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缺位的父亲,是孩子心里的一道伤痕,压抑的母亲是孩子心里的一道枷锁。

——小暖妈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


这个夏天《隐秘的角落》爆火,最终以豆瓣8.9的高分落下帷幕。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这部剧爆红火的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演员们的绝佳演技,令人细思极恐的虐心细节,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它赤裸裸的揭露了我们认为最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心中的恶。

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看起来瘦弱又乖巧的孩子竟成了全剧大boss,一步步成为腹黑杀人犯。

间接害死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借刀杀人害死了抢走父亲的后妈,将知道他罪恶真相的小伙伴一个个除去,并早早准备好了虚拟日记,颠倒黑白,洗净自己的罪恶,最终成为阴暗角落里的唯一幸存者。

十几岁的孩子,心思如此缜密,手段如此残忍,令人毛骨悚然。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一部好的作品,比起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的社会思考还有现实主义。


“朱朝阳,源自少年的我。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就是照着我爸爸写的”。

当原著作者紫金陈说出这句话时,不少网友表示不寒而栗。

知名作家海明威说:当一个作家最好的条件就是有个不幸的童年。

紫金陈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写社会性题材的作家需要敏感的心理,如果我从小生活很幸福,我应该也写不出这一类型的故事。”

跟朱朝阳一样,紫金陈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是老家小有名气的“有钱人”。


父亲在紫金陈9岁那年,出轨她人,母亲在与父亲无止境的纠葛与争吵中看不到了幸福的希望,最终选择离婚。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离婚后的父亲马上娶了别的女人,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住在高档的别墅里,开车昂贵的豪车。

而这时的紫金陈却只能能和妈妈住在低矮昏暗,潮湿破败的一个老房子里。

婚姻的失败与生活的艰辛,磨灭了母亲所有的温柔与耐心。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就如朱朝阳的母亲一样,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将对前夫的怨怼发泄在孩子的身上,通过控制孩子的言情来安抚自己被抛弃的痛苦。

母亲的恨,撕裂着这个流淌着父亲另一半血脉的少年,让少年变得孤僻又自卑。当然他没有走上朱朝阳的路。

人性是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是这部剧带给很多观众的思考。


紫金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痛苦凝结了这个作品——“我想让人们看看,恶是从哪里滋生的?”


聚焦于朱朝阳的成长历程,很容易发现每个孩子变坏,都是有轨迹的。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不幸的婚姻撕碎的是孩子的心

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里写道:


“爸爸、妈妈和孩子其实是个情感的三角关系。爸爸和孩子、妈妈和孩子、爸爸和妈妈这三个关系同等重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个完整、幸福的家,父母彼此相爱,然后又共同爱自己。

然而当这份完整出现裂痕时,伤害就会随着缝隙偷偷渗入,慢慢吞噬孩子的快乐与笑容。

其实离婚本本可以不那么可怕,是很多成年人将他魔化把他变得更加可怕。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在父母的婚姻破灭后,最伤害孩子的并不是他们分开的事实,而是在父母在互相撕扯时没日没夜的争吵,歇斯底里的怒吼。

原本温馨的家庭突然不复存在,反而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而朱朝阳是这场噩梦中的沉睡者。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严良见到朱朝阳的第二天就说他变了很多,曾几何时朱朝阳也是个阳光顽皮的孩子,但时隔几年严良再次见到的朱朝阳却变得小心翼翼、压抑乖巧。

朱朝阳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既不抱怨父亲的偏心与冷漠,也不埋怨母亲的专制与无理,不哭不闹,努力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因为他一直以为是自己不够乖所以父母才会离婚。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所以他要求自己不能犯错,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就算被同学欺负,遭到排挤也从来没有和父母说过,因为他想让父母觉得他是一个完美的孩子。

他接受一切的委屈,逆来顺受,同学值日跑走他自己动手,母亲让他喝牛奶,明明已经吃的很饱,看到母亲拉下脸就立即无声的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离婚并不是过错,当婚姻确定无法维系时也不用勉强,因为你的不幸福,孩子都知。


在父母如履薄冰的关系中,孩子的心也会变得一击即碎。


母爱,提供安全感;父爱,给予自信心,当一个孩子失去了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这两个个东西时,他的心灵如何能够健康。


离婚不是孩子心理扭曲的原罪,冷漠与忽视才是。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习惯性的无助常将孩子置身于溺水般的窒息

临床心理学博士乔尼丝·韦布《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提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能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恰恰在于他们没做什么。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毫无疑问,朱朝阳的就是内心无比孤独,从小被忽视的孩子。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缺位的父亲,是孩子心里的一道伤痕,压抑的母亲是孩子心里的一道枷锁。


离婚后的朱朝阳爸爸就再也没有真正关心过孩子了,他不关心孩子的穿着也不关心孩子的成绩。


孩子的成绩年段第一是牌友告诉他的,孩子的衣服鞋子已经破了是牌友叫他去给孩子买新的。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朱朝阳满天欢喜的去和父亲过生日,但是一通电话朱朝阳爸爸就把他自己一个人留在店中。


看似把朱朝阳当做自己全部的周春红也只是把孩子当做“发泄爱的工具”。


在周春红眼中学习好才是好孩子,因为她要让朱朝阳的爸爸炫耀自己把孩子养育的有多优秀。


孩子被同学孤立她不管,孩子真实的情绪、心理感受她不顾。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看似“一切都为孩子好”,但却只是专制的要求孩子必须按照他的规则行事,


内外压力交困,也没有真正的交心朋友,得不到外界的帮助和疏导,朱朝阳的内心是可以想象的孤独与绝望。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童年不幸福的孩子很多,但是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走向恶行,那么激发孩子内心的恶念,并付出行动的关键是什么呢?


《隐秘的角落》作者在接受凤凰网读书时说道:


多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而童年不幸,大部分人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都产生过阴暗的想法,但因为道德的约束,也因为大部分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所以并不会真的付出行动。


部分心理负担沉重的孩子并不会说出来,会埋在心里自我消化,但是如果一个人他消化不了,那就有一定的可能走上歧途。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隐秘的角落》有虚构有真实,但是虚构的部分也是正中痛点,有位网友就说小时候的自己和朱朝阳非常相像。


因为奶奶太过无理取闹,经常欺负母亲,所以曾经有过邪恶的念头,好在母亲、老师及时发现,正确引导,身边又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才最终没有走向罪恶。


《隐秘的角落》爆红:年段第一的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黑化”的

少年儿童犯罪,多是无知者无畏,往往都是一念之间,所以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提高认真,多关心孩子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


物质只是孩子生存的基本需求,内心的快乐与情感的满足才是孩子能阳光一生的必要条件。


请一定要让孩子感知到你满满的爱,不要用责骂代替关心,不要用压制代替沟通,更不要用你的“自以为”替孩子规划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