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前幾天,和先生去了一趟河北邢臺,那是他的第二故鄉,也是他中學畢業和參加工作的地方,那裡有他多年以來未斷聯繫的大學同學和曾經教過的初中畢業班學生,曾經在30多年前還沒成家時跟他一起去過,這次是第二次造訪。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出行前,先生就已經盤算好了,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會會多年未見的同學和學生。

1

一出高鐵站,就有他的好兄弟老馬在迎候著。少年時寡言內向的老馬如今已是身居要職的政府官員,作為單位一把手的他親自接站,讓我們感到無比溫暖。

闊別已久的大學同學再次相聚,一頓大酒是免不了的。晚餐的聚會來了好多同學,這些人大多少年勤勉、青年奮進、中年有成,其中最為出色的當屬在學校時身高只有1米54如今長成了1米81大個兒的曲曲,他現在已是位高權重的某地市機關一把手,讓人感動的是,公務繁忙的他在結束了一天的會議之後,專程從省會石家莊趕到了邢臺,來赴這難得的同學之約。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酒桌上,不管是官員還是老闆,不管是作家還是教授,大家推杯換盞,興致高昂。他們畢業於那個文青氣質氾濫的八十年代,大多又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一個個在詩興大發之外,不僅說說各自的事業與發展,聊聊各自的家庭和兒女,還戲謔地調侃起彼此在大學期間暗戀的某位女生,還有給女生遞紙條並遭拒絕的糗事,並報以心領神會的一笑。當不經意提到多年前的某一個梗,都笑得樂不可支、不能自已。這時候,大家都褪下了職場上的面紗,彷彿一個個由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回到了多年前那個青澀懵懂、不諳世事的少年時期。

紅顏彈指老,芳華剎那間。距大學畢業已經37年了,時隔漫漫時空,再次見到當年的老同學和老朋友,猛然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在被酒精刺激著的愈加濃厚的荷爾蒙味道瀰漫中,上演著一種叫做“昨日重現”的畫面,過往的一切如潮水般湧來,那些一起走過的日子一一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讓心裡掠過微微的暖,似乎感覺在微雨的黃昏,一群人在喜悅地漫步,空氣中有淡淡的清香,聽得見蟬在晚秋中鳴叫。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這一刻,已經日漸變得麻木的人們又再次想起了那時一朝歸隱終身不返的夢想,想起了當時憧憬著的即算腰間無劍囊中缺錢但依然能傲然揮鞭絕塵而去的快意人生。

浮生往事,蹉跎半生,大好的年華已成過往,如今的我們已是風塵滿面,溝壑叢生。看著歲月絕塵而去,心裡徒然生出寂寥和感懷,還有多少個相聚的日子呢?“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2

經常在先生的口中聽到他提及某些學生的名字,這一回算是見到了。

在他教過兩年的那屆初中畢業班學生眼中,他可以說是教父般的存在。他們相交於微時,彼時的他是個十八九歲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少年意氣,揮斥方遒,而他的學生也不過是隻比他小了五六歲的懵懂少年。

少年師生如兄弟,他們之間的情誼完全可以用兄弟二字來形容。他們之間交付了彼此的信任、依賴和尊重,在人生初步定型的啟蒙階段,他是他們的領路人,給了他們大哥一般的關愛和師長一般的啟迪,在小朋友們思想觀和價值觀的塑造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在幾個學生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他們曾經的學校漿水中學轉了轉。30多年前,他們就是在這裡一同學習鍛鍊、生活勞動,當時條件簡陋、生活艱苦,吃飯都沒有凳子坐,只能蹲在操場上吃。多年過去,這裡除了三棵參天的垂柳依然婆娑挺立,其他所有的一切已不復當年模樣,原來的校舍都已整修重建過,整齊劃一,食堂裡面擺滿了桌椅,孩子們都是在餐廳裡坐著吃飯,條件比起30多年前好了不止一點點。

可以說,小朋友們人生的啟蒙就是從這裡開始,他們從這裡出發,去到各種各樣的地方,放飛自己的夢想並開花結果。而今,當年的學生們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在各自的領域裡風生水起、長袖善舞。讓人欣慰的是,他們大都學業有成,頗有建樹,家庭美滿,兒女雙全,有些甚至已經當上了爺爺奶奶,而且,他們的兒女也都事業紅火,頗有長江後浪超前浪的趨勢。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此話真真不假。先生聊以慰藉的是,在學生們年少懵懂的時候,是他給了他們正向的引導,讓他們樹立了相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教師,他沒有敷衍塞責,更沒有誤人子弟,而是滿腔赤誠,盡心盡力。而這一切,今天還都被他的學生銘記著,他們說,先生就像一束光,引領著他們好好做人,努力奮鬥。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學生們還記得,他們這個班是當年的落後班,在軍訓比賽中奪冠而一戰成名後,班魂便形成了。至今為止,他們這個班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團結最具有凝聚力的一個班,無論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其餘人員都會義無反顧,鼎力相助。他們說,這是幾十年前凝結下來的班魂。

這是一個收穫的秋天,就像蘋果園裡的蘋果,滿枝滿樹沉甸甸的,壓得樹枝都彎下了腰,可謂芳香四溢,遍佈天下。

3

在一眾朋友的陪伴下,我們去到離邢臺市一小時左右車程的沙河市王硇村轉了轉。

這是個遠近聞名的古村落,裡面的房屋全都是石頭所砌,看上去像碉堡一樣的堅固,整體建築風格既有北方建築的粗獷和古樸,也融合了南方建築的靈氣和秀美,像是一幅幅斑駁的油畫。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除了碉堡一樣的建築,地面上鋪著的石塊也透著濃濃的古意,一切顯得那麼的古樸安詳,滲透著濃濃的歷史韻味。只有院牆上掛著的大串小串的紅燈籠,還有擺放在路邊的野花,它們在木柵欄和石臼裡鮮豔地開放著,給這古老的房屋增添了些許現代的意味。

每個房子的屋簷和門前的水泥坪上,都鋪滿了玉米棒,似乎一眼看不到頭。隨意走進某個院落,看見的是古舊的石磨和青磚砌成的風車,它們曾經為每家每戶的日常生活立下過汗馬功勞,但在現代化工具的替代下,它們已經喪失了原有的利用價值,早早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就這樣,它們安靜得像一座座雕塑,佇立在那裡,揭示著千年的風霜和滄桑變幻。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從王硇村出來,接著又去參觀了峽溝水庫,水庫分佈在群山環抱的山谷之間,據說深達百米,一看就是不好惹的感覺。按理說,峻峭的山壁應該不是適合植被生長的地方,可不然,上面卻長滿了叢叢的灌木,鬱鬱蔥蔥,讓人好奇它們旺盛的生命力。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按照第二天的行程安排,我們還去了市區西邊的邢臺縣前南峪村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它坐西朝東,高高的佇立在半山坡上。這裡曾經是中國共產黨創辦於抗日戰爭時期的培養軍事幹部和政治幹部的學校,簡稱“抗大”,有著“戰火中的大學”和“越抗越大”的美譽。這裡培養出了21萬名德才兼備的軍政幹部和成千上萬名優秀指戰員,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為人民軍隊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想,來這裡參觀的人們應該都抱有幾分朝聖的心理吧?看那陳列館的每面牆上,鐫刻著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和他們的音容笑貌,好像在隔著時空和我們對話,也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那個烽火連綿的戰爭年代。

只是我不知道,站在這佈滿風霜的歷史畫卷面前,不再年少而又依然無知的小小的我啊,能否真正地看清那些歷史的煙霧和迷茫、悲傷和無奈、奮起和抗爭,以及浴血功城後的別樣的人生歲月?

想起了那首詩:“韶樂已停尚有村,群林盡染吊英魂。巍然勳業兼文采,功過千秋有定論。”一切都留待時間去回答吧。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走出陳列館大廳,從半山坡上俯瞰下去,只見寬闊平緩的漿水河在流淌,河水清幽,水天一色。曾記否?幾十年前,河水泱泱的漿水河旁,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的青年男女們在這裡談理想、談未來、談愛情。可如今,那些在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革命家們大都已乘鶴仙去。想到此,心裡不由掠過幾分悵惘。

其實,對於那些烙上了濃厚歷史印記的景點,我一向沒有太多感應。可以說,每段風雲變幻的歷史過後,不過是生命的人走茶涼,空自剩下秦時明月漢時關。因此,歷史景點似乎總帶著一點菸消雲散的荒涼與落拓,在這樣的場景中走馬觀花,道聽途說,看著看著,覺得自己也像被遺失了。

4

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三天的時間飛逝而過,一晃就到了分別的時候。下一次的相聚起碼又在三五年之後了,屆時的我們又會老成什麼樣呢?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說起來,人生就是在不斷的告別當中,告別過去的人和過去的事,和家鄉、玩伴、心動、暗戀和信任等等。和曾經的一切擦肩而過然後各奔東西,青梅竹馬的夥伴、純真夢幻的理想、迷茫懵懂的青春、怦然心動的愛戀、萍水相逢的緣分、一見鍾情的喜悅和期盼已久的驚喜,這些都是珍藏在腦海中的美好記憶,而隨著時間的消磨,這一切都漸漸地和我們揮手作別,無聲地說著後會無期。

當年,在韓寒電影《後會無期》中唱著主題歌的朴樹說:生要如夏花般燦爛。多年後,韓寒回答: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也許經歷了世事的磨礪和蛻變的陣痛,平凡才是告別成長後的豁然開朗,平凡才是我們真實的人生狀態。在極致地渲染權力誘惑和物質誘惑的今天,我們能否保持住純粹的初心,瀟灑地對它們說一聲後會無期?這是考驗每個人的重要課題,也是餘生需要完成的功課。


30年後重遊邢臺:出走半生,願歸來仍是少年時

30多年後的再次相會,讓我們祭奠青春,重溫人情世故,讓我們在這個充滿著權力、拜金、炫富、物慾等諸多元素的社會里還能回憶起純文學時代裡曾經對夢想的渴望。時間流逝了,但關於青春和理想的記憶卻沒有遺忘,它們總在那裡,或深或淺,或濃或淡。

終有一天,我們還將回到原點,回到彼此當初出發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共同的心願一定是:浪跡天涯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時。

最後,附上先生所寫小詩《秋味》,為此次邢臺之行聊作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