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如何做股权激励?

全世界老板有两类,第一类老板什么都少,就股权多,第二类老板什么都多,就股权少。

员工对股权的态度模棱两可

员工对股权的心理很微妙,在企业小的时候,企业前景还不明朗,员工对于股权的价值不太看重,员工更关注的是当下的现金收益,而不是企业未来的股权收益,大部分员工对于企业的股权是将信将疑的,真正深信不移的员工少之又少,在公司小的时候,最好对给点现金收益,当然能给股权更好。

针对员工的心理,我们对应不同状况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股权激励措施。

1、成立时间较长,团队也很稳定,盈利也比较好;

此时该种企业做股权激励的时机已经成熟,员工与老板之间,互相比较了解,双方的信任程度较高,员工入股可以分到红利,员工入股的积极性会相对较高,最理想的做法,是让员工一次性掏钱入股,因为员工掏钱入股,说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比较足,如果员工手中资金不足,可以采取让员工用期股的入股方式。

所谓的期股类似于我们的按揭买房,即授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如3%,让员工先行享受到入股的分红,在员工得到分红款之后,再用分红款去偿还购买股份时应付的款项,这种按揭入股的方式,可以调动员工入股的积极性。

2、成立时间较长,企业还没有盈利;

这种情况下,让员工入股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员工在入股时会进行权衡,如果入股之后没有收益,员工会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脱,入股的成效会不太显著。

还有一种例外情况,即企业尽管前期没有盈利,但企业在为发展打基础,未来企业爆发的可能性非常大,如京东,尽管成立之后的十多年,企业没有盈利,但员工相信企业的前景,可能有部分员工也会入股,当然现在的京东已经很大了,不属于小企业,我们为了说明,仅作类比。

3、成立时间较短,但盈利较好;

在当下的中国,竞争如此激烈,成立时间较短,就能取得较好的盈利,这种幸运的企业有,但会相对较少,在此类企业采取入股方案时,因为老板和员工了解的还不太深,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还不太高,即使员工入股,我们也建议采取期权的入股方式,所谓的期权就是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比如3%,分三年期给到员工,每年员工可以拿到1%,干满3年,则员工享有该3%的股权。

同时对员工附加一定的考核条件,如关于业绩的考核指标,完成则股权归属该员工,完不成则股权仍归公司所有,这样对于员工就会既有激励作用,也会有约束作用,股权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可放可收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条件,则可能造成给了员工股权之后,发现员工不合适,股权也收不回来,反而造成公司的被动。

小公司如何做股权激励?


4、成立时间较短,但没有盈利;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多,也是很多老板关心的,我们认为此时可以做股权激励,但员工激励落地时相对较难,难点有三:

员工对企业的未来不太确定,入股时信心不足;

企业的入股价格很难确定,估值就是对企业未来预期的判断,企业股份价格估的低,对老板不公平,估的高,员工不愿意入,这是难点,往往双方很难达成一致,现实生活中往往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估的低,老板对企业的价值估的高;

给予员工股权更多是基于员工未来的贡献,而不是过去的成果,员工过去的贡献已经用工资奖金予以量化,只所以给员工股权是想激发员工更大的创造性,而员工对企业未来的贡献价值大小不好评判,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多处于不确定性,更多靠员工的创造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执行,企业更需要有贡献性的人才,而员工的创造性、贡献度不明确,处于混沌状态,此时给到员工固定的股权比例也不科学,所以公司小但又不盈利的企业操作起来就相对困难。

我们在为尚不盈利的小公司,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会考虑如下的设计原则:

1、区分资金股、人力股,前期资金股重要,后期人力股会越来越重要;

2、预留一定的股权比例,此部分股权留给后来更能干的员工或者投资人;

3、对员工设定考核标准,其中分刚性的评价标准和弹性的评价标准,刚性的标准是关于员工个人贡献的,弹性的标准是关于团队合作及价值观评估的,考核合格的员工继续激励,考核不合则股份要收回;

4、在股权激励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对企业家的激励,即核心大股东的激励必不可少,企业家是企业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不仅要对企业家进行物质的激励,同时还要保证企业家对企业控制权的行使;

5、在初创企业中,给予股权最好采用期权的激励方式,即使给予员工股权,最好采取股权代持形式,初期不需要在工商局登记的,这种做法是初创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不强,员工离职,需要全体股东必须本人到工商局去办理变更,万一有员工拖延不办,就使得股权变更的成本过高。

好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企业合作成功的基础,老板即使愿意和员工分享股权,但必须用制度加以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