和海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臺灣時,將會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隨著朝鮮戰爭的暴發,為了保家衛國和支持朝鮮人民抗擊美帝侵略,毛主席決定出兵朝鮮進行抗美援朝。解放臺灣這一戰略不得不暫時放下來。

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促使美國由原來的不介入而變成了公開直接的軍事介入,6月27日,杜魯門命令,美國第七艦隊的十多艘軍艦以及第13聯隊的一批飛機侵入臺灣海峽並軍事佔領了臺灣。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美國一方面在國際上鼓吹臺灣問題的未定論,一方面不斷地給國民黨軍隊提供資金和武器妄想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同時又同蔣介石簽署了一份秘密的軍事協議。並設立了一個軍事顧問團駐紮在臺灣,這樣臺灣問題就變成了帶有國際性的內政問題。

就在朝鮮戰爭停戰以後,美國與蔣介石在是否放棄金門和馬祖兩個島嶼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美國企圖脅迫蔣介石放棄金門和馬祖,這樣就可以以海峽為界軍事佔領臺灣,以當時中國的海軍和空軍的力量是不足以同美國相抗衡的,這樣就可以扶持傀儡的蔣介石長期霸佔臺灣,製造兩個中國。如果不放棄金門和馬祖兩個島嶼,那麼如果解放軍要進攻這兩個島嶼時美國必然會被捲入與大陸的對抗之中,而金門和馬祖在地理位置上與大陸距離又非常近,解放軍的炮火完全可以覆蓋全島,到時候美國必然討不到什麼便宜的,在朝鮮戰爭失敗後美國非常害怕與中國軍隊產生近距離軍事對抗。

而蔣介石堅決不願意放棄金門和馬祖,因為這兩個島嶼握在手裡。這無疑是給國民黨守軍顯示反攻大陸的決心和希望,守不住金門,馬祖,也就割斷了臺灣和大陸的最後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紐帶,同時也會動搖當時國民黨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法統地位。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於是毛主席站在維護祖國領土統一的戰略高度上出發,利用美蔣之間的矛盾決定炮擊金門,這樣就使在美國步步緊逼的壓力下的將介石找到一個回絕美國的藉口。顯然金門的炮擊給了他一個順理成章高理由。

然而毛主席在戰略上,並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是隨時隨地的根據當時的海峽兩岸和國際的形勢進行不斷的調整,

在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共和國成立,隨後美國第六艦隊和英軍入侵中東,為了支持中東人民獨立戰爭,毛主席決定在8月23日對金門馬祖進行大規模炮擊。這樣就把美國的注意力和軍事力量吸引到遠東來,同時毛主席指示在福建沿海集結大量坦克和民船,造成解放軍要攻佔臺灣的假象以此來迷惑美國。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美國果然上當了,馬上從中東的第六艦隊分出一部分艦船加入正在臺灣海峽的第七艦隊,使美國集結在臺灣海峽的各種艦艇達到60多艘,飛機430多架,總兵力達到20多萬人。毛主席,以"四兩撥千斤"的高明戰略戰術來調動美軍,把美軍玩弄於股掌之中。從而把美軍的軍事力量牢牢的拴在了臺灣海峽,有力支援了中東人民的反侵略戰爭。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8月23日炮擊金門開始了,炮戰一開始就進入了高潮,一共分為三個波,第一個波次暗語被稱為"颱風",連續15分鐘對國民黨炮陣地和軍營房,雷達,機場,以及料羅灣國民黨向島上給養的運輸艦,分別以相應的兵力和火力進行猛烈打擊。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15分鐘之內在福建沿海的解放軍炮群一共459門火炮共發射了炮彈3萬多發。只打到炮管變紅。隨後炮擊暫停五分鐘,讓炮管稍稍得到冷卻,讓國民黨陣地上硝煙散去,以便觀察一下打擊效果。緊接著第二波次炮擊開始以"暴雨"為暗語,這波次的炮擊主要是清除國民黨陣地上零星反擊的炮兵陣地。第三波時間非常短,每門火炮只發射了四發炮彈,來打擊國民黨陣地上的搶修人員。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在將近三天的炮擊中,十多萬發炮彈傾瀉而下,島上國民黨的機場,雷達,彈藥庫,遭到了嚴重的損毀,被打的措手不及的國民黨軍隊死亡人數竟達到3.6萬人之眾,其中金門防區總司令胡璉因躲在地下工事內躲過一劫,而其他三位副司令卻沒有那麼幸運,都在炮擊中喪命。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毛主席曾對身邊的林克說“向金門和馬祖打炮,也不是為了解放這兩個島嶼,而是將介石希望我們打炮,這樣他就可以找到藉口來抵抗美國的壓力了”。

炮擊金門期間,美國曾發出瘋狂的戰爭叫囂。甚至揚言使用戰術核武器對中國沿海的解放軍機場和炮兵陣地進行核打擊,對美國的核訛詐毛主席毫無畏懼。他說“七億的中國人民絕不會怕鬼,你越怕他,你就不能活,它就會跑進來把你吃掉,我們不怕鬼"。

顯然解放臺灣美國可以說是最大的障礙,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可以說在世界上是沒有對手的。但新中國的海軍與空軍,同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從實際的實力上來對比的話,確實相差懸殊。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對於這個問題,毛主席早已經考慮到了,就在新中國成立剛剛不到三個月的時候,毛主席在第一次出國訪問蘇聯時,並同斯大林見面時就委婉地提出:美國在臺灣組建了海軍和空軍基地,海軍和空軍的缺乏使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這個島嶼更加困難。我們的一些前線將領一直在提出,請蘇聯能夠派志願飛行員或以秘密特遣艦隊的方式來支持解放臺灣。而斯大林擔心這一訣定可能會引起美國的激烈反應。所以含糊其辭的表示:本來應該考慮這樣做的,但是不能給美國人一個干涉的藉口,但其他形式可以考慮。

在沒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有力支援下,即使人民解放軍無論有多麼的英勇無畏,要真的解放臺灣也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同時遠東的緊張局勢使亞非許多國家表示擔憂,蘇聯更是為此不安。於是在這種形式下毛主席決定採取緩和遠東的緊張局勢。但又不能讓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根據適時情況毛主席提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中國必須要統一,也必須解放臺灣。解放臺灣可以分成兩種方式,其戰爭方式和和平統一方式。絕不會讓任何勢力把臺灣分割出去。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這一次決議。使解決臺灣海峽的鬥爭方式實現了新的重大轉變。

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把臺灣硬拖回來的!

金門炮戰一直斷斷續續打到1979年1月1日才完全停止。同時在這一天,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抓住機遇,同美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隨後中美兩國共同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告》:美國正式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美國軍隊從此撤出臺灣。

這次臺灣海峽危機的爆發,完全是捍衛祖國主權和實現祖國統一的正義鬥爭,它的政治意義遠遠大於戰爭意義,也是老一輩領導人在戰略上的一次偉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