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導語:"

皎皎明月"一詞是我們對於月亮的極高評價。每當夜幕降臨,月亮便接過照亮大地的任務,數百年如一日般矢志不渝地堅守他人無可替代的崗位,將純淨的光輝灑向廣袤的黑夜。人們對月亮抱有很多美好的幻想,於是有了諸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神話傳說,有了中秋節吃月餅象徵著團圓意義的傳統佳節,更有了借月抒發情感浪漫景象。

從前由於科技的限制,人們隔著幾千萬光年的距離,僅止步於觀看與朦朧的幻想,而今利用開發的天眼和衛星等工具,無情地揭開了月表本質的傷疤,破壞了人們對於月亮的美好想象。人們對於月亮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像從前一樣"把酒問青天""舉杯邀明月"。科技之下,我們也要有所反思。

一、遠離塵世,高懸於空的月亮自古以來便引人遐想

1、諸多神話和幻想皆表達了人們對於明月的美好願望

月亮本身神韻皎潔的氣質,吸引了廣大文學才子為之大興筆墨,因此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這樣的傳說數不勝數,但都表明了人們對於美好的事物充滿好奇。

它通過豐富的想象為遙遠的明月添加一筆屬於人類思維的顏色。也正是這些神話,使得月亮彷彿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增加了浪漫色彩,縮短了人類與月亮的時空距離。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月亮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把月亮的活動軌跡和人類的情感融合在一起,這又是人們對明月情有獨鍾的原因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世間或許會物是人非,唯有天空皎潔的明月恆定不變,至始至終地將光輝灑向人間。明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無數耐人尋味的故事,永遠為人們提供最合適的抒懷情境。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明月

比起光芒萬丈的太陽,人們更喜歡富有詩意的明月。明月與星星播撒銀灰將夜空點亮,呈現給人們語言無法表達的景象。明月夜空這神秘而又遙遠的事物,人們只能通過想象來寄託自己美好的願望。也通過傳說的傳承,古人與今人能夠面對同一事物實現交流,有感而發,有情可訴。

2、傳統節日中秋節的淵源

月亮一個月會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狀,從新月開始,再是峨眉月、上弦月,再到滿月,最後又逐漸變為殘月,每一種形狀人們都有不同的寓意解釋。每當到達半月,月亮便是一月中最圓的時候,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在"仲秋"之間,故稱為中秋。人們渴望家庭團圓就如同圓月一樣,因此就有了中秋節之說。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古人祭月

古人在中秋舉行的活動有很多,比較有名的便是"祭月",表達對月神的崇敬。中秋的祭月賞月,在現代演化為頌月吃月餅,都象徵著家人團聚,和和美美之意。早期的中秋還有放花燈猜字謎,賞桂花飲桂花酒的習俗。中秋之際,大街小巷總是熱鬧非凡,中秋節也算是除了春節以外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日子了。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中秋節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恰是麥子成熟的時候,對於廣大勞動人民來說,中秋節是算是秋報遺俗。人民辛苦勞作,希望一年有好的收成,在八月十五這一天也會祭拜土神。因此,中秋不僅含有團圓和美之意,也有春種秋收的美好願望。

二、皎皎明月成為傳達情感的最佳意象

1、成為意象的原因

月亮的形狀或圓或曲,給人一種淒冷柔美的感覺,散發的光芒在夜幕的襯托下猶顯皎潔,這符合古人的審美感官。因此古人通常把月亮與其他或靜或動的事物結合起來,營造和諧的意境美,像"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一句把明月和梧桐、高樓、雁結合起來,給人一種悽美的感覺,但若是隻有明月,又顯單調。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古人賞月

據史書記載,月亮和女性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的月亮及其藝術象徵》一文中也詳細表明瞭月亮與女性的關係,認為"月亮是女性的詩話象徵"。蘇軾一詩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和李商隱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都把月亮當做女性來刻畫,因此,月亮也便成為女性的通用詞。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蘇軾

不少文人墨客都愛對月飲酒,對月高歌,夜深人靜之時,滿腔的情感唯有對月亮傾訴,而月亮也永不疲倦的月升、月落,似乎是對情感的消化。久而久之,月亮也不僅僅只是掛在天邊的物體,而成為了大多數有識之士傳達情感的載體。

2、月亮暗含的情感

我最早接觸到的關於月亮的情感便是思鄉之情,一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既簡潔又把思鄉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謂借月傳情的典範。月亮由月初新月到下弦月再到圓月,取其團圓之意,尤其是在與家人分聚兩地之時,看到圓月,思鄉而不得歸的苦悶之情更顯得強烈。

月亮除了表達思鄉之情,還暗含懷才不遇和屢遭貶謫之意。月亮遠掛天邊,猶如無依無靠又流落異鄉的遊子,又顯寂寞與冷清,因此月有團圓之好,亦有淒涼之切。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張九齡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都暗含了仕途失意,壯志難酬的苦悶;"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則亡國的悲涼之感溢於言表。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李白賞月

古人借月抒情的方式有很多,涉及的範圍更是從思鄉、流放、緬懷故國、閨怨,到邊塞,人們抬頭便可見月,在聯想一系列的遭遇,頗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但無論是以哪種方式借月抒情,都有其深厚的意境,引人深思。

三、人們對於月亮的觀念的變化

1、現代科技之下的月亮

科技發展加深了我們對於月亮的認識,使我們不再侷限於幻想,讓我們有能力瞭解月球本身存在的價值,不斷挖掘月球上存在的可能。通過對月球上的礦物質進行研究,發現其與地球上大致相同,探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資源,也還存在許多難題。儘管研究月球還有許多困難,但它為我們今後研究宇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月亮

隨著科技的發達,人類登上月球早已不是夢想。在我們加強對月亮研究的同時,也不可否認,我們失去了古人對於月亮的熱愛與敬畏之心。在高科技的影響下,我們看到的是月球表面的坑坑窪窪,是毫無生氣可言的荒漠,學到的知識是一天之內隔著三四百度的溫差,沒有幫助傳播聲音的介質,月球是一片沒有光亮只有永無止盡的漆黑的陸地。

科技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月亮,但我們也不能被冰冷的科技所左右,我們應該學習前人對於月亮的浪漫思維模式,珍惜時間日益減少的黑夜。這並不是要我們停止科技的探尋,而是要我們在創新的同時不要隨意改造事物。

2、前人眼中的月亮與現在的對比

從前人眼中的月亮是日復一日的爬上星光閃閃的夜空,將月亮的光輝傳播給伸手不見五指的大地;是永遠在夜幕歌唱無不令人動容的不老浩歌;是對離家在外,不能回家的遊子孜孜不倦地陪伴;是中秋佳節放花燈所祈禱的月神;是播撒花好月圓,舞動在愛慕之人身邊的夜的精靈……

一輪淡月融合神話與傳統的精粹,借意象傳達由心而生的情感

明月

現代社會抬頭看月的人越來越少。黑夜的寂靜被廣場舞的歌聲取代,月亮傳遞的光輝比起萬紫千紅的霓虹燈早已黯然失色。天空不在那麼純淨,月亮習慣隱藏在厚重的雲層之後,將露未露,為月亮點綴的繁星日益減少,少到抬頭需要在夜空費力地尋找。望月的活動似乎由於人類的忙碌早已退出時代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航天行動的挖掘。

結語:月,承載著古今千萬人民的悲歡離合,亙古不變。月的遙遠,不僅僅是傳達朦朧的詩意,更是為了將其銀灰撒下,去滋潤它所照亮的每一寸土地。人們創造出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傳說,正是在向月亮表達嚮往之情。更有離別對月、飲酒對月、閤家團圓對月,才使月成為人們最熟悉且飽含詩意的意象。現在的探月工程正在將月的本質緩緩揭開,人們對月亮有了新的認識,但我們會一直記住前人歌頌的月亮浩歌,就像永遠傳承中秋文化一樣。

參考文獻:

《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

《唐詩三百首》

《說文解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