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与局部牵涉痛

局部牵涉痛

疼痛,是刺激性应激的结果。疼痛可以出现在任何组织中,并且往往呈现不同的特点。运动会加剧肌肉骨骼的疼痛。而一般来说,源于内部的疼痛更弥散并可在强度上发生突然的变化。

在身体的某一处发生而在另一处被感觉到的疼痛,称为牵涉痛。骨骼肌肉系统内牵涉痛的来源可以是肌筋膜上的扳机点,也可以来自于内脏器官。后一种类型的牵涉痛可出现在躯干壁(局部牵涉痛)或四肢(远端牵涉痛)。

本章内容覆盖了局部牵涉痛,并提供了一份评估表帮助治疗师确认和治疗这类疼痛。

深层痛和壁层痛

内部痛(图5.1)可以划分为:

筋膜与局部牵涉痛

深部痛,这类疼痛来源于与内脏器官直接相关的病理因素。这类疼痛的传入冲动由内脏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腔壁痛,是起始于或者牵涉躯干壁筋膜的疼痛。这类疼痛的传入是由周围神经中的躯体神经传导的。

内脏神经一般被认为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分支。

筋膜与局部牵涉痛

然而,内脏神经实际上是直接从脊髓延伸到内脏器官壁上的。这使他们具有更独立地感知痛觉的功能。它们在下述脏器所包绕的筋膜突发膨胀时发出信号:中空的内脏(如消化道)、血管和尿道、腺体管道 (如胆总管)。

无论是施行局部麻醉阻滞还是做内脏神经切断,都会造成相应器官的麻醉。由内脏神经传导的深部痛实际上是作为问题的始发点被感知的,因此它不应该被视为牵涉痛。

筋膜与局部牵涉痛

腔壁痛是内部功能障碍筋膜治疗手法的指征,它可以划分为:

躯体–内脏疼痛,这是由躯干壁肌筋膜致密化所导致。这类疼痛类似于一种内部干扰。它可以通过麻醉相关肌肉而消除,这证明它不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传导的。

内脏–躯体疼痛,是由内部筋膜致密化导致的疼痛。这类疼痛是通过内脏嵌入韧带的张力传递到肌筋膜的。通常这两种疼痛无法彼此区分。

从外部到内部:躯体-内脏痛

躯干筋膜的致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对内部器官的干扰。起初,疼痛只是局限在躯干外壁,而其全部影响可以表现为一个对内部的干扰。

Rachlin (2002)的研究表明,刺激相应的肌筋膜可以产生类似源于内部器官的症状。刺激下列部位:

1、右侧腹直肌上部,可引起消化不良的感觉。

2、剑突区,引起类似于心脏病发作的疼痛。

3、胁下区域, 造成胃的饱胀感。

4、脐周区域的腹直肌,同时引起 局部疼痛和肠绞痛。

5、右侧腹直肌下方,会引发类似阑尾炎样的疼痛。左侧则会引起类似肠绞痛的感觉。

从以上信息可以推断,患者经常感觉到的来自内脏器官的症状可能是因肌肉筋膜致密化而来的,这显然发生在真正的内部问题出现之前。这种壁层疼痛因为是由外周神经传导的,故可以通过局部麻醉消除。然而,它有时可能会被错误地当作牵涉痛。

腹壁疼痛或瘙痒的存在,也许是大自然有意促使动物和人类搔抓筋膜发生变化的特定区域,以限制其对内部器官蠕动的潜在影响。但是基于上述的假设,则来源于内部筋膜的疼痛实在没有存在的理由。没有动物可以用它们的爪子去改变其内部筋膜的组成!

经过治疗师手法调整腹壁,可以造成其张力的变化。如果壁层的疼痛信号被忽略,而没有实施手法干预,那么,身体因为应外部张力改变所造成的空间缩小会在内部器官或其周围形成囊肿、纤维瘤、下垂等异常形态改变。(图5.4)

筋膜与局部牵涉痛

这些赘生物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重新建立环绕器官封套筋膜的正确张力。这将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理空间,使壁自主神经系统得以确保正常的器官运动。

当一位病人有某种内部功能障碍时,医学专家通常会开具超声扫描、磁共振或其他检查。这些检查可查出囊肿、纤维瘤或其他赘生物,这些查出的赘生物其实不是问题的原因,而是结果。

调整肌筋膜的变化可以消除其下器官的功能异常,继而可以使囊肿或其他赘生物再吸收。因此,治疗的重点是腹腔壁,而不是直接在内部的器官。其作用是在张拉结构上,而不是直接在器官–筋膜单元。

躯体–内脏痛可以产生多种感觉,如胃痛,患者可能会归因于某个内部器官。然而,这类疼痛可能纯粹只是起因于腹壁筋膜的致密化。只有触诊能够验证腹腔壁(容器)的哪一点在干扰腹腔内里的正常生理进程。

内部功能障碍的筋膜手法所用的触诊点,和用于肌肉骨骼系统治疗的点相同,只是另外根据张拉结构原理做了系统化和重组。对内部器官的问题触诊从躯干前壁开始,而于此相反,骨骼肌肉系统则从后壁开始。这种做法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躯干前壁形成包含着内部器官的张拉结构,而后壁肌肉则与脊柱协同支撑身体。

然而,强大的后侧躯干肌肉的筋膜致密化也可以扰乱内部器官的功能,因为它们为前面的张拉结构提供固定点。

内部功能障碍的筋膜手法中最富于创新性的方面在于,不是去治疗内脏疼痛所在的位置,而是遵循特定的指导规范,去治疗造成功能障碍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常常是“沉默”的,这意味着不触摸到它们不会显现疼痛。

骨骼肌肉系统的不协调(图5.5)会表现为关节疼痛(牵涉痛区域),但此时的手法却总是在协调中心点(CC)和(或)融合中心点(CF)上实施。

筋膜与局部牵涉痛

对于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障碍,评估节段性疼痛分布有助于选择张拉结构上的沉默点来治疗,而无论该疼痛是躯体–内脏还是内脏–躯体起源。

从内部到外部:内脏–躯体痛

前面的段落集中阐述了肌筋膜的致密化可以表现出类似内脏的疼痛以及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警告信号可以引起其深层的器官功能障碍。

现在要讨论的是一个器官–筋膜单位如何可以通过其封套筋膜和嵌入筋膜,将张力和张力造成的疼痛转移到其表层的肌筋膜(图5.6)。

筋膜与局部牵涉痛

这种类型的内脏痛(内脏-躯体痛)可以牵涉下列任何一处:

1、器官表面上的覆层10(节段张拉结构)。

2、有一定距离的部位或区域(远端张肌distaltensors)。

为了解释这两种类型的疼痛,生理学家A.C.Guyton(1980)采用了两种途径解释——腔壁通路和深层通路:“来自阑尾炎的疼痛传入信号是通过腹膜壁层传导的,其疼痛脉冲是通过传导腹壁感觉的同一组神经纤维传导的。内脏通路(深层)用的是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自主感觉神经纤维。这些传入信号与源自腹壁的信号在进入脊髓时是完全不同的水平,而且它们的表现也在不同的(脊髓)水平上”

Guyton提到了迷走神经,但这条神经并不包括痛觉纤维,并且除外了来自内脏神经的传入,有关交感神经的部分也有许多疑问。因此,来自内脏器官的不适大多数是通过内部筋膜的神经和躯体神经传导。

【版权声明】此文摘自网络,本平台只作医文化知识的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