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工藝是近代從國外學的?其實我國古代就有

一說起現代大馬士革鋼,懂點行的人會想起美國鍛造刀匠協會(ABS),想起莫蘭(Bill Moran),是他讓手鍛大馬士革鋼工藝又流行起來。因此有人覺得大馬士革鋼茶刀是一個“洋玩意兒”。其實大馬士革鋼茶刀很冤枉,雖然這種摺疊鍛打的工藝近二、三十年才從歐美重新流行起來,

但是在古代,早就有了這種手鍛大馬士革鋼的鍛造工藝,我國古代也有不少關於大馬士革鋼的記載,那時候它被叫做“鑌鐵”。所以說,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其實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

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工藝是近代從國外學的?其實我國古代就有

燕風茶刀

一、刀是九轉鑌鐵煉,匠人親手爐中鍛

看到九轉鑌鐵,大家有沒有聯想到一個非常有名的神器?正是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其實,金箍棒和大馬士革鋼茶刀,用的是同一種鋼材,“鑌鐵”即是大馬士革鋼的古稱。這種鋼材,向來都是用來打造神兵利器的。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工藝是近代從國外學的?其實我國古代就有

燕風茶刀

手鍛大馬士革鋼,特別在它的鍛造工藝,在古代可是秘傳。古人在沒有掌握合金鋼鍛造方法的情況下,將硬度不同的鋼材放在一起進行反覆地摺疊鍛打,鍛打到一定程度,再摺疊再鍛打,要摺疊上百次甚至幾百次,才能鍛打出一塊大馬士革鋼。我們知道“三、七、九”在古代都是“多”的意思,所以 “九轉鑌鐵”的“九”,大概說的也是摺疊鍛打許多次吧。

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工藝是近代從國外學的?其實我國古代就有

燕風茶刀

這樣鍛打出來的大馬士革鋼有什麼特質呢,它不但保留了高硬度鋼材的鋒利,也兼具低硬度鋼材的韌性,在古代可是“吹毛斷髮、削鐵如泥”的存在。不過,如今的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雖然依然鋒利與韌性兼具,卻不是在刻意追求性能上的優勢,而是為了保持匠人手工鍛打的這種情懷。否則,太上老君要是工業批量生產一批金箍棒,那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工藝是近代從國外學的?其實我國古代就有

燕風茶刀

二、茶席之上稱利器,實則風雅如菡萏

由於這種特殊的鍛造工藝,大馬士革鋼茶刀有著硬度與韌性雙倍的性能加持,聽起來就有一種利劍出鞘的感覺,堪稱茶人的利器。然而,作為“茶道六君子”之一,它又天生帶著一股儒雅之氣。它安然立於文房茶室,內斂藏鋒,淡泊明志;用它開茶,或有『漢風』的古韻,或有『金剛』的禪意,實則風雅至極。

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工藝是近代從國外學的?其實我國古代就有

燕風茶刀

所以說,手鍛大馬士革鋼茶刀,是實打實的本土器物。而且,有茶文化和古代鋼鐵文化甚至是文學做底蘊,大馬士革鋼茶刀可謂是古韻十足了。

更多內容,請關注並私信@燕風茶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